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从何处来?(第一篇:隈山、穴穷、乔山、汌水、方山、京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人从何处来?(第一篇:隈山、穴穷、乔山、汌水、方山、京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楚人从何处来?(第一篇:隈山、穴穷、乔山、洲水、方山、京宗)原创2022-09-1716:42溪河子按:楚人从何处来?楚人是如何得姓(嫡)受氏(舍)的?楚人为什么被称作熊人?楚人为什么要祭祀“老童、祝融和鬻管?鬻舍与季连是什么关系?接下来我将用以下两篇文章来揭示这一千古谜题:第一篇:隈山、穴穷、乔山、洲水、方山、盘、京宗,这些地名究竟有何含义?它们在哪里?第二篇:嫡(芈)姓、舍(舍IS)氏,通过姓氏学原理,解析楚先的迁徙路径本篇为第一篇,这里首先要解决两个概念。一是楚先。楚先是指丽季(含丽)之前的先人,丽季之后的则被称为楚人,其与楚是否立国无关。从新蔡葛陵楚简、包山楚简等卜筮祭祷简文得知,第一
2、位楚先是老童。楚入祀统上的三楚先,则指老童、祝融和鬻舍。二是姓氏。在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秦汉时,姓与氏合流归一。在我撰文时,对于姓与氏我会分割得清清楚楚。再是,我们如何对待出土简文的问题?对于它的真实性,你是信?还是不信?学界有诸多争论,这里就不多言了。比如家族世系传承,如果没有连续的递进关系,时间跨度又很大的话,在出现某某生某某的时候,这个生字你尽可以理解为传承的意思。8 9 O 1 2 3 4 5 6 7 8 3 3 4 4 4 444444翱?羽声笺笔拿棒笔蟆6 7 85 5 51 1161626364656667686970罪暇为君扁天拈丽如MJo1 2 3 4 5 61
3、7188 8 8 8 8 8 8 8 803805067 8 9 OI 21 301of。 22楚居局部楚居析文: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日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季连闻其有号,从及之盘,爰生年呈)伯、速仲,游徜徉,先处于京宗。穴舍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但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栽赅其胁以楚,抵今日楚人。一、季连季连、穴之熊、穴熊、穴舍、鬻舍、鬻熊,系一人。2015年初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竹简,经清洗整理,共有1167个编号。竹简总体状况良好,以完简为主。通过碳14检测认定,竹简年代约在
4、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属战国早中期。(更多详细内容,推荐大家阅读黄德宽先生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一文。)简本载:融乃使人下请季连,求之弗得。见人在穴中,问之不言,以火爨其穴,乃惧,告日:含。使人告融,融日:是穴之熊也。乃遂名之日穴舍,是为荆王。穴熊生熊鹿(丽),穴熊终,熊鹿(丽)立。据安大简楚史类简文,季连即穴之熊,又名穴舍,而且简文交代了穴熊得名之由。穴熊生熊丽,期间并不存在世系的中断,这也证明楚世家鬻熊就是穴熊。在新蔡葛陵楚简上,楚人祭祀三楚先,分别出现老童、祝融、穴熊,老童、祝融、鬻含,老童、祝融、穴舍”三种不同的表述。在包山楚墓祭祷简上,则有老童、祝融、鬻舍新蔡葛陵楚墓卜
