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园林》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园林》解说词.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园林第一集仙境在人间前言:自秦始皇建造了长城,中国就是围墙内的一个大花园。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造园。园林的起源来自“蓬莱”,再到文人的“桃花源”,梦想曲曲折折蜿蜒至今,中国人始终追求的是最正确人居环境,和园林里的生活方式。解说词:小时候,故事里的秘密花园总是或多或少地勾起我们的好奇,在围墙的后面住着什么样的人,在花园的深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园林,中国人的花园。从这里,我们穿越历史和传说,沿着花园的小径,寻访我们的来处与归途。李海峰,是听着蓬莱神话故事长大的。他认为自己建的园林就是把蓬莱搬到了人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梦想的花园。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些把秘密花园搬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比利
2、时的天堂公园拥有欧洲最大的中国园林。园主艾瑞克小时候爱听中国的传说故事。如今他年过半百,终于有时机实现故事里的中国花园。(天堂公园的名字取自古波斯语,意思是有围墙的花园。)艾瑞克的偶像是汉武帝,他甚至把自己建造的中国花园,命名为“汉武帝之梦”。在汉武帝的年代,高山之巅的昆仑,大海深处的蓬莱,居住着人们想象中的仙人,在生命的秘境坐落着仙境的花园,那里有金玉的楼台和无穷的享乐。人们祈盼走进仙境,渴望远离生老病死的苦恼。从秦始皇派徐福渡海求仙开始,蓬莱仙境的形象变得愈发清晰。可是仙境在什么地方,仍然是一个谜。汉武帝渴望超越秦始皇,一边是愈演愈烈的求仙,一边是像秦始皇一样修建仙境一般的太液池和上林苑。
3、这里有与神仙沟通的楼台,有象征蓬莱的山峰和岛屿。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还用“蓬莱”命名了一座海边小城。然而,神仙从未降临到人间的花园,更没有实现帝王的心愿。千年之后,仙境是真是假已经不再重要。长生不老的梦想虽然天真荒谬,在人间实现仙境的信念,仍然存在于园林的山峰岛屿、亭台楼阁之间。蓬莱三岛的一池三山格局更是成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典型标志。当仙境化作花园,汉武帝的故事跨越了语言和文化,让他的梦想在园林中得以永生。这场穿越现实与想象的造园之旅,让艾瑞克与中国工人们成为了朋友。现在中国园还生活着两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进天堂公园,走进艾瑞克的中国梦。当西方人在园林中想象东方,中国人那么在园
4、林中玩味着历史,演绎着古往今来的人生戏剧。军官杨志正带着家传宝刀,走在北宋都城东京的街头,身无分文,他只能卖了这把刀才能活下去。他还不知道,马上就有个叫牛二的混混过来挑衅,最后死在他的刀下。如果不是因为丢了花石纲的石头,杨志就不会被太尉高俅赶出殿帅府,落得这般田地。在杨志落魄街头的时候,运河上一艘艘载着花石纲的船只,正在驶向宋徽宗的园林“艮岳”。为了建造这座石头垒成的花园,连为百姓运送粮食的漕运船只都要被征用。从花石纲事件开始,杨志一步步落草为寇。石头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也几乎令整个国家陷入疯狂。园林的石头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力量呢?北宋时代,文人山水画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宋徽宗要把这些山
5、水画变成现实。这时,蓬莱的理想历经千年的演变,愈发成为帝王无限渴求的目标。宋徽宗直接用这些奇峰异石搭建了自己内心的蓬莱一一艮岳。他要在艮岳实现园林新的顶峰,用山水创造心中的理想世界。此时,叠石成山已经成为更为具象的人间蓬莱的标志。艮岳建成五年之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艮岳被毁。当年那些还没来得及运到艮岳和沿途散失的奇石,被称作“艮岳遗石”。后世有人写道:“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艺术家叶放用装置艺术的方式,呈现他心中的艮岳。除了遗石和传说,艮岳还为我们留下了什么?蓬莱传说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山水大格局。山、水、石、植物和建筑构建出人间乐园的根本模式,并且为后世沿袭。人们在园林寻回
