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2 .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
2、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 .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平舌音“孙、寺”、翘舌音“愁”、后鼻音“暝”,以及“更”等多音字的读音。2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榆”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孙、泊、愁、眠、寺、畔”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形近字歌示例:孙:乱子万世尊,儿林家训遵。拉孜求进学,踏实又谦逊。(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3、孙”的“子”横画变提,“小”字两点呼应。“泊”左边三点水最后一笔是提。“愁”的“心”的卧钩平而托上,三点相呼应。“寺”上面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榆”左窄右宽,“俞”撇捺伸展覆盖下部。“畔”左部偏上,右部“半”第二横长而托上。易错提示:“寺”上部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白:泊(停泊)一伯(伯伯)一怕(害怕拍(拍打)秋:愁(忧愁)一揪(揪住)一啾(明啾)寺:待(等待)一持(保持)一侍(侍奉)半:畔(河畔)一伴(伙伴)一拌(搅拌)(4)多音字。geng:打更少不更事更Igeng:更加更好xmg:行动鱼贯而行行(hang:银行字里行间(5)重点词语释义。
4、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乡心:思乡之心。聒:声音嘈杂,词中指风雪声。故园:故乡。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山居秋暝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写了什么?明确:诗歌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秋天的傍晚,高山寂静,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天气凉爽。2 .想想看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少女洗妻归来;荷叶摇摆,原来是打鱼船顺流而下。3 .尾联与前三联是什么关系
5、?明确: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优美的风景画,也勾勒了一幅纯朴、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引人向往,它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寄托。因而诗人尾联化用典故,并反用其义,“王孙”是对“王孙”的呼唤,更是作者的自比。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山居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且学习了山居秋暝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pll:空旷)、雨:清新山居之景月:明净清新宁静山居秋暝松:清幽对山村生活的追求I泉:欢快
6、、清澈J山居浣女:纯真活泼纯朴、之人i渔夫:勒劳、朴实i和谐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王孙停泊忧愁寒山寺榆树河畔2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剩下的两首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结合全诗的内容探究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枫桥在哪里?“泊”的是哪只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一个“夜”字点明了什么?明确: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泊”的是客船,因为作者在客船上。这个“夜”字点明了时间。2 .阅读长相思后思考:诗人的“身”在哪里?他的“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诗人的“身”经过了崇山峻岭,经
7、过了小河大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诗人的“身”在征途上,而他的“心”在故乡。从“故园无此声”可以看出来。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学习枫桥夜泊。(1)品读:霜满天。明确:霜不可能布满天空,这个“霜”字应当理解为“严寒”。“霜满天”是天气极冷的夸张说法。(2)面对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明确:诗人带着浓浓的愁绪。从“愁”这个字可以看出来。(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明确:当时正逢安史之乱,不少文人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包括张继。故诗人兼具羁旅之愁、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未归宿的忧虑。2 .学习长相思。(1)“山一
8、程,水一程”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山一程,水一程”叠用,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很大。(2)怎样理解:故园无此声?明确:“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连绵不绝的风雪嘈杂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寒苦寒之地,怎能与温暖、宁静的故乡相比?况且又是暴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以往的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感受到思乡的情怀。该句直接表达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今天我们学的两首诗词,都蕴含着共同的情感一思乡之情,这也是古今文人的共
9、同情感。让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这两首诗词,再次回味这浓浓的乡思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枫桥夜泊凄苦哀怨所见: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所闻:乌啼、夜半钟声f叙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水重重,行军艰难上阕(I写景:夜深千帐灯写景: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聒耳下阕(叙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羁旅怀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
10、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字词句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3个词语。品味、积累课内外遇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默写枫桥夜泊。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书面表达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11、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对于“初步”一词,您觉得要把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大体知道景物描写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能整体感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即可。给学生解释清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概念。要让学生对文章中所有景物都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方面进行辨析。在了解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还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动静结合的手法。2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为完成本次习作,您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不需要准备,教学进行到单元
12、习作时直接练习就好。需要提前准备,在单元学习初就要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习作时,要引领学生回顾以往的阅读经验和习作经验,例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三年级“观察”单元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四年级“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等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本次习作。习作可以安排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之后进行。21古诗词三首语文要素阅读: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2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3 .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文主题初步了解山水诗、行旅诗的文化内涵,初步感受诗词背后丰富的文化张力。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
1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课前准备1 .相关课件。2 .布置学生提前网上查找诗人的相关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 .搜集作者信息,了解写作背景。2 .通过注释感知诗词大意,完成本课预习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书写“孙、泊、愁、寺”4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3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教学过程一、背诵比赛,导入新课1 .全班交流:你会背诵哪些写景的古诗?学生背诵,教师相机点拨。2 .导入:望庐山瀑布让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壮观,春晓让人感受到了春的美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写景的古诗。二、学习山居秋暝1.
14、 了解题目的意思,简介作者。(1)教师导入并板书题目:山居秋暝。(2)引导学生读诗题“山居秋瞑”并尝试理解:“暝”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怎样理解?教师相机点拨:“暝”的“日字旁”说明它和太阳有关,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因此“秋暝”说的是秋天的傍晚。诗题可理解为诗人在山中居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色。(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维的资料。2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1)提出要求:轻声朗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指名朗读,检查是否读正确。(3)随文指导写字。书写“孙”字时,左边的“子”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右边的“小点”要穿插到“提”的下面。3 .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大意。(1)
15、提问:学习一首古诗,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呢?预设:结合注释理解;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等。(2)同桌讨论,教师相机指导。“空山”指“空旷的山林”,可结合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体会“空山”的空旷之意境。“晚来秋”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秋天傍晚天气的凉爽。“山居、竹喧、春芳”等词,可以通过字义组合的方式理解:“山居”即山中居所,“竹喧”即“竹林里传来喧笑声”,“春芳”即“春天的花草”。“归浣女”和“下渔舟”可理解为“浣女归”“渔舟下”,即:浣女洗衣归来,渔船顺流而下。“浣”的意思是“洗衣服”,“浣女”是指“洗衣物的女子”。(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预设:空旷的山中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