《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症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症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症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DrimarVbiliarycirrhosis,PBC,既往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导致胆汁淤积、肝硬化、肝衰竭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或出现疲乏、胆汁淤积(瘙痒、脂肪泻)或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胆汁淤积,IgM升高,最具意义的是血清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肝组织活检对诊断和分期是必要的。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消胆胺(针对瘙痒的)、补充脂溶性维生素,进展到终末期时考虑肝移植。PBC的病因,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的表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成人慢性胆汁淤积相关的最常见的肝脏疾
2、病。大多数(95%)病例发生在35岁70岁的女性。PBC有家庭聚集性。与X染色体有关的遗传倾向可能与本病发生相关。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的免疫调节异常。推测本病有自身免疫机制,95%的患者可检出针对位于线粒体内膜抗原的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作为PBC的血清标记物,无细胞毒作用,不介导胆管损伤。PBC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系统性硬化、干燥综合征、CREST综合征(也称局限性硬皮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肾小管酸中毒。T细胞攻击小胆管。CD4和CD8T淋巴细胞直接攻击胆管上皮细胞。该免疫反应的触发因素尚属未知。外源性抗原暴露,如感染原(细菌或病毒)或毒物暴露可能是诱发因素。这些外源性抗原与
3、内源性蛋白可能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分子模拟),继而可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并持续存在。胆管破坏和消失导致胆管形态异常和分泌功能障碍(胆汁淤积)。滞留的毒性物质如胆汁酸等可导致进一步损伤,尤其是肝细胞损伤。因此慢性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和门管区周围瘢痕形成。最终,随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硬化,炎症逐步消退。AMA阴性PBC的特征是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或两者兼有,其临床病程和治疗反应与PBe相似。但是,没有AMA.PBC的症状和体征:约有半数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病程中任何阶段都可出现症状和体征,包括疲乏、胆汁淤积的表现(脂肪吸收障碍导致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和骨质疏松)、肝细胞功能障碍或
4、肝硬化。症状常常隐匿发展,50%的患者以瘙痒、疲乏、口干、眼干为首发表现,并可先于其他症状数月或数年。其他初期表现有右上腹不适(10%);肝脏增大、质地硬,无触痛(25%);脾脏肿大(15%);色素沉着(25%);黄斑瘤(10%)和黄疸(10%)。后期出现肝硬化表现和并发症。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可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PBC的诊断:肝血检查:胆汁淤积伴碱性磷酸酹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例如SplOO或gp210)阳性、肝活检: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破坏,如果存在前3条标准中的2条,则可确认诊断。无症状的患者中,PBC常在偶然化验肝脏检测异常
5、尤其是碱性磷酸酗和gamma-谷氨酰转肽醐(gamma-GT)升高时发现。有典型症状(如不明原因的瘙痒、疲劳、右上象限不适、黄疸)或实验室结果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年女性怀疑有PBC:碱性璘酸酶升高(通常高于正常范围的1.5倍)和GGT,但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微异常,通常小于正常范围的5倍)。疾病早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往往正常,升高预示疾病进展及预后较差。若怀疑PBC,应检测患者肝功能、血清IgM(PBC时升高)和抗线粒体抗体。ELISA试验对PBC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8%o自身免疫性肝炎(I型)时可有假阳性。PBC患者可出现其他自身抗体(如抗核抗
6、体ANAs、抗平滑肌抗体、类风湿因子)。肝外胆道阻塞应予以排除。通常首先行超声检查,但最终需要行MRCP检查,有时还需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0肝活检需要确认AMA阴性PBCo肝活检有助于排除其他胆汁淤积诊断(药物性肝病、结节病、PBC、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肝炎)或疑似合并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即使在早期阶段,肝活检也可以检测到病理性胆管病变。随着病程进展,PBC在病理形态上很难和其他病因的肝硬化相鉴别。活检还有助于进行PBC的组织学分期。部分PBC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重叠特征(ALT超过正常范围5倍,IgG超过正常范围2倍,抗平滑肌抗体阳性,肝活检中重度界
7、面性肝炎)。PBC的治疗:阻止或逆转肝脏损害、治疗并发症(慢性胆汁淤积和肝衰竭)、有时需要肝移植首先应戒酒及停用所有肝毒性药物,熊去氧胆酸(1315mgkg,每日1次,口服)能减轻肝脏损害、延长生存和推迟肝移植。大约40%的患者术后生化指标没有改善212个月(碱性磷酸酶低于正常范围的1.5至2倍,总胆红素正常化);他们可能患有晚期疾病,需要在几年内进行肝移植。对于对熊去氧胆酸没有充分反应的患者,除熊去氧胆酸外,还可使用脂肪胆酸,如果患者不能耐受熊去氧胆碱酸,则作为单一药物使用。如果患者有失代偿期肝硬化、既往失代偿事件或有门静脉高压症证据的代偿期肝硬化,则禁用奥贝胆酸,因为它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
8、可以用消胆胺4至16克/天来控制瘙痒。这种偶联阴离子的药物能够结合胆盐,因此会加重脂肪吸收障碍。长期服用消胆胺需考虑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消胆胺可导致熊去氧胆酸的吸收减少,故二者不宜同时服用。消胆胺还可以减少各种药物的吸收;如果患者服用可能受到影响的任何药物,他们应该被告知服用消胆胺前1小时内或服用后4小时之内不要服用此药。瘙痒可能是奥贝胆酸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导致治疗中断。一些瘙痒患者对熊去氧胆酸和紫外线有反应;其他人可能需要试用利福平、纳曲酮、舍曲林、苯巴比妥或抗组胺药。胆盐缺乏所致的脂肪吸收障碍可以考虑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有骨质疏松时除补充钙和维生素D外,还需进行负重练习、二磷酸盐类或雷诺西酚等治疗。疾病晚期则针对门脉高压或肝硬化并发症进行治疗。肝移植有较好的疗效,指征为出现失代偿肝病表现(包括无法控制的静脉曲张出血、难治性腹水、难以缓解的瘙痒和肝性脑病)。肝移植后一年的生存率90%,5年生存率80%,10年生存率65%。肝移植后抗线粒体抗体仍持续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在移植后前几年的复发率为15%,10年后30%。迄今为止,肝移植后PBC复发呈良性经过。肝硬化鲜有发生。AMA阴性PBC对熊去氧胆酸的治疗反应相似。以上信息来源于MSD手册,需要了解更多默沙东医疗信息,可以通过MSD官网,下载默沙东诊疗手册A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