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据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工作部署,坚持质量为王价值导向,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强化质量治理能力,创新质量治理方式,坚持科学监管,综合运用等手段,激发市场主体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质量共建共治共享,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有效供给,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为建设精品城市提供质量支撑。(二)主要目标通过5年
2、发展,质量整体水平全面跃升,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彰显城市特质、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质量竞争力走在前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5以上,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5个,服务业新体系更加优质高效。产品质量水平大幅跃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9%以上。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
3、比例达到45%,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更高,生活服务品质明显升级,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6分、进入全国一流行列,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88分。质量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级质量品牌总量和品牌价值实现双倍增,争创全国质量标杆3个、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3个。争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和国家级质量标准科研室,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10项。数字赋能质量变革取得重大进展,质量创新动能明显增强。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智慧管理、综合管理体
4、系有效运行。市场主体质量意识和全民质量素养显著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二、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一)推动产业质量竞争力增强1 .培育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开展质量技术协同攻关行动,积极争取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企业全流程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升级。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拓宽质量创新成果标准化、产业化的转化应用渠道。2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持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殊食品与
5、化妆品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质检中心、产业计量中心。探索建设重点发展领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检验检测、认证、科研单位和优势企业等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条、全周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鼓励建立关键共性质量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共享开放机制,提供分时租赁、科研外包、代检代测等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仪器设备购置成本和技术准入门槛。3 .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进制造业标准升级,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和研制国际一流标准,以先进标准助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带动形成一批质量竞争型产业。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标准化
6、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粮仓。推进服务业标准完善、结构优化、能级提升,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创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展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与应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的产业地标。4 .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围绕打造制造业集群体系,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构建质量创新协同、质量管理融合、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生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质量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建设,争创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5 .推进质量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依托产业联盟,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供
7、应链管理和合作研发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质量、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指导。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开展重点产品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双比对、双提升,深入分析产品标准、质量、品牌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指导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二)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1.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构建农产品全过程大数据管理模式,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市场主体入网管理,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控药、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2 .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提
8、升工程。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管理。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药品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药品、医疗器械加速上市,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批签发能力。持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大力发展生物药、新型血液制品等医药产品。3 .实施消费品质量升级工程。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标准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加强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鼓励食品行业开发更贴近新零售特征的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产
9、品,加快发展保健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培育特色细分产业。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拓展商品市场线上交易新形态。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4 .实施工业品质量升级工程。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推动汽车、电子、机械装备、轨道交通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提升。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推广应用制度,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三)推动工程高品质建造1.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工程建
10、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构建建设单位负首要责任的质量主体责任体系,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管理。健全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完善工程质量、质量保修等制度。2 .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建材升级换代,大力发展绿色建材,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管理。3 .打造建造升级版。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动完善智能建造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工法研发,鼓励试点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11、。推动工程建设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塑造十年路面百年桥建造品牌形象,积极争创建造奖项。(四)推动服务高质量供给1.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技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质量。大力推进物流业务流程再造和物流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规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设备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水平。2 .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加快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推动电子商
12、务数字赋能。深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搭建文创产业一云一馆两库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体育优秀作品、主题活动,具有识别度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内涵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增强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优势。加快健康服务多样化、高品质供给,打造医疗康养高地。扩大社区服务供给,构建功能完善、精准高效的社区生活服务场景,打造城市便民生活服务圈。3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才隹动提升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联动审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优化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13、,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制修订,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三、构建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一)不断壮大质量品牌矩阵1.优化品牌培育机制。推动品牌培育、创建、管理、评价、保护等体系建设,提高品牌全周期管理运营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建设、运营和管理投入,参与品牌创建。实施三名(名菜、名厨、名店)品牌培育,发展首店经济、老字号、特色会
14、展品牌,打造一批彰显特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质量名片2 .加强质量品牌推广。组织开展品牌日特色活动,依托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加强融合、展销,大力推广品牌,讲好质量品牌故事,传播品牌文化。建立企业品牌保护体系,支持企业导入先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3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倡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质量创新。推进优质企业培育计划,开展大手牵小手行动,将质量标杆企业、链主企业先进质量理念、质量管理模式、质量技术资源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二)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1 .提升标
15、准先进性。坚持标准引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化+彳亍动,推动标准化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度融合。迭代升级制造先进标准体系,支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主导和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降耗等重点领域,争创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围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均等化水平目标,推动制定完善幼儿园、中小学等公共服务单位与设施的建设标准、配置标准和营运标准,落实健康乡镇、健康村、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加强劳动就业、养老保
16、险、医疗保险等重点领域服务标准供给。强化工程高标准引领,加快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制定,推动建筑部品、住宅部品、构配件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发展。构建高水平服务标准体系,开展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加强平台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标准研制,积极探索推动物流标准化,推进快递电子运单、物流信息、多式联运等重要标准制修订。2 .提升测量精准性。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升级换代,建立新一代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围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加强计量测试技术、装备和方法研制,建成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 .提升检测权威性。建成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加强对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培育检验检测产业集群。健全智能网联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