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对策2010年11月22日晚,在柬埔寨传统送水节最后一天的庆祝活动中,首都金边市区连接钻石岛的一座桥发生晃动,引起人们恐慌,导致相互拥挤踩踏,造成345人死亡、410受伤。该事件使得公共聚集场所的人群拥挤踩踏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近年来在各种大型活动中拥挤踩踏事故也时有发生,中小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尤为突出。2010年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市阿克苏第五小学的学生在课间操时,从楼上蜂拥而下,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引起踩踏事故,最终造成41人受伤。不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在发生场所、发生的具体部位、所涉及的人群以及发生诱因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事故成因各不相同,相应的人群安全应急管
2、理对策也应各有侧重。为便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大型活动主办方以及各类相关生产经营单位预测预防和有效降低人群拥挤踩踏风险,本文根据踩踏事故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事故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踩踏事故特点我国自1960年至2010年共发生66起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其中发生在体育场所的占1.51乐歌舞厅、音乐会等娱乐场所占1.51乐学校占66.67%公园、城市中心区等节庆活动场所占9.09%,慈善或商业促销活动场所占15.5%,其他场所占6.06机从年代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发生7起,死亡488人;70年代发生6起,死亡172人;80年代发生20起,死亡1129人;90年代发生29起,死亡2910人;
3、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共发生155起,死亡3773人。通过数字对比,发现随着社会发展,人群密度越来越高,大型活动日渐增多,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安全意识、硬件设施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事故造成的平均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从事故案例看,拥挤踩踏事故不仅发生在室内,在室外开放环境中也时有发生。但具体分析各事故案例中最初发生拥挤踩踏的具体部位,发现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初始具体部位总集中在楼梯、坡道、出入口(包括固定建筑物和车船等移动交通工具)、桥梁隧道等人群流动的瓶颈部位。此外,活动开始前、活动结束后的入场和散场阶段是拥挤踩踏事故的高发时段。从事故的统计情况看,在入场时
4、(包括入场前)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占26.09%,在散场时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占24.15%0拥挤踩踏事故的成因通过分析拥挤踩踏事故特点,发现人群密度高往往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重要条件,但在一般情况下,即使人员密度很高,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也需要一定直接诱因,最常见的是人群中有人摔倒使得整个人群如多米诺骨牌般瞬间失稳。导致有人摔倒的情形多种多样,如在楼梯、坡道上自己绊倒或被别人推倒、在入口处因入口突然开放被推倒或挤倒等。在高密度人群中,周围建筑物在人群推挤过程中发生破坏,如墙、门倒塌或栏杆损毁同样可能诱发人群失稳从而导致拥挤踩踏。在个别案例中,警察等维持秩序人员的一些不当行为(如鸣枪示警、施放催泪弹
5、等)也会加剧人群紧张和恐慌,从而诱发人群失稳。另外,还有一类特殊情形,即正常情况下场所内人群密度不高,但由于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导致人们在出口附近被挤压致死。在火灾严重的情况下,火灾烟气和挤压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当火灾威胁不大、出现误报警或火灾及其他谣言时,若造成人员恐慌而急于逃命,特别在安全出口受限的情况下,可能会单纯由于挤压造成人员伤亡。就一般规律而言,拥挤踩踏事故的成因可大致概括为:在特定场所的特定活动中,因特定诱发事件的出现,在特定部位发生了人群失稳,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以柬埔寨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为例分析,2010年11月22日是柬埔寨一年一度的传统送水节的最后一天。有近300万
6、人从全国各地赶到金边欢度节日,观看王宫前洞里萨河上的龙舟大赛及其他地方的庆祝活动,而钻石岛是重要庆祝活动地点之一。连接钻石岛与金边市区共有两座景观桥,即钻石桥和凤桥,两座桥分别负责进岛和出岛,都是单向通行的。在22日的龙舟比赛之后,一些在岸边观看完龙舟比赛的群众涌向钻石桥,试图过桥登上湄公河钻石岛欣赏在岛上举行的音乐会。由于当时控制不力,钻石桥在事发时已经变成了双向通行。钻石桥是一座斜拉桥,由于桥上人流高度密集产生了晃动,有四五个人出现眩晕并摔倒。此时,有人就认为桥要垮塌并大声喊叫,拥挤的人群开始相互推操,随后发生踩踏事件,从而引发了这起重大伤亡事件。在本例中,特定活动为送水节的龙舟大赛和钻石
7、岛的音乐会,特定场所为市区河岸和钻石岛,而钻石桥则是龙舟大赛后由市区进入钻石岛的必经之路,即本例中的特定部位。本例中的诱发事件则稍显复杂,呈一种渐进关系,首先是桥梁晃动造成个别人眩晕摔倒,其次是个别人的眩晕摔倒加大了人们对桥梁晃动的恐惧,误信了桥要垮塌的谣言。所有案例分析均表明,重大人群拥挤踩踏伤亡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活动前的人群风险预测和准备不足,未能实现消除和控制诱发事件的发生。在人员踩踏拥挤事故案例中,有许多是在诱发事件出现瞬间便随之发生了灾难性后果,如2004年发生在北京密云的密虹桥拥挤踩踏事故,起初只是一人不慎跌倒,但随即人群发生拥挤,最终造成37人死亡。对于此类事件,最重要的
8、是做好事前风险评估、控制和防范。同样,也有许多案例,在诱发事件发生后,管理人员还有一定的时间采取控制补救措施,但是若应急准备不足,诱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处置不力,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宝贵时间,迅速有效地采取强力补救控制措施,也会造成重大人群拥挤踩踏伤亡。拥挤踩踏事故对策通过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特点和成因分析,从人群安全应急管理角度而言,拥挤踩踏事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急管理者或活动组织方事先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充分的应急准备。风险评估内容应包括活动可能涉及的人群规模、活动场所的安全容量、活动组织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整个活动期间场所内的人流流动模式
9、、场所内的关键部位、可能出现的诱发事件、所需配备的应急力量及装备等。针对所面临的风险,制定最佳的活动组织方案,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在此基础上,配备足够的应急力量和装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开展相关演练,以便应急预案中所涉及的各方能够充分了解其在预案中角色、任务和行动程序,确保紧急情况下预案能够及时有效启动实施。各方应该熟知彼此关键人员的联系方式。在活动开始前,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广播、安全告知单),对参与活动的群众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识别和应对特定风险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紧急情况出现大规模恐慌情绪。还要在活动场所内有计划地布置安保或工作人员,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制
10、止诱发事件,稳定控制人群情绪。此外,组织方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入场和散场有序,尽可能地将进入场所的人群总量控制在场所的安全容量以内。一旦发生事故,应迅速进行事态评估,阻止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事件。在活动中,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相关人员在履行自身职责开展先期处置的同时,应尽快报告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收到报告信息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对事态进行评估,充分考虑事态发展走向及可能的连锁反应及后果,迅速确定有效的处置方案;确保所有安保人员和工作人员之间通信联系畅通。根据具体情况,将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参加活动的人群,避免其因情况不明产生或听信谣言,造成人群恐慌。事先布置在关键部位的人员应充分发挥作用,配合总体应急响应决策,稳定和指挥周边群众有序行动。事故后,要迅速查明公布事故真相,采取补偿和补救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在事故查处过程中,调查组要及时公布查处进展,稳定社会情绪;对受害者及其家属尽快进行赔偿;惩处教育事故责任人;研究事故深层次的技术原因,制定或更新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