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族丧葬仪式的探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00432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汉族丧葬仪式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汉族丧葬仪式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汉族丧葬仪式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汉族丧葬仪式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汉族丧葬仪式的探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摘要:丧葬仪式是人生礼仪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处处彰显对生命的敬而:,对生命的敬畏。最重要的是,在仪式中,家族中的人团结成一股绳,情感得到家族中个体的灵魂被触及、被洗涤、被净化,家族中情感得到联接,得到教育,得到深化,它在警示世人,生命诚可贵,但珍爱生命,和谐相处,让生命存在的价值得到极大程度地展现仍然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关键词:丧葬仪式;文化;功能法国学者阿尔贝特.史怀泽曾经指出:敬畏生命是“世界中的大事:事实上,自从人类文明开启以来,对生命的敬畏就一直是人类文化讨论和重点关注的有要问题之一。生命开始有意义有追求的根源在于对生命的敬堂以及敬畏.在生命的轮回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2、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人们对生命满怀深情与肯定。生命结束后,如何处理作为生命承载物的身体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农耕文化发达的地区,汉族人把丧葬仪礼当做对亡者的怀念与敬重。一、仪式阶段(一)初丧仪礼一般年纪超过50岁左右的老人会在有闰月的年份让子女帮自己置办“寿衣”和棺材,目的是为了老人安心。“寿衣必须是黑色,一共七件,上身4件下身3件,这里要特别指出在穿衣时总件数只能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且忌用缎子和有扣的衣料做寿衣,因为它分别与“断子”和“扭子”谐音。棺材又名老房,它是专为死者设的,做工非常精细。首先,关于它的制作材料,通常,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大众化的棺材用松木、柏木加工而成。它的外型也

3、是比较特殊的,前端大,后端小,呈梯形状。在它的身上,所用的每一块板材的斜面对靠,呈形后的每部分也要体现出前大后小的斜面。棺材的外部装饰般是请画匠在棺材上画上去。老房做好后需要老人的女儿“扫材,即为整理打扫棺材,其他的子女需要为老房“搭红”。在社会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物品充足的情况下,子女一般选择在亡者离世时才置办“寿衣”和棺材。在亡者快要离世的时候,亡者亲人必须置办丧葬中使用的些祭祀用品,例如寿衣(一般亡者活着的时候已准备好,此时只需拿出来使用即可)、寿鞋(同上)、孝柏、麻绳(即为系孝服等使用)、冥纸(烧纸钱等使用)、租用灵棚和冰棺以及联系“阴阳”(诵经念佛的人)等。在还未落气

4、时,由子女为其擦洗身体、剃头,在擦洗身体的水中放有艾草等民间辟邪驱虫的草本植物,目的是不让亡者把今世的秽物带到来世。般是请村上的人为亡者穿“寿衣”,穿衣的过程叫装裹,人们都认为亡者必须穿着衣服离去,不然则为离世时还光着身子。在装裹的时候,必须子女及其亲属跪在床边哭泣,但是,如果亡者年龄较小,不是正常年龄去世的话,则其子女亲属不能哭泣,即为不能动哭声。亡者咽气时后,没有合眼的,要将其眼睛合上,没有闭嘴的,要把嘴合上。要在亡者的嘴里放一块银,俗称“口含钱”。在亡者的“寿衣”口袋里装发酵了的面,意味着希望亡者的后代能够发财。净身、穿衣、生命停止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时间中发生的,而且一些村里的人会帮忙到院

5、子中间搭灵棚;对于“报丧”来说,过去必须由亡者的儿子或五服之内的亲戚到每位亲属家上门通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报丧仪式也简化为通过电话形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朋好友,告知亡者的身体情况、死亡时间、和葬礼安排等。亡者的儿子会请风水先生为亡者看葬礼仪式的日子、安葬的地方。(二)过渡仪礼按照以往的风俗习惯,亡者离世后,根据风水先生的推算和子女的意见,还有会根据天气的原因,正式的葬礼仪式会在亡者过世三天后或者是七天后举行,也就是“打发笔者认为,这三天相当于一个过渡阶段,让亡者的子女及亲属通过三天的消化最后近距离的方式,安静的与亡者离别,化悲痛为动力,来筹办丧葬仪式。灵堂分为前堂和后堂。一般把冰柜(