5、筮简:甲三:35老童、祝融、穴熊芳屯(荻)-甲三:188、197IZ举祷楚先:老童、祝融、女金(鬻)舍各两样乙一:22口又(有)效祟简于司命、老童、祝融、穴舍IZ包山楚墓卜筮祭寿简:第六组:217IZ举祷楚先老童、祝融、女书(鬻)舍各一群,筑就为什么一个人会有这么多的称谓?谜底将在第二篇楚人的得姓授(受)氏中予以揭晓,还包括祝融八姓、祝融生六子的谜题。这里,你只需要记得:季连,即穴熊、即鬻含。二、隈山穴熊,名穴,字季连。楚居: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跳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楚人以降为诞生之义。季连自隈山出生之后,随母什祖氏到了穴穷,以地为名,遂叫穴之熊,即穴熊。
6、李学勤先生认为楚族源于中原,祝融为其先祖,但季连的活动地点应是以测水为中心的河南西南部淅川地区,大体上东北至嵩山、新郑,北至今豫西的宜阳、永宁(今洛宁)、卢氏,因这里有柄山,即楚居中的方山。而其南,即汉水以南荆山一带,近于雎、漳二水发源处,从那里向北,过了汉水,正好逆水北上目前关于楚居中涉及的几个地名:隈山、穴穷、乔山、洲水、方山等,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同的释解,我认为都值得探讨,在此不再一一列出,除方山即柄山之外,隈山、穴穷、乔山、洲水当均在今淅川和西峡县境内。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晋伐郡。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析
7、,古地名。据考商朝时期,在今河南西峡北部山地出现了一个析谷的名字。有人认为析谷是指西峡北部这一带山地,此观点值得商榷,但无论如何,析谷这个地名概念的出现,对后来这一带定名为析谷(即淅水,今西峡的老灌河)、析邑、析县”等,均有重要意义。隈,本义为水曲,澳也。指河岸弯曲处。析隈,即指析水弯曲之处。析隈之隈,即隈山。该地在庄子庚桑楚中称畏垒山。在史记老子列传中称“畏累虚(墟)亢仓子全道篇称之“羽山之颜。今西峡县古名白羽,有羽山。在今西峡县与淅川县之间的王营村东(淅川境内),老鹳河在这里有一个U型大弯,河西岸U型弯内有山擂鼓台,当即隈山。按:有学者提出古语中隈、隗、魏相通。隈山,即大隗山,位于河南新密
8、市,与禹州市、新郑市交界处。我认为古文字虽多有通假,但祝融之墟的大隗山与隈山不是一地。楚先在祝融之虚得姓之后,就走出大隗山了。楚先在淮水以南的舍地得氏,又从舍B地迁徙到隈山,在析隈开枝散叶,并在此诞生了至少三个小宗:屈氏、鬻氏、熊氏。(仅此一家之言,欢迎交流、商榷!)隈山、宵山位置示意图三、穴穷穴穷,在今西峡。说文:穴,土室也。又穷,极也。极,栋也。极者,谓屋至高之处。系辞曰:上栋下宇。五架之屋,正中曰栋。释名曰:栋,中也。居屋之中。因此,穴穷的本义指土室之栋,在楚居中作地名。穴穷的位置有个标志乔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抵,意思是到、达。但在这里我认为有拒、顶之意,逆水为抵,即自析隈逆水上行
9、,至于穴穷Q最难理解的是前出于乔山,是说乔山在穴穷之北呢?还是之南呢?我理解为应是乔山出于其前,即乔山在穴穷之南。西峡县城有白羽城遗址,古称白羽邑,位于县城东北1千米的莲花寺岗上。遗址轮廓近方形,城基保存较好部分。东城墙长约700米,南城墙长约500米,西城墙长约750米,北城墙长约400米。白羽城遗址内散存有大量的砖瓦碎片,以汉代为主,也有战国时期的。历年来考古人员在遗址内还发现有铜剑、铜镀、铜戈、铜矛、陶瓷、陶井圈等遗物。1956年,在遗址内还发现墓葬二座,一为战国墓葬,一为汉代墓葬。从出土的遗物判定,白羽城遗址的上限为春秋战国,下限为汉代。楚惠王时,封子国(王孙宁)于析,为析君。因此,白
10、羽城遗址应是在春秋战国之际,为析君子国所建。这样白羽城遗址可能并非穴穷之所在,从楚居记载来看,穴穷位于乔山之北,其或在西峡县城东南部,今回车镇政府一带。河南西峡县,商代称洲丘(详见后文),西周时称穴穷,春秋时称白羽,春秋末期至战国时称析。左传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5年),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四、乔山乔山,即西峡县城南(稍偏东)之肖山,齐召南水道提纲作“宵山。宅处爰波,通常释爰,于也。波,通陂。但这里爰,应通缓。爰波,即缓陂,指不陡峭的水岸。宅处爰波,季连居住于平缓的水岸边。显然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是对穴穷地理位置的记述。五、洲水逆上洲水。关于洲水有不同的解读。李学勤先生认为:洲水其实
