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教育的情调》有感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教育的情调》有感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师读教育的情调有感范文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一位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一一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真正地“看”不仅仅用眼睛看。每一天开始或结束时真正地去“看”一个孩子,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给他或她以重视。但现实中确实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对于一些“安静”“好相处”“懂事”的孩子,老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去尝试接近他们。在这里我想起刚过去不久的元旦合唱比赛,班里孩子们整体团队合作能力较强,很有集体荣誉感,虽然孩子们都想给班级争光,每个同学的接受能力和表现状况却并不一样。为了让整体表演效果最佳,孔老师和我尽量把表现好的同学往前往中间排,就是这种初衷
2、而忽视了一个孩子的“存在这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刚开始排练时由于个子小小的,本来排在队伍前面,伴随一次次的排练,大部分孩子舞蹈和歌唱表现愈发熟练,态度方面也充满朝气充满激情,而她呢,被孩子们抱怨唱歌不出声舞蹈动作也不规范,我们当时虽有顾忌这个孩子一些感受,但是多次观察衡量后还是把她调到了后面。和几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不同,这个女孩很安静懂事,内心也很想表现好。她妈妈私下跟我沟通她每天回家都在反复练习,把练习的视频一次次发给我,对于这个孩子而言,她一天比一天进步,一遍比一遍更好。所以我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我当时能跟那个捡海星的人学习,把海星扔回大海里,至少对于“这一个“海星会是有用的。孩子好奇的
3、体验每个孩子天生地几乎对每个事物都感到好奇,年龄越小,好奇心越重。作为大人需要去了解孩子好奇心的本质。比如提问“那是什么”不只是想知道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已。孩子问问题,期待得到更多回答。我们应该怎样回答一个孩子的问题呢?这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小侄女在近段时间相处的一些片段。某天,我们一大家人去了一个农家院吃坂,这个农家院北面靠山,吃饭间隙我带着她在院子里荡秋千,她眼睛盯着远处的山用手指着对我说“山”,我说:“嗯,那是山,山在我们的北面。“接着我想到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标记四个方位,嘴里就念叨出来这种方法,她边看着山边跟着我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没等我解释,她就接着问我:“姑姑,山上有
4、什么?”我很认真地回答:“你看那一排排绿色的都是树,那边还有石头。”天真烂漫的小侄女接着问:“山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石头可以做什么?”对于她问的每个问题我都有给出她一个答案,可是给予的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答案。我知道三岁半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她来说,肯定是似懂非懂。我们到底该怎样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呢?事后再想起这件事,可能我的回答会发生变化。比如当我再教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时,我会借助太阳升起落山的方向,我们房屋门窗的朝向帮助她理解。再比如回答山上有什么的时候,我会说“山上有汪汪队”“有熊大熊二”(她以前很喜欢的动画片),或者我把问题抛给她“你觉得山上会有什么呢?为什么呢?“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告诉孩
5、子他指的东西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讲述。当然,换种角度来看,孩子问我们问题,除了想探索世界外,更想与我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作为大人我们更要耐心一点,来帮助孩子保持活跃的思维,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及教育的机智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一个常常思考的人比一个相对较少思考的人更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他的机智。教育学上的敏感性和多谋善断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思能力,以及对过去经历认真思考的能力。而此时此刻,就在你必须立刻做出反应的时候,它强调的是要意识到在这个具体情境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班有个头脑很聪明、相当有个性的女生。她学习能力强,接受知
6、识快,性格直爽,除了爱发脾气外,大部分时间很可爱。有次课堂上我在讲单元测试卷,在上课开始我就给孩子们打好预防针,不认真听讲的需要把试卷上的易错题目抄写一遍。孩子们都不想抄写,所以大部分自我约束力不错。但这个女孩犯规了,我当时眼神提醒了一遍还不认真听,我很生气,就跟全部同学说:“提前说好的谁没认真听讲得抄试卷。”她突然“哇”的大哭起来,还把手里的卷子撕了,很生气,边哭边说“臭老师”我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觉得很尴尬,全班同学都在等着我怎么处理。我想接着往下讲,就跟她说明原因强调了一遍提前和大家说好的规则,她还是哭,当时我其实挺无奈的,用严厉的语气让她不要再哭了,继续听讲。但她还是哭,这时候
7、已经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我知道当时她的心理体验就是做什么都行就是不抄题,而且她的成绩也不错,我就说如果接下来的时间里她能控制好自己认真听讲,下课我们再说抄错题的事。这时她才停止哭泣,整堂课才算顺利往下进行。事后想想,如果当时我不脱口而出,而是走下讲台再给她一个示意是不是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呢?这使我更加深刻意识到教育的机智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而我特别欠缺这种能力,这是一种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能力。孩子们怎么感受我们的“在”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成年人总是不自觉地在被孩子模仿,对孩子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就像我们班里的一个女孩,她的字工整大方,做
8、事情也十分认真。这和她的父母离不开关系,她父母的字特别漂亮,对待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我在处理班级事务出现失误时,我会跟孩子们道歉,并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次,我们班有两个男孩忘记戴红领巾,给班里扣了分,他们特别自觉地要打扫班里卫生或者监督哪个同学下课跑闹了,这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内心满足,我也很欣慰。当然,这都是简单的模仿。当成年人不再仅仅是孩子们努力模仿的行为榜样,而成为真正的榜样,以身示范教给孩子们伟大的价值和信仰时,他们对孩子们的人生就起到了教育作用。教学的情调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课堂里的老师和学生由于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会在课堂里面形成一种氛围。文章中提到的李老师和詹姆斯老师两种课堂氛围情况,都曾发生在我的身上,或者说曾发生在我们老师的身上。期望老师永远带着好心情来上课是不现实的。现实中上课的老师,也有心情的起伏。课外的琐事,以及家庭、朋友间的一些烦恼事都有可能被带到课堂。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个课堂里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教学的“情调”,这样才能奏出教学的美妙音符,让课堂的生命力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