6、放亡者遗体)放在堂屋的中间,这是后堂,在院子里扎灵棚,放祭奠的小桌,孝子们分别跪在左右两侧,等待来祭奠的人们,这是前堂。下葬之前,孝子们要通宵达旦地轮流为亡者守灵,灵前昼夜不能没人,烧的纸钱也不能断。亡者的家人及其亲属必须披麻戴孝。儿女要头戴孝帽,帽沿上要缝上一片麻,放下来可以遮住整张脸。白布做的简易帽子;身穿孝衫,白布做的长衫,中间用粗麻系上;脚穿白鞋,鞋面需要用粗麻遮住还要手拿哭丧棒,丧棒是木棒上缠上白布,孝子在治丧期间要一直拿在手里。亡者的孙子辈里,年龄大的也是和亡者的儿女穿戴一样,年龄小的则是头上系上孝帕(白布),曾孙辈则是红布。这三天,会请村上的能人全权管理丧葬仪式中的大小事情。在第

7、三天的中午,亡者的儿子会宰杀一头羊,即为“领羊”,具体的步骤是:买头羊(这时候箫要的羊个头相对较小),在灵棚里,孝子们跪在两旁,由村里的人把羊带到灵棚中央,面对着亡者的遗像,在羊的脊背中间浇水,若羊四脚登直,摇晃羊头,摆动身体,使浇的水把脊背上的羊毛捋顺,分成左右两份,即为“羊领了,意味着亡者在阳间没有牵挂的事情,走的比较安心;若在脊背上浇水,羊无动于衷,则为“没有领”,意味着亡者可能在阳间还有记挂的事情。但是通常在灵棚外面观看的村里人会主动地喊:“羊领了,领了!”以此减轻孝子们的心理负担。同时,在第三天的时候,亡者的女儿会回娘家“换盘,即为把“供献”聿新换上,“供献”指的是白面做成的圆形大馒

8、头。(三)治丧及出殡仪礼在第四天的时候,仪式正式开始。在早上的时候主要是亲朋好友祭奠。一般,亡者出家的女儿被孝子“迎”到灵棚里,女儿一家披麻戴孝,带上祭奠用的食品、花圈、需要“领”的羊,还有一块布,不能是亮色的,它需要挂到孝子(这里的孝子指的是亡者的儿子们)的肩上,在被村里人“迎接”的时候,“阴阳”要吹啖呐,女儿要放声大哭,还要叙述一些与亡者生前相关的事情,以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在“迎接”的时候,在家的孝子也要大哭且叙事。而亡者的朋友或者村上的乡邻来祭奠,只需要带一卷黄纸即可以,先在灵棚里祭奠完亡者才能进屋。祭拜时,必须在灵前给死者烧纸,并磕三个头,表示对死者的缅怀。所有参加到丧事中的人们,

9、“东家”即亡者的家属提供一碗肉,以此来答谢他们的到来。中午十二点左右,亡者子女带来的羊都需要在所有到来的人们面前“领”,在领羊的过程中,所有的子女亲戚必须要把帽子上的麻放下来,遮住脸,放声大。接下来的仪式是“仁主讲话”,所谓“仁主”指的是亡者母亲这边的亲戚。管事的人会在灵棚前面放张桌子,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和“仁主”们坐在椅子上。首先是村里人读祭文,祭文的内容一般是讲述亡者的生平、为人处世等,最后指引他的灵魂去阴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阴间收留他,同时也防止他走错路,使得魂无所依。接下来是仁主讲话,主要内容是针对亡者生前情况叙述,例如,亡者生前生活的是否幸福,子女是否孝顺等。在晚上的时候,七八点

