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77132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一一认识厘米。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测量的知识,厘米则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为以后学习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由于课桌本身就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而课题的设疑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教材创设了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的必要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

2、步掌握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认识新知,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新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用尺子可以画直线,也可以用来测量,有了这方面粗浅的生活经验,并且会用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从教材的学习安排,学生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已具备

3、了相关的经验和基础,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然而,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在头脑中要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一一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由知到识,包括对测量的理解,怎样测量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见,帮助学生形成厘米的正确表象,能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另外二年级的学生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测量单位厘米的理解。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CM),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

4、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直尺、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小方块。学具:学生用尺、铅笔、橡皮,边长1厘米的小方块。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了教室的长,给大家看几幅图片,(学生惊奇)这是昨天我们学习测量之后,老师布置你们课后测量一下我们的课桌有多长时我偷偷拍下的。谁能知道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

5、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活动一:量一量,估计课桌长度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2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什么?(预设如下)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

6、,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吗?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在数学课堂上,数学的问题还是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既然人们习惯上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尺子上必是大有学问,是否藏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呢?就让我们与尺子交个朋友。【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尝试,通过交流与讨论,体会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标准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从而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同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获得知识。】(三)认识尺子,认识厘米1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仔细观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放大的尺子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

7、什么?找到之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 .学生汇报:(1)数字。从小到大,每一大格下面都标着数字,每两个数字间有10小格等)(2)刻度线,0刻度。仔细的同学发现这些竖线有长有短,那不管是长的线还是短的线我们都称为刻度线。最小的数是谁啊?咦,原来张老师记得。表示没有,那它现在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啊?叫作“0刻度线,表示开始起点。(3)字母Cm读作:厘米,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师板书:厘米cm)O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板书:厘米的认识)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3 .感受1厘米的长度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谁能说一说,比一比?认:尺子上从0到1这一大格就是Icmo从2到

8、3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拿: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棱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它的高,轻轻的取下它,两个手指间的距离不要变,感受到了吗?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或直接在尺子上大拇指指向零刻度线,食指指向刻度1,来感受1厘米,再闭眼想感受1cm,再从精确到模糊再到精确。生比出自己心目中的1厘米。)(3)找:那你能对照尺子想一想,看看我们的身上或身边有哪些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指甲盖的宽、橡皮的厚度、电灯开关的宽、订书钉的长、牙齿宽度、粉笔头等)找不到的话用手比量或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帮忙)4 .认识几厘米(1)刚才我们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现在请你在尺子上载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

9、是2厘米?3厘米呢?5厘米呢?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从。到第几大格就是几厘米;或数一数几格后,用后面大刻度减前面小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就有几大格。(2)打手势比一比: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尺子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整地认识尺子的特点,借助尺子上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找一找的操作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四)测量物体1.同桌或小组讨论试着动手测量对方铅笔的长。生量师巡视。发现典型抓取材料。2 .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说明最好从0刻度量起。并

10、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跟着演示一步步说明要求。并在适时出示断尺,让学生感受不从0开始也可以测量,可以借助数格子,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 .小结:(I)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O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也可以把一端和整刻度对准,两端之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2)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就是大约几厘米。4 .请学生观察书中4幅小熊测量铅笔的图,想一想它们的这样量对吗?(指名4个学生回答)图1:第一个错,尺子的O刻度没有对准铅笔的一端,只测量了笔的一部分图2:第二个对,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O刻度,另一端对着尺子的数字5,所以是

11、5厘米(最简便的测量方法)图3:第三个错,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6,便误以为是6厘米,实际上是5厘米图4:第四个对,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6,如图3的测量,但是要把61=5厘米才是对的。(五)量线段,画线段1 ,量一量下面的线有多长。谁量好了,能上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一下吗?说出测量的方法。2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师:刚刚我们都在量,那你能自己试着画一画一条长4cm的线吗?(请同学上展台验证是否为四厘米)教师示范,指导。小结:从尺子的O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现在带大家到智慧岛去做闯关游戏,顺利闯过关卡你就可

12、以见到你们最喜欢的卡通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第一关:再画一条8厘米的线。第二关:怎样用断尺子画6厘米的线。互相说说你的想法,班内汇报交流。第三关: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选对了的话,小汽车就会载着大家和喜欢的卡通朋友见面啦。第四关:思考题: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拓展延伸:同学们的估量技能可真棒,那我们今天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并会借助尺子度量了,那古代人没有尺子,是怎么测量交流的呢?出示视频。四、回顾反思,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一节课,知道了我的课桌有多长,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厘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测量时,要从O刻度开始,也可以从整刻度开

13、始,1厘米有多长,等等。五、作业设计1 .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新朋友厘米。2 .量一量你手一挂的长度。六、板书设计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cm)1厘米=ICm测量方法:i11rm11fiOIcm23456789IOpjjjpf11iOIcm2345678910七、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

14、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方块夹住,再把小方块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

15、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