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小说教学板块式主问题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初中小说教学板块式主问题的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例谈初中小说教学板块式主问题的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在:1.小说教学一般都为“长文”的教学。例如,丑小鸭、最后一课、芦花荡、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这些文章大多在三千字以上,甚至达到了五六千字。这样的篇幅,对于初中生来讲,绝对属于“长文”。如何进行小说阅读教学,以实现“长文短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进行有效的教学,是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进行思考的问题。2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小说,均是情节线索清晰、人物个性鲜明的文章。对这样的文章,学生大多爱读、乐读,基本不需要老师来“激趣”。可是如何在“兴趣盎然”的课堂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达到语言积累,语文能
2、力训练的目的,却是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3 .了解小说写作背景是阅读小说的前提。小说的情节全都是“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而且人教版初中课本所选小说中的人物、环境大多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在阅读时,学生不易“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最后一课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普法战争时期;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80年代;鲁迅的小说则发生在清末民国初期等。如何辅以背景材料的介绍,让学生揣摩人物塑造之妙,情节安排之巧,环境描写之深意,则是小说阅读教学的难点。因为小说是“长”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宜“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面面俱到”往往是“蜻蜓点水”,“浮而不实”。教师在研读
3、教材时,确定教学从哪个角度切入,选择哪些“点”开展教学活动,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更要根据小说家的突出特点来设计教学的主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反应出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课堂设计思路。所以主问题的设计不应有什么“固定套路”,但是不管怎样设计主问题,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能力训练。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学习体会,以人教版教材选录的几篇小说为例,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一、从题目上设计主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小说的题目或揭示了中心事件,如范进中举;或提示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如孔乙己;或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如故乡;或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如变色龙;或揭示了文章的
4、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等。从小说的题目中设计主问题,可以直指小说的“核心”,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思考、分析文本,有效地进行概括能力训练、人物分析能力训练、结构层次分析训练等等。如教学最后一课时,从题目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这是小镇里最后一节法语课。这最后的一课,与之前的法语课有哪些不同?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主问题,却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清小说情节,初步理解文意,把握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小说的主题。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可以总结出以下不同:气氛不同:最后一课严肃而悲伤;上课的人不同:小镇上的居民也来了;老师对“我”的态度不同:最后一课,老师对学生更加宽容、和蔼了;“我”上课的态度和效果不同:想
5、要努力地学好,时间似乎变得快了;韩麦尔先生上课的态度也不同:穿着正式,上课认真;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由这个主问题引发出其它的“次问题”,以便开展各种能力训练。如“多角度概括训练”:卜说是以谁的视角来写这些不同的?请分别以弗朗士、韩麦尔先生、小镇居民的视角概括小说的情节。弗朗士感受到了最后一课的种种不同,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请按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变化,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卜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以此标准划分并概括故事情节。二、从小说“三要素”中设计主问题每一篇优秀的小说,都蕴含了作者独特的匠心。有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如变色龙,作者就以简练的笔墨,围绕一条小
6、狗,通过几个“转折”,将奥楚蔑洛夫巡官几段反复无常的对话和脱、穿大衣的细节串连起来,构成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而每一次转折,情节就推动一步,故事就波澜横生地展开;有的小说人物个性鲜明,作者善于在铺陈人物矛盾中表现主题。如孔乙己,作品对主人公最初的介绍便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表了孔乙己的“与众不同”,而一“站”一“穿”却揭示了他的本质特征:穷酸站着喝酒表明他“穷”,穿长衫表明他“酸”;他的“穷”导致了他的“酸他的“酸”更加剧了他的“穷”,正因“又穷又酸”他才是“唯一的人”;有的小说环境描写不多,却极具表现力。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7、萧索的荒村”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故乡破败的特征,同时也渲染了渐近故乡时的肃杀、悲凉的气氛。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小说“三要素”的突出特点,来设计主问题。如最后一课中,就可以以分析韩麦尔先生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
8、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只要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入手,几乎可以把课文的主要情节、小说的主题、叙事的顺序、写作的技法等“一网打尽”: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极具变化:当于勒糟蹋了钱,菲利普夫妇破口大骂,直接把于勒赶到美洲。(插叙。他们内心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愧疚?原来是惯例!何为惯例?这是以点代面,小说反映的当时法国社会的普遍情况啊。)当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准备报答哥嫂时,菲利普夫妇对他是日思夜想。(盼得是人吗?)当在船上发现于勒是穷水手时,菲
9、利普夫妇极度恐惧。(故事的高潮)回去时,菲利普夫妇换船归国,躲开了自己的弟弟。(态度前前后后的不同,说明什么问题?)哪个细节最能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称呼啊!在文中圈画一下,看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再如,芦花荡一文,文章里有大量的景物描写,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作为本课的一个主问题。例如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就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日军封锁下阴森恐怖的气氛;为后文描写老英雄行为做好铺垫;突出了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与传奇色彩;“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努力长高的苇子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白洋
10、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象征了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通过这样的主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有效训练学生分析、品味语言的能力。三、从文学赏析的角度设计主问题小说属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小说的阅读教学也要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设计主问题。如最后一课就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设计主问题进行文学赏析能力训练。(一)本文有哪些描写之妙?1 .人物描写之妙卜弗朗士小弗朗士带有稚气的言语、神态、心理:上课前,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
11、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诧异。得知是最后一节法语课后的悔恨。韩麦尔先生与以往不同的衣着、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让一个严厉、极具爱国精神的普通老师跃然纸上。尤其是上课时宣讲母语重要性时的慷慨激昴,下课是语言的哽咽、悲愤。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细节描写之妙最后一课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十分耐人寻味:小弗朗士看到屋顶鸽子咕咕叫,提出的那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韩麦尔先生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用力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一)本文哪些地方能表现作者艺术手法之巧?1 .巧
12、妙的叙述角度一一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故事。最后一课原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择了一个淘气调皮的小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贯串了故事情节。同时,小弗朗士也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一个儿童幼稚的目光轻纱之后,表现出的深刻主题,更加具有震撼力。2 .以小见大手法的巧妙运用一一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以此设计的主问题:文中通过写哪些“小”,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个“大”主题?引导学生赏析出:从小孩的视角贯串故事情节:以小人物(普通的法语教师韩麦尔,普通的小镇居民)的经历,表达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
13、祖国的热爱;故事发生在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镇;故事不是惊天动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广泛影响的大事,而是孩子上学这样的小事。再如,鲁迅的故乡一文,可以从赏析小说巧妙的章法入手设计主问题:其实本文写了三个故乡:记忆中的儿时的故乡;中年时代的现在的故乡;子侄辈的未来的故乡。它们有何不同?记忆中的儿时的故乡是美好的。故乡的画面是多彩的;故乡的人是美丽、善良、纯朴、快乐的;故乡中的事是轻松而愉悦的。中年时代的现在的故乡是悲伤的。故乡的画面变得灰暗;故乡的人变得无趣、丑陋、贪婪;故乡的事让人沉痛而无奈。子侄辈的未来的故乡是迷惘的。一切让人悲观,不知所措,只有一个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念。三个“故乡”交叉“套叠
14、”在一起,对比中耐人寻味。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设计如下赏析的主问题:1 .小道具派大用场更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技”之一,请赏析文中“两封信”的作用。2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请赏析“吃牡蛎”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3 .莫泊桑善于通过小人物、小事件来反映大主题,请赏析本文中“船长”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初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对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从构建“初通文意,进行理解、概括能力训练”、“深入文本,进行分析、探究能力训练”、“研读文本,进行欣赏品析能力训练”这三大板块作为立足点,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诵读的训练等问题。以便让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提高能力,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