10、左右,“阴阳”开始敲锣打鼓,约晚上8点左右,阴阳又开始打鼓响锣,随即开始绕棺,一道土手持灵幡,另一手拿木鱼,孝子手捧亡者牌位拄着孝棍跟在后面,领着手持三炷香的众孝子(亡者的侄子、侄女等)围绕着灵棚下烧纸钱的地方。“阴阳”手敲木鱼,口唱念着道歌,其他人和之,每到遗像前“阴阳”会叫孝子中的老大或者有威信或者年轻的孝子领众孝子下跪破头。在连绕7-9次之后,“阴阳”们还会念咒诵经一段时间,第一天的法事就结束了。在这三天中,所有的孝子最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守灵。让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亡者的晚辈要在灵堂轮流守护亡者。夜晚十二点或者凌晨点的时候,进行大殓。请村上胆量大的村民把棺材里的亡者整理仪容,盖上被子,钉

11、上钉子封棺。这时候,孝子们不能观看大殓仪式,所有孝子不能待在棺材左右,而是要离开家,在离家有一段路程的地方,面向家的方向,跪着嚎啕大哭。二、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我园历来重视“孝”文化,它是家族存在的隐形纽带。历史上“孝”甚至成为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准则。通过一系列的丧葬活动,地方性知识得到真实的展示,显示出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向下一代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祭祀牲畜时,例如“领羊”仪式传达出亡者的子女对亡者的感恩之情。子女感恩父亲(母亲)一生无私的付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子女,作为父母,对于子女不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品行上,不论是成家立业还是儿孙满堂上都有期待。但是

12、父母的期待不一定都能实现,即使可以实现,父母也不一定能亲眼看的到,因此父母或者亲人心愿在离开人世前未能满足的事例比比皆是,这就更加加剧了子孙们在领牲仪式中的感恩和报恩的心理。还有“仁主讲话”环节,更是在激励孝子及在场的村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仁主通过表扬亡者子女对其的孝顺事件或者批评子女对亡者不孝顺,没有尽到做子女的义务,来教育孝子们要孝顺在世的其他长辈,感恩他人。三、结语由于坚信存在着死后的世界,人们通过丧葬仪式将死者送入比照现世生活所构想出的死后世界。花圈制作的一切,例如房子、汽车等,祭奠用的食品,墓地等等都是亡者以后的世界,而对于生者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至亲死后可以给他提供食物和其他生

13、活必需品,目的是为了其可以在新的世界中无忧的生活下去,也就是说,这种丧葬文化的根源则是灵魂不死。从本质上来讲,尽管人们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信仰何种宗教,但是通过所谓地方性知识的仪式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灵魂不死的认可。通过读祭文的方式,让生者进一步了解亡者过去的事情,纪念亡者,感恩亡者;通过孝子们的大哭,怀念逝去的亲人,牢记对其他活着的长辈的尊敬与孝顺。注释:即为念经诵佛的道士,这些道士以此来养家糊U,没有真正入道。参考文献:黄达安,苏静.死亡的文化呈现及意义阐释J.山西帅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贺雅欣.陕北S县丧葬文化及其教育功能才智.2018.107.3朱爱东.作为过渡仪礼的葬礼一云南巍山坝区汉族丧葬习俗调查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2期第4卷.4黄晓英,秦良杰.浙江兰溪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J.管理观察201615李聪.“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演进J.社会科学战线.2011,6.6戴聪.汉族社会丧葬仪式个案探讨以贵阳市城郊刘氏葬礼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09.07.7周凤玲.内蒙占西部区农村方言丧葬词反映出的丧葬文化.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8靳凤林.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北方论丛.1996,5.9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划马塞尔莫斯.礼物M.商务印书馆.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