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苏轼《范增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苏轼《范增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苏轼范增论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助摩赏,归卒伍。”未至彭城,病重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J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
2、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荻乏不遍乏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用牛,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能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增亦人杰也哉!(节选自苏轼范增论有删改)材料二:高祖日:“夫运筹策惟帐之中,决胜于千
3、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结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4本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羽既矫A杀B卿子冠军C义帝D必不能堪E非F羽弑帝G则H帝杀羽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骸骨”是古代大臣请求辞职归家的婉词,与致仕、致事、致政、休致等词义相近。B. “所立”是名词性短语,与“燕王吾所立
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所立”结构不同。C. “绝”指断绝,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的“绝”词义不同。D. “人杰”与现在所说的“人杰地灵”含义相同,材料二中具体是指张良、萧何、韩信。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善于采纳意见,他使用陈平之策致范增与项羽产生矛盾,范增大怒选择离开项羽,在路上病亡。B.苏轼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计策没有必然的联系。C.文中提到范增曾与项羽共事,是平级关系,后来却成了君臣关系。苏轼从这个角度分析认为范增见识浅陋。D.材料二中刘邦认为相比于项羽,他虽然自身才能有限,但
5、他善于重用人才,因此项羽最终被他取代。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译文:(2)识卿子能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译文:14 .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苏轼认为范增是人杰的三个依据。(3分)【答案解析】10. CEG(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11. B(B项错误。结构相同,都是所字结构。)12. C(原文为“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陋指的是范增弄不清去、留的分寸,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13. (8分)(1)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是遗憾他没
6、有早早离开而已。善,好,1分;独,唯独,只是,1分;恨,遗憾,1分;句意1分。(2)(义帝)在众多人中识别出有才华的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主语省略1分;稠,多,密,1分;擢,提拔,1分;句意1分。14. (3分)智谋角度:审时度势,能提预测性意见,如鸿门宴建议杀刘邦。忠义角度:恪守君臣之分,忠于义帝,如劝项梁拥立义帝。(或:苏轼认为义帝是贤主,范增劝项梁拥立义帝,是忠臣。)史实角度:范增离开项羽的历史结果。(或:项羽的失败与范增的离开有紧密关系。)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
7、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疾病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是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乳军的时候。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
8、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人。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义帝)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众多人中识别出有才华的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情,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
9、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材料二:汉高祖刘邦说:”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决一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胜利),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他被我取代的原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