11、就是均水,见水经注。汉书地理志作钧水,上中游即今河南西南部淅川,下游即会合淅川以下的丹江,流入汉水。同时认为,洲水可以读为顺水,顺与洲都是从川声的字,且与均、钧等字通假。黄文先生认为洲水并非地名,洲同顺,指顺水道而行。在这里,我们需要再次阅读新蔡葛陵楚墓中出土的一枚竹简,它涉及到楚族的起源问题。简文为:昔我先出自旭建,宅兹泥章,以徙迁处(新蔡简甲三11、甲7简文出自后两字如何释读,学界曾有不同的声音。贾连敏先生在新蔡葛陵楚墓出土竹简释文一文中将此二字隶定作川B(抱歉打不出来字),但未加解释。董珊先生将出自下二字隶定为(邑川)口”,据文献中以出自来叙述世系的用例,常常追溯到古史传说中帝王而将其释
12、为“颛顼,又从文字字形和声韵方面证明释颛顼的可靠性,以印证楚世家中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的记载。郭永秉、李家浩先生赞同董珊之释读。黄灵庚将二字隶定为“(邑川)口”,认为即追字。并赞同董珊释颛顼说。亦从声韵方面证明(邑川)可与颛相通,可与顼相通。何琳仪先生将二字释为(邑川)追,并将简文在二字中间断读,(邑川)属上读,追属下读邑川)读为均,疑即地名均陵,追读为归,与其下宅字连读。李学勤先生将二字隶定为川B口,口即追字。并从文例方面入手,指出讲出自某某者,是指族氏世系的来源而言,而所出自的一般是人名”,认为川B追之川B应从何琳仪释读为地名,追即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楚居的妣隹,楚居传说中处于洲水
13、地域的妣隹,就是葛陵简的追,她正是楚王系所自出”。裘锡圭先生则以川B为地名,并将字读为簧(窦)指出,川B窦,似非一般地名,而是实指川B地之窦而言的,其与楚居的穴穷,可能是异名同指以上诸说,口口二字,或释为人名、或释作地名。人名又有颛顼、妣隹两种释读。白显风先生总结以上诸家之言,指出口字之隶定各家无异议,口字有、(追)两种释读。其结合楚简、金文中楚人的用字习惯、字例,认为“可肯定的是将释为追是有问题的,新蔡简中的字应从董珊所释为宜,口口二字当释作颛顼。徐文武先生将这一二字释作邕追,邕读作雍,古邕、雍通用。并赞同何琳仪先生将口字释为追的观点,却不同意他以追是嚅的通假字,解释为往的意思。徐文武先生认
14、为新蔡楚简中的追应是的假借字。文选枚乘七发穷曲随隈,逾岸出追。李善注:追,亦堆字今为追,古字假借之也邕追二字当读作雍口。并进一步论证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雍之与丘字是同一个字。楚简中的雍口,应以唐冶泽先生的观点,读为雍丘我认为徐先生对口”字的释解可从,但不赞同他将口”字释作邕的观点。贾连敏先生的隶定没错,口应释作川B字从邑从川,此川”通洲,即楚居中的洲水之洲。川B追,即川B堆,可释作川B丘、或洲丘。洲丘,为邑名。(后文中我将考证,今淅川老鹳河上游一段为洲水,下游一段为宵水,从新蔡楚简来看,至战国时期仍然如此。)洲丘与穴穷相近,却不是同一个地方,洲丘在西,穴穷在东。洲丘当旁近洲水,疑在今西峡县城附近(白羽城遗址以西,今老鹳河与丁河交汇处)。洲水,河流名。这样我们沿着老鹳河逆流北上,经军马河镇、米坪镇、石界河镇、桑坪镇、朱阳关镇,过五里川镇的坡跟村折而北上,继续沿老鹳河行进,经汤河乡进入老鹳河最上游(栾川县小庙岭,伏牛山主峰北麓)、弃水往北继续行,正好抵达卢氏县城,洛河从卢氏县城流过,沿洛河东行可往洛宁县、宜阳县和洛阳市。六、方山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五十里,日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