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摘要:在“循环小数”教学中,笔者采用以问引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和有效突破难点三个主要环节,改变循环小数知识原有的呈现顺序。课堂再次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除法竖式计算兴趣,更引出了学生“真疑问”,引发了“真思考。关键词:学情,以问引学,己知,深度探究引言:在“循环小数”教学中,通过实际教学和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已经走在教师预设之前。对于这类原预设是“未知,实际有认知基础的新知识,该怎么教学呢?”认识循环小数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各知识点教学顺序如何安排和取舍?生活不常见的新知识,学生有认知吗?成为笔者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以问引学”,实现
2、了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知从已知走向深度探究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学现状1 .学生扮演的学第一次教学实践,反应学生对循环小数并不是一无所知。很多学生已经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会写循环小数(简写)、大致能说出循环小数的概念(特点)、能区分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但由于教师采用“零起点”的教学,学生只能“扮演”零起点,教师想要什么,学生给什么,完全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零起点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但是否真正零起点”,通过第一次的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学生远不是教师所想的一无所知,教学起点没有把握准,起点定低了,教学知识呈现顺序需要调整。2 .“
3、漫无目的的计算,缺少任务驱动和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小数除法”计算教学,学生对于计算已经产生厌倦情绪,况且还是除不尽的竖式计算,计算更复杂,更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在这节课中,突破计算的厌倦情绪,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计算中收获乐趣和价值,需要教师课前思考。教学中经常讲任务驱动,但这三道竖式计算题,因何驱动学生?大多数学生很茫然,在很被动的情况竖式计算三道题目。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要算?只是因为教师要求,显然提不起学生兴趣。而真正能驱动学生主动去竖式计算,并且产生很大兴趣的前提是,有能刺激他们的“点。这个“点就是:在竖式计算中会有大发现“,并且这种大发现”会随着这三题,越来越“神奇”。
4、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去算一算,有何发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发现。”循环小数这节课如何告别“枯燥的计算教学,如何在计算前给予学生强有力的兴趣刺激,把课上的有深度,有挑战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需要教师课前思考的。二、调查见真情为了解学生对于“循环小数”的真实学习起点,笔者在第二次实践前,对还未学习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是农村小学和城区小学各40人。调查问卷如下:如,少?1你认为什么IMi坏小饮7你已H了皿了*和认田?2你魄十几个你认为明磨坏小NI吗?你想了IKfi评小,第兴知07图1循环小数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不管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区学生,对于“循环小数”并不完全是“零起点,这也验证了
5、第一次教学实践时,为什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那么受难。分析调查问卷,得出两个结论:1 .“循环,不陌生,且很熟悉循环小数,虽然陌生,但“循环”二字学生可不陌生。比如,“找规律”和“有余数除法,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以这样的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对照循环小数概念,”几个为一组”,已经很接近“循环节”概念:重复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接近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也就是说,从低段开始,学生就已经“隐约在接触循环小数的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迁移到循环小数。2 .“已知,多是浅层,且易习得从课前调查看,学生对于“循环小数”浅层的知识,多数是规定性的知识,可以通过翻书自学习得。而对于循环小
6、数的本质内涵,几乎是不清楚的,少有学生会思考:循环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因此,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把自学放到课的开始,充实循环小数的知识后,使学生集中精力去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三、以问引学实践策略探究笔者通过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和有效突破难点三个环节,以“以问引学”的教学方式,改变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将循环小数的产生后移,把其余教学内容提前,引发学生从“已知”走向“深度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 .根据学生情况,做合适教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学情大体可分为3类:L一无所知;2 .半知半解;3 .了解很多。部分学生对循环小数的写法、循环小数大致概念、有限无限的区分,甚至是循环节已有了解。但是
7、学生真的了解循环小数吗?当然不是!这些已知仅仅是表面的,浮于文字。但学生会认为:我都知道了。也就无动机和欲望。那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基于现实学情,通过以向引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已知充分暴露呢?笔者在课堂中提出了以下3个问题,意图有效暴露已知以学定教,并且将细碎且学生自学就会的内容提前,以便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教学片断1:师:关于循环小数,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L我知道循环小数就是后面数字会重复出现。生2:循环小数就是小数部分有数字是重复的,有很多,比如:3.11111生3:循环小数的重复数字是写不完的,所以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师:你能写出一个你认为的循环小数吗?三位学生上黑板书写:5.
