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00891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烛影斧声谈赵国眨死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刚届知天命之年的赵匡胤猝然崩逝,而在这之前,无论是正史、稗史都没有他患病的记载,直至十月十九日,尚未见他因不适而辍朝,次日突然撒手而去,使人疑窦丛生,从而给后世留下了一桩聚讼不决的公案。赵匡胤究竟是如何死的?宋史太祖本纪语焉不详,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九个字,言辞闪烁,耐人寻味。日本学者荒木敏夫认为,赵匡胤嗜酒如命,狂饮过度,导致猝死。这一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凿空妄说。如赵匡胤曾对布衣之交的大将王审琦说过“酒,天之美禄”的话;有一次赵匡胤宴请群臣,特别对大将魏仁浦说:“何不劝我一杯酒?”宴会之后赏赐他“上尊酒十石,御膳羊百口”。从史籍记载

2、来看,有着长期军旅生涯的赵匡胤,的确善于饮酒,大概荒木敏夫先生就是根据这些记载判定赵匡胤是饮酒过度,酒精中毒而死的。但是善于饮酒并不意味着每次饮酒都烂醉如泥,伤及身体,而赵匡胤在即位之后恐酒醉失态,饮酒已有所节制。如建隆二年大将王彦超来朝,他就说:“沉湎于酒,何以为人?朕或因宴会至醉,经宿未尝不悔也。”赵匡胤既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大可能是因饮酒过度而猝逝。荒木敏夫的推测,可用“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八个字来概括。僧文莹的湘山野录和司马光的流水纪闻都记述了赵匡胤之死,两人都是北宋人,司马光稍早,但两人的记载却大相径庭。湘山野录载,赵匡胤生前曾与一道士交游,那道士没有一定姓名,自称混沌,又叫真无。

3、他有奇术,每逢缺钱时便探囊取金,越取越多,似乎永远不竭。两人多次在一起饮酒,动辄酩酊大醉。酒醉之后,道士喜欢歌步虚(道家曲子)为游戏,能引吭高歌,声音在高空飘荡,宛如天籁仙音,赵匡胤只能偶尔听懂一两句,歌词是“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赵匡胤不解歌词何意,等道士酒醒时询问,道士却说,醉梦之语,何足为凭!后来赵匡胤登位,乃是庚申年正月初四日,庚申年即猴年,虎头是指这一年的头一个月,即正月,四是指初四日。至此,“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两旬果真成了谶语,足证这位道士能未卜先知,预测吉凶。自赵匡胤登基后,这位道士便杳如黄鹤,不再现身了。赵匡胤下诏于草泽中遍访之,仍不见踪影。后来有人在辍辕(今河南巩义、

4、登封两市交界处)道中及嵩山、洛阳间见过道土,但再派人寻找,但见山川茫茫,己不知他藏身何处了,赵匡胤只得作罢。时光荏苒,又过了16载,到了开宝八年三月上巳,赵匡胤到京师西边的水边行祓禊之礼(到水边洗去污垢),忽见道土坐于岸边树荫之下,向赵匡胤拱拱手说,别来喜安。赵匡胤突然在这里邂逅道士,不觉欣喜如狂,忙派人把道士送往宫廷之中,还恐他不辞而别,急忙返回宫中。只见道士精神瞿锦,音容如旧,两人抵掌而谈,无复君臣之礼。不觉已到了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时分,赵匡胤吩咐摆上酒宴,开怀畅饮。有顷,赵匡胤问道士,十余年来朕与汝缘悭一面,有件事久想咨询于汝,如鲤在喉,不吐不快。朕只想问问,朕的寿命还有多长?道土低头沉

5、吟片刻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空晴朗无云,陛下寿可延一纪(12年),如果天空阴霾,则请陛下另作安排。说罢便欲告辞,赵匡胤苦苦挽留,让他居住于后苑。管理后苑的小吏见道士并未宿在卧榻之上,而是时而栖息于树枝上,时而宿于鸟巢中,有时数日不见踪影。赵匡胤脑海里时刻萦绕着道土所说的话。到了十月二十日夜晚,赵匡胤登上太清阁眺望天空,只见晴空万里,星光璀璨,凉风习习,心里不禁窃喜。可煞作怪,俄顷之间天气骤变,阴霾四起,朔风怒号,大雪纷飞,赵匡胤愀然不乐,急匆匆走下太清阁,命人打开端门,召见晋王赵光义。光义闻召,踏雪而至,赵匡胤将他延入寝宫,兄弟两人酌酒对饮,宦官、宫人悉屏于门外。只见烛影之下,光义时而避

