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51626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作者:倪文锦作者简介:倪文锦,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0)o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9年第2019IOC期第71-73页内容提要:童话教学是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当下童话教学中却大量存在无视儿童认知和情感特点、人文精神教育缺失,以及偏离文本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任意加以曲解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童话教学的认识存在多方面的误区。对教师而言,正确开展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有如下三条路径:准确把握文本,即强调读者要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这个基础;培养儿童的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期刊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复印

2、期号:2020年04期关键词:童话教学/人文精神教育/文本教学具有教育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特点,语文教学的教育性重在人文精神的教育。童话教学是/浮阅读教学,尤其是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教学实践表明,当下童话教学中却大量存在无视儿童认知和情感特点、人文精神教育缺失,以及偏离文本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任意加以曲解的现象,值得引起我们注意。下面试举课堂观察中的数例:教学咕咚,教师告诉儿童:听到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动脑筋想想。我们不能学兔子,是他制造了谣言;也不要学小猴、狐狸、山羊等动物,因为他们

3、相信谣言,传播谣言。我们应该学习谁啊一野牛!要敢于揭穿谣言、粉碎谣言。教学蜘蛛开店,教师启发儿童:蜘蛛开店虽然不成功,但他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说有同情心,有爱心,再贵重的东西也只卖一元钱。他不像河马、长颈鹿,占尽便宜,欺侮弱小教学青蛙卖泥塘,教师作了课堂小结:小青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的大课,这就是劳动伟大,劳动光荣!我们要热爱劳动,像青蛙一样,把烂泥塘变成好地方。只有劳动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我应该自豪才对写小骆驼先是因为小马说它的脚掌、眼睫毛和驼峰长得丑而感到挺委屈,后来跟妈妈去了沙漠,够驼才完成了从“挺委屈到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心理转变。这是由它的生活逻辑决定的

4、。但在教学时,执教教师却张冠李戴: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判断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其实质;我们不仅要有外在美,更要有内在美、心灵美如此等等。这是我们儿童所能接受的人文教育吗?这是我们的童话教学所要传播的人文精神吗?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一些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薄弱以外,主要与他们对童话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关。误区一:错误地把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儿童的感受体验,简单地等同于教师不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实,这两者不是一回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很

5、清楚,这是从课程实施层面倡导的教师在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而在上课之前对教学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是任可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做足、做好的一项基本功。否则,所谓教师要吃透教材就不能落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对儿童的所谓指导、引领和点拨”也就必然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从而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教师“脚踩西瓜皮,讲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就是这种现实的真实写照。误区二:童话教学只求有意思,不管有意义。朴素地讲,有意思是指童话所表现的童真童趣,儿童喜欢;有意义”是指童话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教育意义。优秀的童话作品一定是既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但教师能否把童话课上得既很有意思,也很有

6、意义,那就要看他们自身的功力。正是在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我们的许多教师存在着以一种倾向掩盖另外一种倾向的弊端。只要有意思,不管有意义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由于一些教师对寓教于乐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等教学原则缺乏全面的、正确的理解,误以为热热闹闹就是寓教于乐,角色表演就是最好的游戏。于是,童话教学一味追求有意思的外在表现,又是动物头饰扮演,又是分角色朗读对话,一堂课下来笑声不断,师生其乐融融。但是由于这种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精神品质,缺乏对童话内涵的开掘,儿童形动而神不动一身体虽然动起来了,但脑子并没有真正动起来。结果童话课既不管作品的“意义,也不能上成有意思。如果童话教学的目的仅仅如此,那这种所谓的

7、“寓教于乐充其量也只是在“哄孩子!因此,热闹下来,开心过后,我们是否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一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童话教学到底要让我们的儿童收获什么?尤其是在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思想的熏陶方面,如何用适合儿童的方式,让儿童真正获得教益?误区三:童话教学只要有“意义,不求有意思。这种认识与误区二是同一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笔者同意这样的说法:一节童话课,本该很有意思,结果搞得很有意义有意思的一定有意义,有意义的却不一定有意思.不可否认,在当下的许多童话课上,许多文质兼美、妙趣横生、很有意思的童话被教师上成蹩脚的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课,丧失了童话的鲜活魅力。而且,此意义不同于彼意义。教师心

8、目中的有“意义,往往只是成人层面上的教育意义,忘掉了儿童层面上有“意义”的意味。因此,他们把儿童当成小成人,重思想灌输和说教,轻语言品味和体验。于是,我们不少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优秀童话经过教师的处理,不仅消解了有意思,所谓的有“意义也只剩下了干巴巴的教条。不是吗?我们经常可以在童话课上听到儿童谈感受和体会,儿童能说出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发,大多是出自教师之口空洞的成人味的说教和粘贴的简单化标签。儿童能够记住教师的教诲”和简单地重复课文的语言,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这样的童话教学难道真的有意义吗?那么如何正确开展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呢?对教师而言,以下三条是绕不过的坎。1.落实童话教学

