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技术大学202X年机械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自评评估得分(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工程技术大学202X年机械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自评评估得分(2024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工程技术大学202X年机械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自评评估得分指标编号指标名称评估方式指标分值评估分值评估说明1培养目标不评分0.0001.1目标定位不评分0.0001.1.1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办学宗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专创融合。定性评分2.002.00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本专业的职业需求;培养目标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宗旨相匹配;培养目标体现专创融合。1.2目标内涵不评分0.0001.2.1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定性评分2.002.00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2、可衡量、可达成;培养目标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内涵,并有课程模块支撑;培养目标适岗性强,能反映学生毕业5年后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1.3目标评价不评分0.0001.3.1有定期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机制,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教师、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定性评分2.002.00定期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形成了有效运行的机制;评价结果运用及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必要修订;目标评价过程体现多主体参与,评价和修订过程涵盖教师、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企业行业等利益相关
3、方。2毕业要求不评分0.0002.1品德修养不评分0.0002.1.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定性评分2.002.00(1)毕业要求基本能够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2022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版)中3.6工程与社会和3.8职业规范的指标内容(0.6);(2)毕业要求能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形成可教、可学、可评的指标点(0.8);(3)具有切实可行的毕业要求落实、达成评价机制(0.6)。2.2学科知识不评分0.0002.2.1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定
4、性评分2.002.00(1)毕业要求能够完全覆盖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3.1工程知识、3.2问题分析、3.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4研究的内容(0.6);(2)毕业要求能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形成可教、可学、可评的指标点(08);(3)具有切实可行的毕业要求落实、达成评价机制(0.6)。2.3能力发展不评分0.0002.3.1具有批判性思辩和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定性评分2.002.00(1)毕业要求能够完全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3.5使用现代工具、3.9个人和团队、3.10沟通、3.11项目管理的内容
5、(0.6);(2)毕业要求能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形成可教、可学、可评的指标点(0.8);(3)具有切实可行的毕业要求落实、达成评价机制(06)。2.4学习发展不评分0.0002.4.1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定性评分2.002.00(1)毕业要求能够完全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12终身学习的内容(0.6);(2)毕业要求能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形成可教、可学、可评的指标点(0.8);(3)具有切实可行的毕业要求落实、达成评价机制(0.6)。3课程教学与合作实践不评分0.0003.1课程
6、体系不评分0.0003.1.1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结构比例合理,定性/定量2.002.00能够按照各专业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开符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及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评分设课程,课程结构合理;学时学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3.1.2设置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融入专业最新前沿进展,适应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对应“四新”建设,体现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专创融合的课程。定性评分2.002.00设置了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课程;融入了专业最新前沿进展与成果的课程;设置了适应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对应“四新”建设的课程;设置了体现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
7、合的课程;设置了体现专创融合的课程。3.1.3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性评分2.002.00设置了合理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划分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毕业要求形成有效支撑;形成了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运行通畅并有效果;课程体系评价和修订体现多主体参与,涵盖教师、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3.2课程建设不评分0.0003.2.1课程教学大纲的完备、科学、规范。定性评分2.002.001 .专业教学大纲完备,内部分内容详尽充实。(0.7)2 .结合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能够支撑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0.7)3 .课程教学大纲案例规范,
8、符合OBE教学设计理念。(0.6)3.2.2课程思政建设有成效。定性/定量评分3.001.001 .2019年,本专业汽车车身结构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立项。2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坚持参与相关课程思政的培训、讲座与交流活动、研讨等。3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都包含课程思政内容,至少有2个课程思政的案例。3.2.3教材选用审核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定性/定量评分2.002.00教材选用、管理制度完备:1.校级制度:XX工程技术大学教材实施管理细则2 .学院制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3 .外文教材、教材供应、采购和审批也具有相应制度。3.2.4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
9、融合,加强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定量评分2.001.20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以现场培训、网络直播等形式组织的网络课程建设培训会,为本专业自建或引进网络课程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应用于本专业课程教学。3.2.5本专业XX市级及以上一流课程建设情况定量评分3.000.00由于是新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短,主持校、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和课程建设多项,目前已有一定积累。虽然目前暂未获得一流课程等量化成果,但己具备申报一流课程等量化成果条件,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在不久的将来,多项量化成果将获得批准。3.3实践教学不评分0.0003.3.1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定量评
10、分2.001.79数据来自于系统3.3.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及质量定量评分2.001.43数据来自于系统3.3.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配备定量评分1.000.70数据来自于系统3.4协同育人不评分0.0003.4.1开拓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建共享资源有成效定性评分2.002.001)建立校企合作本科生实习基地9个,已顺利完成三届学生的生产实习的培养任务,包括顶岗实习与跟班实习两种类型,学生普遍反响受益颇丰;2)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三个,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3)校企合作申报获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4
11、师资队伍不评分0.0004.1师德师风不评分0.0004.1.1落实师德考核定性评分1.001.00学校师德考核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合理、可持续(0.5);学院师德考核重视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并能得到有效落实(0.5)o4.2数量结构不评分0.0004.2.1专业生师比满足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定量评分3.001.47本专业现有教师15人,生师比为18.13,其中1名教师担任行政职务,3名实验老师都没有被认定为专业专任教师,导致生师比过高。4.2.2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的占比。定量评分1.001.004.2.3近三学年本专业专任教师中教授为本科生
12、授课比例100%定量评分1.001.004.2.4具有行业企业从业背景教师符合专业要求。定量评分1.001.004.2.5专业核心课程教师专业背景对口比例100%定量评分1.001.004.3教师水平不评分0.0004.3.1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情况。定量评分2.000.00由于是新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短,主持校、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和课程建设多项,目前已有一定积累。4.3.2近三年(届)本专业教师获得XX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奖、教学竞赛奖情况。定量评分2.002.004.3.3近三年参与指导本专业学生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活动的教师占本
13、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定量评分2.002.004.3.4近三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奖励。定量评分2.001.36本专业教师100%硕士以上学位,近3年博士学位占比60%以上,担任行政职务教师和2021年离职教师的科研成果都不计算,而且只计算19-21年,22年本专业国基就有2项,区基金3项。4.4教师发展不评分0.0004.4.1专业所在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机构健全,有提升专业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定性评分2.002.00专业所在学院制定机电工程学院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试行)、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修订)、机电工程学院教学督
14、导工作条例、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职责(试行)等;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开展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成立教学团队10个;实施“传、帮、带”机制,为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指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培养。4.4.2近三年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组织的教学改革及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定量评分1.001.004.4.3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情况定性评分1.001.00学院制定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试行)、机电工程学院关于教师听课的有关规定、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职责(试行)、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修订)等教学保障机制;指导学生做大创、竞赛、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等。5支持条件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