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金钥匙——基于教材文本的课堂教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金钥匙——基于教材文本的课堂教学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金钥匙基于教材文本的课堂教学摘要:小学义务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各个学科的综合体,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它以儿童丰富的实际生活为内容,让生活中的各种进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又将课堂中的知识融入生活,两者融合,儿童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的生活技巧,为人处世的能力,提高自我的方法。从社会实际出发,从生活常识出发,提高认知。关键词:综合学科,社会实践,完善自我引言:担任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来,发现如今的道法课程是将以前的品德和社会这本书的有机整合和延伸。它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实践性更强,不再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而是以社会经验为依据,以各种实际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达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
2、其中包括了法律、政治、科学、地理人文等等。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不是照本宣科就能把这门学科教好,它需要教师本人的知识体系要系统,备课要全面,教学方法要新颖,将生活实际引入学生的课堂中,将课本中的知识体系融合传授给学生,两条腿走路,让学生在这门学科中从实践生活中提升认知,获得情感体验,筑建自己的道德框架和完善自身。一、以学生实际情感体验,提高认知。道德与法治的文本内容就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教师应该以该书为基本大纲,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知识网,大胆创新地延伸该文本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他们的观点和认知中了解学生的认知是否出现偏差,利用文本知识和
3、实际生活经验,予以提升认知,增加学生学习的实际性和有效性。以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本文本为例。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的知识结构是提学生对自我情绪的剖析,提升认知,改变和他人相处的模式,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处事,学会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进行导入,邀请学生上台根据教师所指出的场景做出应有的反应。如有人故意把该生的作业本扔在地上再踏上两脚,学生迅速做出愤怒的表情。从不同的场景和学生做出的反应中,学生了解了不同情绪的表现以及给同学友谊带来了的后果。学生认识到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不尊重他人的言语及动作,给他人带来了很多的伤害和打击。从实际生活为
4、案例,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认识到不良的言论会给他人以严重的打击,不良的情绪也会恶化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尊重他人,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班风。二、以学生实际社会生活体验,增强认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是十几岁的孩子了,网络时代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渠道方便。他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中获取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表象储备。他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国家,知道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了解了什么是濒临物种,什么是环境污染。这些许多的知识是他们早已了解的概况。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一单元的内容涉及到部分地理和政治知识。其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也是生活中学生能
5、够接触到的现实问题。地上的垃圾,浪费的纸张,丢掉的完好无损的学习用品,仍在垃圾桶里还有一半的馒头,学生不以为然,那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可是把一张张堆积的垃圾山照片呈现出来,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地震洪水的视频播放出来,学生震惊了。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地球现况。通过地球多年以前和现在的照片对比,学生认识到了地球所发生的变化,认识到了生存环境的恶化。从此在教师和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成立了垃圾回收站,回收废旧的作业本和草稿本,以及喝完了的矿泉水,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要落实到小小的行动中。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真实地从实际生活出发,增强他们爱护环境的认知,提高道德素养,除了生活中与他人为善,也要和环境
6、为善。六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主体部分是身边的法律,以基础法律常识为框架,教会学生懂法,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准。法律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内容多而深奥。想要把这个单元的内容能够装进学生的脑袋里是非常难的事情。教师梳理本册书中的重点有: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生活中涉及学生的法律常识。作为公民应该知法懂法,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导入如:过马路。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遵守靠右行走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则会有什么后果?学生接触这个问题,大胆回答,发挥想象,甚至兴奋地站起来各种笔划。很显然这个情况大家都遇到过,这是个日常生活就能够遇
7、到的社会实际情况,平常且不陌生。从规则引入法这个概念,由浅入深,容易接受。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法律常识能够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能够依据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三、以学生运用知识于社会实际,巩固认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的内容会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有度的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如此的包罗万象,是各种学科的综合体。学生在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的同时,更应该运用知识,运用法律武器将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积
8、极参加社会活动,体验生活,运用知识,才能更好的巩固认知,提高综合素质。在爱护地球的这一章节中,为了将保护环境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案。如班级选举产生了资源监督官,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规定制度将垃圾进行分类,能够进行二次回收的物品进行归类并每个星期进行卖出。学校里也举行了一些爱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将校内的树划分开,交由班级学生认领浇水以及养护。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积极表现,乐于认领养护。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的认知,并将认知带入社会实践当中去,巩固所认识的认知内容。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这一认知品德的形成还需要学生在家中得以实践,学生拟出了家中保护地球的生活条例。有些学
9、生说在家吃饭不剩饭,吃多少拿多少,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包括用水用电用气。针对这一方面的社会实践,我校的中餐配餐制度也是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举措。学校安排教师和学生代表陪同学生中午就餐,尽量要求学生吃完饭菜,减少剩饭剩菜。节省粮食资源也是爱护地球的表现。对于爱护环境的举措,学生提出了很多的可行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进行巩固再运用,使得学生认知水平提升,道德素养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这门学科,从六年级的上下两册书中不难发现,它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点为框架,它结合了法律、政治、地理、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体。它的涉及点非常众
10、多,实际性更强,内容很开放,不拘泥一点,不拘泥一方面,不仅仅是品德的教育,不是单单教孩子门学习如何变得优秀。而是将道德素养拓展开来,道德素养体现在自我的了解,自我的接纳,学会尊重;道德的素养是了解人文,了解地球,了解现状,认清现实,从实际行为中体现素质;道德素养体现在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认识到和平的可贵,认识到战争的可恶,学生学会从自己的一言一行,约束自己,虽不能保护世界和平,但是认识到和平,了解和平需要哪些努力,为成长提供可贵的认知基石。这一年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学语速放慢,教学速度不能太快,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话题情景中去,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积极参与话题,抒发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获取信息,再结合社会实践,去激发他们的认知和学习激情,更好地更快地深入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认知,完善自我。参考文献:1.鲁洁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下册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