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中随班就读回流学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中随班就读回流学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学校中随班就读回流学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一一以中部地区某地级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中部地区某地级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搜索出36名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回流经历,发现随班就读回流学生以智力障碍和自闭症儿童居多,回流的时间段集中在小学中段。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体普遍存在行为问题,主要在情绪、注意力、行为方面、与人相处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并且这些行为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的,情绪方面的困扰时间最久。关键词:随班就读回流学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引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班就读作为一种中国本土化的融合教育政策已实施了近四十年。大量特殊儿童的涌入普通教育系统,并给其教育教学以
2、及管理带来了挑战。面对繁重的教育教学压力,普通教师无法充分满足这些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相当数量的随班就读学生沦为随班就坐、“随班就混。一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开始回流到相对隔离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随班就读回流作为我国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已有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反思如何让随班就读从求量向求质的方向发展,但对回流现象中的主体一一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一些具体问题尚未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群体进行客观全面的调查了解,发现问题,关注该类群体,帮助该群体更好的适应生活,融合成长。本研究所关注的随班就读回流学生是指按照回归主流的教育趋势,本应在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却因种种原因又重新回到专
3、门性的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接受教育的一些伴有轻度障碍或残疾的儿童少年。一、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M市特殊教育学校是该市唯一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该校面向全市三区三县招收适龄残障儿童。此次研究的对象选取,采用目的性抽样,即抽取现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但具有普通学校就读经历的所有随班就读回流学生。通过排查得到了研究对象36名,其中男生23人,女生13人,其中独生子女占到了63.9%,平均年龄14岁,最小7岁,最大19岁,标准差1.522。随班就读回流的学生中智力障碍占66.7%最多,其次是自闭症19.4%,听力障碍和其他障碍占不到15%。具体信息见表1。2 .研究工具(1)自编初筛调查问卷M市特殊教育学
4、校在校学生341人,涉及培教部、聋教部、康教部三个部门,年级跨度从学前至高中三年级。为筛选出随班就读回流学生,自编了特教学校中普校回流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此问卷为半结构式问卷,第一部分为学生所在班级的基本信息,包括部门、年级、班级人数,第二部分为回流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情况、普校就读经历、主要行为问题表现等。为保证问卷的信度,研究者对其家长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了访谈,核实和丰富相关信息。(2)儿童困难与长处问卷(SDQ)教师版儿童困难与长处问卷是评估青少年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常见评估量表,其是由英国心理学家GoodmanRobert根据ICD-IO和DSM-IV在Rutter儿童
5、行为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增加了亲社会方面的题项,在1997年编制而成。目前中文版的长处与困难问卷已被国内专家学者广泛应用研究。国内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和肯定了问卷的信效度(章晨晨2009,陈成滨2017)o调查研究得出困难与长处问卷内部一致性平均值为0.796,分半信度平均值为0.798,一周后重测信度为0.834(刘书君2006),陈成滨等人(201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中文版SDQ三个版本都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本研究中采用Cronbach1SAIpha系数即克朗巴哈。值来考察问卷的信度,其中情绪症状因子的Cronbach1SAIpha系数为0.766,品行问题因子的Cronb
6、ach1SAIpha系数为.764,多动注意不能因子的Cronbach1SAIpha系数为0.821,同伴交往问题因子的Cronbach1SAIpha系数为0.627,亲社会行为因子的Cronbach1SAIpha系数为0.726,困难总分的Cronbach1SAIpha系数为0.814,说明本研究中该问卷信度较好。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共有家长版、教师版、学生自评版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表述方式不同。因考虑到随班就读回流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家长文化程度不一对问卷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故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教师版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5个因子,共25个条
7、目,所有条目均采用0-2分三级评分,。分=不符合,1分;有点符合,2分=完全符合。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与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得分越高说明问题越严重,亲社会行为得分越高则表现越好。第二部分为影响因子,涉及评估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长、困难程度、以及对家庭生活、朋友关系、课业、休闲生活的影响等,便于全面评估问题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综合影响程度。根据各部分的测评分值,可分为正常、边缘、异常三种结果。3 .研究设计与程序以教学班为单位,向全校27个教学班的班主任发放特教学校中普校回流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27份,回收27份,收集有效回流学生信息36例。对这36名回流学生的信息进行梳理,再向这
8、36名学生的班主任发放长处与困难量表教师版问卷,实发36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36份。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6.0对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36名回流学生的老师、家长进行访谈收集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问题。二、研究结果1.随班就读回流学生人口学统计情况随班就读回流学生中小学阶段人数最多,占比过半,其次是初中,高中最少。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主要照养者以母亲和祖父母为主,父亲照养的也是因为母亲残疾无法承担照养责任。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家庭中父母关系良好的仅占五分之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占到30.6%o针对回流过程的调查中,52.8%的学生在普校就读三年内开始回流,3