8、6666.272727.0.314314师:关于循环小数,还有哪些知识呢?让学生进行自学(了解循环节、循环小数简写、无限小数等知识。)三个问题,充分暴露学情。第一个问题:充分暴露已知,了解学情,发现学生不是一无所知。第二个问题:展示学情,以学定教,学生写什么,后续教什么。第三个问题:有些未知,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看明白的,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减少课堂的灌输。7-8分钟时间,将循环小数这节课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点基本教学完,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2 .注重教学过程,提升学习兴趣有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对照教学,就是应更加注重过程性学习
9、。什么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引发学生关注着沿途的“美丽风景呢?有趣好玩的、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喜欢的。它既符合了学生年龄特点,吸引了所有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深邃数学知识的欲望。通过合理应对学情,学生已经学会了循环小数的读写、循环节、简便写法等知识,学生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实践表明:学生对循环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知之甚少,也容易忽视。因此,在课堂中要把“循环小数的产生”作为探究重点,放大探究过程。如何通过以问引学,放大循环小数产生过程的探究呢?笔者在实践中通过以下2个问题,触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学片断2:师:了解了循环小数这么多知识,你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呢?大胆提出来吧。生L循
10、环小数与无限小数是什么关系?生2:循环小数是怎么得到的呢?生3:为什么会有循环小数?生4:学习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呢?师: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有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呢?生1:因为竖式中34=12,商4,13-12余1,添0,3x3=9,商3,又余1,再添,3X3=9,商又是3,余数又是1。余数一直是1,添0,商也一直是3,永远写不。完。生2:竖式计算过程中总是“余添。后继续往下除,商一直是3。生3:因为竖式中一直出现10-9=1,所以每一次的计算商后面就是3。第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关注“循环产生过程”,为探究重难点做铺垫,也是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引发学生去关注:为什么会有循环小数?第二个问
11、题:关注“循环”的本源:是因为在除法竖式计算过程中,余数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也可以认为是某个计算过程不断重复出现),导致了商的小数部分有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两个问题,放大了学习过程,让学习过程更有思维的深度和厚度,也让原先跃跃欲试,自认为“已经知道循环小数的学生静下来思考和探究。3 .重点难点突破,提高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个字,数学老师再熟悉不过了,是备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前一环节两个主要问题,引发和放大了教学重点的探究过程。而教学难点,又跟学生的认知有关。教师要思考,以怎样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欲望。学生已经经历了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了原理。这节课还有什么挑战性的
12、难点呢?一一循环小数产生,一定要竖式计算这么多步骤吗?这一问题很有思维含量,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更深入探究的欲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的原理有更深入理解。教学片断3:师:原来两个数相除真的可以产生循环小数,再来试一试,板书:86ll0.师: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L一个除法算式,能否算出循环小数,有简单的判断方法吗?生2:每次要计算重复两三次才判断,有点麻烦。师:提的问题真好!这里有同学是这样做得。他认为算到这里,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了。你有什么问题要提?生1:没有产生,因为商现在是81,你怎么知道接下来一定是81重复呢,可能是812812重复都有可能,我觉得算到这里还不能判
13、断。生2:我也认为是不对的。循环小数要商不断重复出现,现在还没有重复出现,你怎么就确定是循环小数了呢?生3: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算到这里可以判断商一定是循环小数了,因为你看现在余数是9,那么添0,往下算的话,商就是8,再算商就是1,它就是81循环。师:争论不清。那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往下算,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注:此时还未有线框)师: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下面算的过程和之前的是一样的,不断重复了。师: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上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指相同过程。师:他的意思是:(框)第二步过程和原有的第一步是一样的,这一步对应的商是81。那没有算完的这一步(框最后的余数9),对应的
14、商是:81o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第一个问题,既是对前一环节重点的再回顾,更是引发深入思考的强刺激。有学生说不可以判断,且占大多数,少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学生精彩的辩论,把课堂思维推向高潮。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聚焦计算过程,发现循环之原理。结合学生作品,以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循环小数原理更深入的探究,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更有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四、结语”以问引学”的设计理念贯穿整节课,既有教师的适时提问引领,更有学生提问引发更深入的探究。这节课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对学生已有学情和真实疑问的高度关注和有效合理应对。1 .引出真学情何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唯有暴露学生已有的真实学情,并且研
15、读教材的编排。通过以问引学方式,达到以学定教目的。教师不能仅凭经验主义,没有求证,就武断学情。可以通过“你对循环小数己经有了哪些认识?举一个循环小数等提问来充分展现学情,是一无所知,还是半知半解?实践表明,学生的认知己经“走在”了教师经验判断的前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很多跃跃欲试同学的回答。课堂中,教师要敢于通过问题打开学生已有认知,让教学前的”已知顺利成为真正的已知,而不是忽略已知。92 .引出真疑问能引发课堂走向深入探究的问题,是源于学生的发现和疑问。通过教师情境的设置,材料的呈现,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生生辩论、释疑,对教学重难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本课中的知识点中,“循环小数的产生原理”“简便方法判断是否产生循环小数”是学生真正的疑问。因此,课堂中数次提到学到这里关于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发现?”随之,学生有了真思考,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引领了课堂不断走向深入探究学习。总之,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不妨从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有效突破难点等方面着手,做到以问引学,展现真学情,引出真疑问,使学生走向深度探究学习,点亮精彩课堂。参考文献1何晓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2019(1):021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