6、仙境,也在这里亲近自然,回归山水之乐。兰农赵银泉与妻子悉心料理着花圃里的兰花,等到来年春天,这些其貌不扬的兰草将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越绝书记载,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种兰于渚山。这是中国关于兰花种植的最早记录。两千五百多年间,兰花从山野开到了宫廷,又从士大夫的庭园流传到了寻常人家。园里的花开了,园外的花也开了。花带来大自然万物生长、时节交替的信息。人们一直在追求自然,甚至模仿自然。而自然一直都在那里,就像这些色彩、声音和气息环绕在我们周围。这一尾尾锦鲤是音乐家林谷芳的伙伴。最近他发现有些大鱼活动得不如先前自在,自家的水池到底还是太小太拘束了。林谷芳决定给他的锦鲤找个更大、更舒适的新家,把大鱼送到好
7、友林炳辉的食养山房。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河边散步。庄子感慨:“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沉着自在,他们真是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答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庄子相信,人的心可以跳脱躯体的束缚,与水里的游鱼优哉游哉。同样沉浮于世,人如何才能像鱼儿一样无拘无束地悠游天地?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在昔日越王勾践种兰的地方,右军将军王羲之邀约一群文人在这里雅集聚会。醉意正酣的时候,王羲之想到与悠久的宇宙自然相比,人生多么短暂,不禁悲从中来。悲叹已成陈迹,而古人今人却都有着相同的感受一一渴望自然的广阔天地,又无法走出人生的局限束缚。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能够解开
8、这个纠缠的心结。园林,这个人工营造的自然空间,也是人内心矛盾的产物。在外面飘得久了、累了,还可以回到这个舒服的角落,在山水中修复自我、安排内心。安排好了大鱼,林谷芳和林炳辉两个好朋友品着茶、聊着天,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林炳辉喜好闲静,为了追求安静的茶气,食养山房已经搬了两次家。现在的食养山房远离城市,林炳辉没有把自然做成园林,而是让园林融入山水之中。人终究不能脱离自然,园林也是源于人对山水的依恋。山水之间有传说中的祖先神灵,也有我们的精神家园。与自然距离越远,我们回归的愿望就越强烈。可是把人阻挡在山水之外的,是现实还是我们自己?艺术家杨永梁用现实中的城市影像与古人的山水对话。在他的作品中
9、中国人的山水一直存在,仿佛现实世界的另一端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魏晋时代,中国历史上最自由散淡的一群知识分子,对暴政动乱的现实心灰意冷。无路可走,只有退隐山林,归园田居。在那个叫桃花源的地方,没有神仙,没有皇帝,没有长生不老,没有宫苑楼台,与世隔绝,远离尘嚣,人与人没有纷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在这里往来种作,怡然自乐。仙境终究遥不可及,人们的家园理想,在人间的桃花源绽放。桃花源成为蓬莱之后另一个重要的园林主题。在艺术家徐斌的作品中,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水池变身园林的小山水。人们不用再去寻找避世的山林,在园林就可以实现桃源的理想之地。仙境可以落地人间,桃花源也走进了园林。2013年,
10、一场名为中国花园、亭阁、书斋、隐退之地的中国园林书画特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这次展览,被纽约时报的艺术家称为“重新找回的世外桃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艾思特庭院是中国在海外建造的首个明式园林,它还有个更让我们亲切的名字,叫做“明轩”。这个仿造苏州网师园的一角修建的小庭院,是园林大师陈从周与26为工匠参与创作的。在大都会博物馆的附近,就是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这座占地将近五千多亩的公共园林,让人们从高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中得以解脱。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央公园的设计者们就已经预见到了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的问题。用园林景观的方式,开出了治疗城市病症的药方。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商业区,中
11、央公园的山水犹如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种文化,人们营造的理想环境都有山水自然的元素。在中国人的眼里,治愈身心的山水是宇宙的象征,人只是宇宙的一份子而己。宇是一切的空间,是园林的壶中天地,无边无际;宙是一切的时间,是园林的四时花开,无始无终。山石花木、亭台楼阁写照着人的心境,也重建了古人心中宇宙的和谐。这是中国人思想中人工所能到达的最正确人居状态。从园林开始,让我们回到认识世界的原点,去发现最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恰逢荷花花神诞辰,叶放请来一众好友在自家的园子为荷花过生日。在园林,人与自然相互滋养。园林花事让感官在花的色彩和香气中获得新生。我们不可能回到古