9、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要准确把握文本所谓准确把握文本,就是强调读者要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是由具体的童话作品规定的,它是作者在特定的创作情境中创作意图的体现。所以教学童话,就不能偏离这一具体作品的精神品质。许多具有经典性的童话作品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并且几乎都有着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语境,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和儿童这样的读者对象。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它们呢?因为既然是学习,就是要通过对别人思想感情的感受和理解,扩大自己的思想视野和情感感受的范围和深度。由此可见,读者不能无视文本作者在自己的语境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权利,不能脱离开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任意

10、解读。”在这里,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是我们能够主动感受和理解文本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确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唯一途径。所以笔者倡导的焦点阅读强调教师必须引导儿童阅读、研究、消化作品原著,注重研究作品内部的联系,走内涵发展之路。前述咕咚的教学,教师之所以对文本精神实质的认识发生重大偏差,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建立“咕咚与森林里动物大逃亡之间的联系,不能准确把握文本内涵。在不知道咕咚是什么的情况下,动物之间传言没个准,这是耳听为虚;要知道”咕咚是什么”,就必须实地看一下,这是眼见为实。这则童话本没有多复杂,教师不仔细研究作品原著,只在引申意义上大做文章,这就是舍本逐末,跑偏也就

11、自然不难理解了。2 .落实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这个基础课标把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并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那么阅读中读者的向往、关心、感受、交流从何而来?他们又如何向往、关心、感受、交流呢?靠的只能是语言。高中语文新课标凝练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强调“语言”是基础,语文课程思维、审美、文化其他三个方面的要求都是建立在“语言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对浮生阅读而言,注重语言要素,就是要打好语言理解与运用这个基础。以纸船和风筝为例,许多教师注重引导

12、儿童关注“纸船和风筝”在松鼠和小熊交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是对的。然而教学如果到此为止,那还是浅尝辄止,儿童的思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必须让儿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及重新和好。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儿童去发现、感受和理解文本语言,松鼠漂流的纸船和小熊放飞的风筝,它们装载的究竟是什么?儿童经过阅读发现,松鼠漂流的纸船里,放着一颗小松果,松果上挂着的纸条写着:祝你快乐!小熊放飞的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原来,这纸船和风筝承载着他们各自辛勤的劳动果实和向对方美好的祝愿。同样,在友谊受挫的煎熬中,是松鼠克服不好意思认错的尴尬,首先发出主动

13、和好的信息,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而随后小熊积极应和,随着一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两人因友谊失而复得的欣喜和激动一不仅表现在高兴得哭了,而且尽在这一只只顺流而下的纸船和一只只随风起舞的风筝上。至此,儿童可以发现,松鼠、小熊漂流和放飞的不仅仅是美的纸船、美的风筝,还有两颗友善、美好的心灵。这正是这则童话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所在。祝你快乐祝你幸福高兴得哭了”等词语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让儿童真正感受了、理解了,那就会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3 .落实童话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要培养儿童

14、的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童话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质是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简单地由教师讲给儿童听,并让他们牢牢记住所能奏效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是语文教学的审美对象,这一审美的专门化决定了童话教学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因此,童话教学要引导儿童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注重情感体验,提升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强调审美发现,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只有当我们培养了儿童发现美的能力,发现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心灵的美,审美鉴赏才能有着落。反过来,审美鉴赏的发展也有助于儿童形成新的发现。举例来说,青蛙卖泥塘中,青蛙为

15、了把泥塘卖出去,根据顾客的要求,不遗余力地先后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结果呢,当青蛙一解决了这些顾客的需求问题后,它突然决定不卖了。那么青蛙从一心想卖泥塘,到决定不再卖泥塘,促使它改变想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因为当青蛙最后一次吆喝卖泥塘时,突然发现泥塘变美了,他被眼前泥塘的美景惊呆了,以至于愣住了: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原来,经过他的长期辛勤劳动,烂泥塘积小变为大变,积渐变为突变,最终变成了好地方。由此可见,只有发现美,才能体验美,鉴赏美。而对一个缺乏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的人来说,无论言语作品具有多么伟大的人文精神,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都是不起作用的,都是外在于他的精神世界的。犹如一个缺乏音乐细胞的人,他是无法感受伟大的音乐作品一样。总之,优秀的童话作品既是有意思的,也一定是有“意义的。它们可以促进儿童心智健康发育,帮助儿童心灵快乐地成长。好的童话教学也应该不仅是有意义”的,更应该是有意思的;唯有有意思,才更能帮助儿童在有意思中发现有“意义”。而且这种有“意思、有意义,一定也是儿童眼中的意思,儿童心中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