6、席,似有不胜酒力之状。两人饮讫,宫禁中已打三鼓,隔窗望去,殿外积雪已厚达数寸,掩没了路径。赵匡胤一边用拄斧铲雪,一边嘱咐光义: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不一会儿便鼾声大作,鼻息如雷了。当晚光义见兄长圣躬违和,便留宿宫中,至五鼓晨光熹微时分,宫掖内一片沉寂,再看看赵匡胤,己驾崩多时了。光义受遗诏于灵柩前即位,天亮后登明堂宣读遗诏,放声恸哭,命群臣环绕玉衣以噂仰遗容,但见赵匡胤玉色温莹,如出汤沐。根据这一条记载,赵匡胤驾崩时,光义也在宫禁中,且饮酒者只他兄弟二人,宦官、宫人皆无缘侧身其中,赵匡胤之死,光义当是凶手无疑。司马光的流水纪闻则说,赵匡胤驾崩时已是四更天气,孝章宋皇后派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赵

7、德芳继位。继隆因赵匡胤传位弟弟光义之说已广为人知,因此不去召德芳,而是径投开封府尹衙门召光义。其时更深夜阑,市井中画无人迹,只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衙门口。王继隆甚为诧异,问他为何坐在此处?贾德玄回答说,今夜二更时分,我睡得正酣,忽然有人敲门,说是晋王(即赵光义)召见,我慌忙披衣起床,门外却没有一人,如是者三次。我恐晋王有恙,因此在这里守候。继隆也觉得此事蹊跷,似乎冥冥之中有神作了什么安排,但他此时不暇探究此事,只告诉德玄他此行是要召见晋王承继大宝之事。两人于是一同叩开府门,面见晋王,告以继位之事,光义大惊失色,犹豫不敢行,摇摇头说,等我与家人商议后再作定夺。说罢返身入宫,久久不出。王继隆急得如热

8、锅上的蚂蚁,连连催促说,继位之事,急如星火,丝毫不敢迟误,延宕既久,天子之位恐怕就被别人抢得先机了。光义闻言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急忙同王继隆、贾德玄踏着乱琼碎玉,径投宫掖而来。行至宫门,继隆让光义暂且止步,德玄反对说,理应直接到大行皇帝灵柩前,何等待之有?光义听了,遂不再迟疑,与继隆径直来到寝殿。六神无主的宋皇后听见步履杂沓之声,忙问:是德芳来了吗?光义还未及说话,继隆便抢着回答,德芳未来,是晋王来了。宋皇后抬头见是光义,先是惊诧,转瞬之间便变为恐慌了,连忙改口称光义为“官家”,“官家”者,宋代天子之谓也。“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宋皇后说这句话时已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了。光义听皇后称自己为

9、“官家”,便知大局已定,九五之尊非自己莫属了,不由心里一阵窃喜。但兄长尸骨尚未厝葬,喜悦之情不能形于颜色,只得假装悲痛,泣下数行说,皇后无忧,当共保富贵。据这则记载,赵匡胤死时光义不在宫中,似可洗刷烛影斧声之诬。一向被视为正史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则综合了湘山野录与流水纪闻两则记载,只是把王继隆改为王继恩,贾德玄改为程德元,其他一仍其旧。长编的作者李春认为文莹湘山野录所说“宜不妄,也即这一记载不是凿空虚构,应是有所本,但对其中的细节则提出了质疑。一是所说道士没有姓名,当是张守真;二是道士宿于后苑鸟巢中,并说如果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圣寿可延一纪云云,乃好事之徒无根妄说;三是赵匡胤既然身体不适,还能登阁并

10、用拄斧戳雪吗?其实,这几点细节固然荒唐,而那位道士探囊取金,愈取愈多,又预言赵匡胤何时登位,似乎更加荒唐。不过长编并未否认赵匡胤死时光义就在宫中,当然不能排除他是凶手的嫌疑。长编还根据杨亿的文公谈苑等书记载了另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宋朝初年有神降于周至县(今陕西周至县)民张守真家,自称是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乃玉帝之辅弼大臣。守真每次斋戒祈请神灵,黑杀将军都如约而至,来时伴随着一阵清风。但说话声音甚小,如婴儿之声,只有守真能听得清楚。他所说的福祸后来都一一应验,守真笃信不疑,便出家当了道士,为人卜算吉凶祸福,遐迩闻名,无人不晓。赵匡胤圣躬有恙,派人把他从周至召至阙下,命内侍王继恩在建隆观设黄箓

11、醮,让守真祈请真神下降。守真双膝跪地,口中念念有词,顷刻之间,天神果然下降,对众人说,天上宫阙己经建成,玉锁也已打开,晋王(即赵光义)有仁心,言讫便驾云而去。赵匡胤闻听天神之言,便在当天夜间召见光义,嘱托后事。底下的记载便与湘山野录相同。赵匡胤斥退从人,宫中只有他们兄弟二人,只见烛影下光义时而离席,似若逊避之状。接着赵匡胤便以斧拄地,吩咐光义说,好为之,好为之!不久便崩于万岁殿。这段记载同样荒唐,但有一点可信的是,赵光义同样也在宫中,就算赵匡胤不是被他害死的,但总有瓜田李下之嫌吧。王禹偶的建隆遗事记载说,赵匡胤晏驾前一天,派人把宰相赵普及卢多逊召入寝阁,对他们说,朕患此疾,必然不起。之所以要召