9、6.1%的学生普校就读四到六年出现回流,11%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之后开始回流。2 .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主要行为问题表现通过长处和困难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M市特教学校的这36名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困难总分均分为16.58,超过正常值,说明该群体普遍存在行为问题,其中多动与注意不能、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的平均值均在异常范围。在搜集半结构问卷特教学校中普校回流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后半部分“该生的主要问题的文字信息时,对出现次数达到或超过两次的描述进行文字编码归类统计,发现教师在对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问题描述上在情绪症状和性格表现描述最多,占总词组数五分之一,其次是在同伴交往和学业表现上的表述,对亲社
10、会行为的描述最少。说明教师对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行为问题在情绪、同伴交往和学业表现上最为关注。3 .随班就读回流学生行为问题影响因子情况为了解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行为问题对其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程度,通过对长处与困难量表的第二部分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发现,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回流学生在情绪、注意力、行为方面、与人相处方面普遍存在困难。83.7%的回流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困难,有很大困难的占18.9%;78.3%的回流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存在困难,有很大困难的占29.7%;86.4%的回流学生在行为方面存在困难;91.9%的回流学生在与人相处方面存在困难,有少许困难的占48.6%,详见表5。对困难时长的统计发现,
11、在情绪、注意力、行为、与别人相处四方面,超六成的回流学生困难时长在一年以上,在情绪方面存在困难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占86.5%最高。说明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这些行为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的,情绪方面的困扰时间最久。通过统计发现,94.6%的教师认为这些行为问题对随班就读回流学生产生困扰,但近0%的教师认为影响只是轻微程度,32.4%的教师认为行为问题严重困扰回流学生。教师认为回流学生的行为问题对上课学习和朋友关系影响大于对家庭生活和课外休闲活动。在影响程度上,教师认为行为问题对上课学习方面的影响最大。三、讨论1 .随班就读回流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M市特殊教育学校中随班就读回流的学生占全校学
12、生人数的十分之一,说明随班就读回流在该市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调查显示回流男生要多于女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2019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也显示残疾人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这说明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性别比例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国情相符,与全国残疾人男女比例国情相符,没有特异性。其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一方面是受国家前期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城镇地区独生子女总体居多;另一方面是家长出于经济抚养压力和对二胎发生残障概率的担忧而减少生育计划。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障碍类型,以智力障碍和自闭症为主,听力障碍和其他障碍较少,这与甘
13、少杏、兰继军(2016)在关于我国随班就读总体现状中听力及视力残疾青少年随班就读的在校生数较少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于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我国听力障碍人口数量锐减。近10年来中残联没有确切的有关各类残疾儿童的统计数据,但从各地聋哑学校生源的萎缩,聋哑学校教师向培智教育转型,可以发现聋生的减少是全国普遍性的现象。而另一方面,自闭症走进人们的视野,据2017年全国自闭症教育康复发展行业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大概有200万左右的自闭症儿并童且,这个数字在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所以智障和自闭症学生占回流学生的主流符合实际情况。调查显示回流学生年龄集中在7到16岁,学段以小学初中为主,其中88.9%的学生在小
14、学阶段回流,小学阶段学生随班就读时间1-3年内回流的超半数。我国随班就读政策主要面向的群体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残障儿童,由于随班就读学生大多伴有认知或学习障碍,维持与普通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学习进度和节奏难度较大,加上初中阶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较小学阶段有较大的提升,能进入初中进行随班就读的学生数量明显下降,进而回流学生小学较多。由于随班就读支持辅助系统的不健全,无法保证随班就读学生就读质量,同伴交往状况亦不容乐观,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便会在小学前期进入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同样存在另一部分更关注融合教育的益处的家长,会让孩子一直在普校融合,直到“无处可去”时才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
15、读回流的学生家庭状况也不容乐观,离异和父母一方是残障人士的家庭占到了四分之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到了30.6%,这与黄晶晶对211户特殊儿童家庭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 .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主要行为问题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随班就读回流学生普遍存在行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多动与注意不能、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而教师对随班就读回流学生的行为问题在情绪、同伴交往和学业表现上最为关注。前期基础调查可知随班就读回流的学生大多是智力障碍和自闭症的学生,虽然他们的障碍程度大多在轻中度,但是行为问题依然突出。他们普遍存在注意力方面的缺陷,不但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学习任务的相关属性上,甚至反而更容易将关注焦
16、点聚集在外界的无关刺激上。这让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习得,记忆和归纳增加了难度,进一步导致在学业上的不良表现。认知处理能力的限制、不良的语言发展、不正常或不适宜的行为都会严重阻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在学龄阶段的学生主要人际交往就是同伴交往。而在普通学校,由于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性,往往会被同龄人贴上有色标签,被边缘化,甚至被欺凌。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时偶尔的价值引导也无法确保效果。而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上,随班就读学生大多是处于旁观者或者陪衬者的角色,无法成为同学心中真正的伙伴。在自身的障碍或缺陷和欠完善的接纳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问题往往会更加突出。当该群体回流至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时,他们的视野变得平等,自己不再是特别的一个,而是许多特别中的普通一个。这样“隔离式”的教育似乎更有安全感。而通过后期的观察发现,与自始至终都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相比,回流学生的优势并没有特别显现。可能原本回流学生的障碍程度较轻,但由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