12、人的生活,只有活在当下,让生活成为艺术的载体,园林的生命才能历久弥新。二零一三年十一月的一天,台湾茶人解致璋和她的伙伴们来到了苏州的艺圃。接下来三天的茶会里,他们是艺圃的茶主人。至于明代的艺圃,是一座隐藏在民居之中的小园。平时这里是苏州人喝茶聊天的去处。让艺圃名声在外的,是一本名叫长物志的书,一本中国古典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书。作者文震亨是艺圃第二代园主文震孟的兄弟。今天在明代文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当年的诗情画意仍在延伸。园林本来是居家的空间,烧水煮茶是这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园林是美的,这里的生活也是美的。这次茶会的主题是“秋意图”,主角是来自台湾的乌龙茶。缕缕茶香
13、混合着果香与花香,将窗外的秋意一层层地染上心头。人们赞誉解致璋的茶席是案上山水,有园林以少胜多的不尽之意。而解致璋那么觉得茶会办完就拆了,什么都没有了,茶摊的香气更是瞬间即逝。游园也好品茶也好,心要在那里,否那么就错过了当下的美。园林是什么?归根结底,园林是一种活法,一种生活态度,从无定式,由心做主。清代乾隆年间,在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附近,住着书生沈复和他的妻子芸娘。夫妻二人没有自家的园林,借景沧浪亭,一样自得其乐。芸娘渴望的理想生活,是一座十亩的小园子。平时沈复画画,自己绣花,还可以种种菜,维持日常的诗酒之需。虽是粗茶淡饭,但是可以与爱人一起共对美景,神仙居住的仙境也不过如此吧。每逢
14、荷花初开,芸娘都会把装着少许茶叶的小纱包放在花心里,第二天的清晨,取出浸透了荷香的茶包,泉水煎之,就是被沈复称赞“香韵尤绝”的荷花茶。沈复与芸娘的生活一直不算富裕。后来,住的地方连景也没得借了,索性就用书桌上的碗莲愉悦自己。对他们来说,园林的形式并不重要。少了那份风雅,即使坐拥豪宅,又有什么意思呢?只可惜芸娘匆匆早逝,再也没时机建成自己的园子。沈复把夫妻二人平时种种的幸福小事,写成了浮生六记。(形状特别好的一棵古腊梅树,倒影在水井)故事里腊梅的倒影点醒了庞喜,园林在于外物,更在于心境。在庞喜的喜舍,工业风的高大厂房混搭着苏州园林的假山石,甚至日本园林的枯山水。这里不是园林,却有园林的特质。这一
15、天没有访客,天气预报有雪,在屋后的茅舍里,庞喜和妻子一起喝茶。茶好了,花开了,现在只等一场好雪。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园,只要遇到适宜的土壤,这座花园就会自然生长。今天的园林敞开了大门,这里不再仅仅是帝王的宫苑或者文人的庭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自己的园林。蓬莱,海市蜃楼的景象让这座小城成为人间最接近神话仙境的地方。几千年来,海中的幻影总在变换。而蓬莱人李海峰觉得,有一天海市蜃楼会折射出他营造的三仙山,一座集纳了古今蓬莱想象的超级园林。李海峰经常自嘲自己读书不多,但这并没有阻碍他追寻心中的蓬莱。在三仙山,规模宏大的园林建筑群,展览着各种文物收藏,供奉着儒释道的祖师圣贤。各种人间的珍宝,建起这座
16、众神的花园。秦皇汉武的蓬莱之梦,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实现。今天的中国,造梦工程此起彼伏。这片土地在以史上不曾有过的速度更改面貌。其实诞生的新事物越多,那些看似已经消失的老事物就越发历久弥新。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异国的田园展览,艺术家李小超却想起外婆家的后花园。多少年了,他该回去看看。外婆家的后院早已不在,李小超一路寻觅,发现这里消失的不仅仅是外婆家的后花园。两千多年前,关中平原的村庄,曾经是汉武帝的园林“上林苑”。当光影从远古照来,历史的摇曳投射在李小超内心。今天的村庄,就是一路走来的上林苑,这里曾经是血腥的猎场,是故事里天子的欲望花园,而今天这里已经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故事里的一座座园林,出现、消失,几千年周而复始,梦想却生生不息。有一天,我们会告诉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地方,人与神灵不分彼此,自然万物和谐相通,那里是传说中的仙境,那里是人间的花园。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都没有停止理想家园的祈盼和探索,在人间实现仙境,建造美好家园的信念,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一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