12、见卿等,是因为有几件事须卿等办理,卿等可拿纸笔来,依朕言书写,待朕崩逝之后,可逐件办理,朕在九泉之下也可暝目无憾了。于是由赵匡胤口述,赵普等依言书写。赵匡胤所说皆安邦济民之策,无一言及家事。赵普等呜咽流涕上奏说,陛下所言,臣等当谨遵谟训而行之,只是有一件大事,未见陛下处置,还乞请宸断。赵匡胤问:还有何事没有处置?赵普说,储嗣至今未定,陛下倘有不讳(即死亡),诸王中当立何人?乞陛下明示。赵匡胤略一沉吟说,朕倘有不讳,可立晋王。赵普叩头谏净说,陛下创业维艰,在干戈丛中夺得天下,如今才得四海升平。陛下自有圣子可立为储君,岂可立昆弟为嗣君?臣等恐大事一去,便不可收拾了,陛下应从长计议才是。赵匡胤说,朕

13、此举亦属不得已而为之,上不忍违太后传弟之懿训,下为四海之内方得小康,应由长君治理天下,朕子尚幼,必不能尽抚定天下之责,朕志已决,卿等善为朕辅佐晋王,不可再说立储之事了。遂拿出御府所藏珠玉珍宝赏赐赵普等。次日赵匡胤崩于长春殿,晋王赵光义得以即位。他对赵普等大为忿恨,嗣位后将卢多逊贬往岭南,赵普因有功于社稷,免官闲居。此说尤荒诞不经。开宝六年(973年),赵普因恃势庇护贪官,触怒赵匡胤,罢相出朝为河阳(今河南孟州)三城节度,赵匡胤崩逝时赵普尚未回朝,他分身无术,岂能与卢多逊并居相位,书写赵匡胤的遗嘱?依照情理,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如身体不适或染疾不癖,大臣必会入朝问疾,御医必尽心诊治,他崩逝

14、时说了些什么话,实录、正史也一定会详细记载,可是这两本最重要的史籍均付之阙如,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九字,宋史太宗本纪中也只有“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九字,于是赵匡胤之死扑朔迷离,成了一团疑云。由此看来,赵光义在即位后对实录做了手脚,删除了对他不利的那些记载,想加上赵匡胤欲传位于己的记载,又恐画虎不成反类犬,露出破绽,于是干脆只写赵匡胤在哪里崩逝几个字了。正史是根据实录而来,实录不载,正史自然也就无从着笔了。赵光义此举固然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他弑兄夺位的丑行还是露出了蛛丝马迹。礼失而求诸野。正史不载赵匡胤死因,我们就看稗史的记述。按照湘山野录的说法,赵匡胤死时,光义就在宫

15、中;而司马光的流水纪闻则说他不在宫中,是赵匡胤死后才被召入宫中的。姑且相信谏水纪闻所说是真,但这并不意味着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没有干系。第一,赵匡胤死在十月二十日夜四鼓,实际上已到了二十一日凌晨,赵光义完全有充裕的时间在酒中下毒后从容离去。第二,宋皇后命王继恩召秦王德芳,明白无误地是耍德芳继位,王继恩不过是一般官员,何敢舍德芳而召赵光义?这分明是受了赵光义指使,他才有恃无恐,宜接去了晋王府。第三,王继恩匆匆忙忙去召赵光义,不料晋王府门口坐着一个人,此人乃王继恩的旧相识医官程德元,便问他为何坐在这里。程德元称,半夜三更忽听有人叩门,说是晋王相召,出门看时却寂无一人,恐晋王有恙,故此前来。既是为赵光

16、义疗疾,就该叩门而入,如此坐在门外傻等,岂不贻误了病情?再说,治病急如星火,赵光义果真有病,必定有人前来相召,带领他进入晋王府,为何却大门紧闭?可见程德元之说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种种迹象表明,程德元坐于晋王府门口也是赵光义的安排,让他在这里接应王继恩。第四,当王继恩与程德元入见赵光义,告诉他天子已驾崩,让他去继位时,光义先是“大惊”,接着是“犹豫不敢行”,再接着是推辞说“吾当与家人议之”,而回宫又久久不出。这一切都是在演戏,目的是瞒天过海,掩人耳目,其忸怩作态,真是呼之欲出!但当王继恩说,你不能拖延不决,否则帝位便为别人所有时,赵光义便不再矜持,露出了本相,和王继恩、程德元一起踏着积雪,径奔宫门而去。这些说明他“大惊”、“犹豫”、与家人商议、“久久不出”,通通是事先设计好的步骤,他和王继恩、程德元合伙演了一出弑君自立的好戏,一来瞒了当时人耳目,二来避免后世史官的挞伐,赵光义真是用心良苦!第五,赵光义进入寝殿时,宋皇后还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