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读」铁凝:《暮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精读」铁凝:《暮鼓》.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说精读铁凝:暮鼓编者寄语人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小说暮鼓以“她的角度,观察生活,体悟人生。这位六十岁的女性,生活优渥,却有着焦虑年龄的烦恼。在一次例行的走路运动中,她无意间遇到了一对农民工母子。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粗劣的饮食,却没有阻隔亲情的彼此温暖。儿子对辛劳母亲急切的挂念与关心、农民工母子间的自然和亲昵、母子争让大胡萝卜等等琐碎的日常,令人动容。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平凡的瞬间,饱含着不平凡的美好和希望。作家铁凝在关注富足都市暮年女性年龄焦虑的同时,也关注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同是暮年女性,无论
2、是描绘两者中的哪一方,都始终传递着温暖与希望。正如其在散文我的小传中所说:我企盼在各种各样的不容易之中给读者以希望,这希望也可以在表现失望中获得。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铁凝的作品,去聆听那发人深省的暮鼓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暮鼓暮,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天将晚。“鼓”,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ci),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暮鼓”语含深意,耐人寻味。作者: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
3、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烘托“她“美人迟暮的心理。“她”成心与年龄较劲,过分注意外在衣着和面容,实则是为不可逆的年龄而焦虑、烦恼。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锹,铁锹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锹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一一这老头!她心说。节选黄昏走路的片段,视听结合再现“她”的所见所闻。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
4、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锹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老头年老且身体不佳的形象,体现了农民工生活的艰辛。)“摸出”腾出手点着”“狠狠吸了一大口”“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齐耳短发是灰白色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无论是一连串
5、流畅的吸烟动作描写,还是外貌特征,都可以判断对方是老年男性无疑。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炮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急切地反复呼喊,让壮实、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巧设悬念,使情节具有戏剧性。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锹,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
6、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啜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锹。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艺术需要一点出其不意”。情节布局曲折动人,故事的发展突如其来。她“一直笃定性别是“老头”的人,竟然“是个老太太,是妈。”前后的反差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令人拍案叫绝,震撼读者内心世界。年轻人扛着铁锹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菅梦馒头和
7、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
8、响地嚼起来。(人物描写细腻传神。拍打拍打蹭蹭掏出递给挡了挡抢先咬下一大口,自然而然的动作中爰子深情尽展。)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关于“胡萝卜”的比喻自然贴切,充满温情,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唤醒了“她”的少年记忆,有助于褐示小说主题。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
9、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暗示她的经济条件、生活境遇。)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会所暮鼓虽然有点喑哑、有点憋闷,但依然勇
10、敢的呐喊。回忆着农民工母子从容、安静的场景,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虽然已经六十岁,但积极向上的鼓点已经在心中敲响了。暮鼓声声,震撼心灵,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有改动)知识建构本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一)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端汤塞给等细节,使这个二十多岁体型壮实的工人孝顺的形象跃然纸上。(二)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年轻工人关心母亲身体健康,体谅母亲劳动的艰辛,希望母亲能及时吃上热饭菜。(三)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一股子花椒油炮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
11、开饭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筐梦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恶劣的环境、简陋的饮食,却影响不到充满爱与暖的亲子之情。试题解析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C.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D.小说寓朴素平实的情节于简约凝练的文字
12、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答案:A解析:A项,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不够准确,母亲用手挡儿子,抢先咬胡萝卜,都是为了阻止儿子用大胡萝卜换她手中的小胡萝卜,为了让儿子吃大胡萝卜,这一情节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故选A项。2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案:情节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运用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推动情节发展。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
13、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既符合生活实际,又能震撼读者内心世界,引发思考。解析:找到情节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在第五段。文中写了她看到的农民工母亲的形象,短发灰白色皱纹深刻木刻一般没有表情的脸、吸烟、咳着喘着,完全像一个老头,只有年轻人喊的一声妈才让小说中的她和读者明白这是一位母亲。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也表现出农民工生存的艰辛。从情节发展来看,当时路上只有她和一个老头,年轻人的这一声妈喊的到底是谁?不得而知,这就设置了悬念,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老头居然是妈,前后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戏剧性的效果
14、,让人感震撼,既符合实际生活,又引人深思,利于主题表达。3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暮鼓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探究“暮鼓的意蕴。答案: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是黑暗中会所的演奏,更寓意象征着虽迫近黑暗却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生命鼓声。暮鼓象征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像父亲一样艰辛劳作的坚韧顽强的品格。暮鼓和暮鼓般的母亲给她心灵的鼓舞,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姿态。解析:标题暮鼓,表层含义指暮色中的鼓声,暮,临近一天结束,而“鼓,催人奋进。从文中看,与“暮相关的有她和农民工的母亲。农民工母亲年老且生活艰辛,但没有表现出对命运的屈从,和年轻的儿子一起打工。农民工母亲身上体现出了倔强品格,
15、可见小说标题暮鼓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暮鼓使人警醒,农民工母亲虽然年老但生活态度积极,小说中写到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而鼓声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意味着同是暮年的她从农民工母亲身上得到了警醒,那就是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姿态。相关链接踏踏实实地感受自己的生活,写出最真的东西铁凝感受并不等于理解。感想也不等于理论,也不可能上升到理论。我们对生活要有更深的感受,就需要有更深的理解。只有更深的理解之后,才可以产生更多更深的感受。什么叫理解生活呢?什么属于文学的理解,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应该抱什么态度?一句话,应该不断地学会对你所拥有的生活的抽象。一九七八年,我在农村插队时,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夜路,得到著名作家茹志鹃的热情赞赏,而且写了比小说还长的评介文章,我是很受感动的。现在总结一下夜路,可以说它是我最初从事文学创作比较侧重感受生活的那一个阶段的产物。我知道我有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别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