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96858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进而理解儒家中“君子人格”的内涵。2 .对比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章句,探究成为君子的途径,以砥砺自我人格。3 .完成微写作君子赞,以此思考君子文化之于中国历史及现实的意义。教学重点:梳理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部分章句,深化对“君子人格”的理解。教学难点:结合论语探究如何才能成为君子。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一环节一:理解“君子”概念的变化。“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其中出自孔子本人之口的就有84次。孔子之学就是“君子之学”。“君子”最早指社会地位高的人,包括诸侯、大夫及没有职位的贵族男子。据论语先进记载:

2、子日:“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里透露了一个历史事实:在孔子办学初期,跟从他学习的实际上是那些并没有天生具有“君子”地位的郊野平民;只是到后来,孔子名气大了,那些天生具有“君子”地位的贵族子弟们,才投到孔子门下。而孔子本人是“有教无类”,他的理想就是,既要使“有其德者有其位”,也要使“有其位者有其德”。二者之中,孔子更重视前者。【学习任务一】翻译下面的章句,并提炼出孔子所谈“君子”的标准。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敬:敬爱(礼在外,

3、敬其内心一一钱穆)安:便安乐其:大概病:苦其不足【翻译】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在上位的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教师解说】何为在上位的君子?孔子提出的三个由低到高的标准是:修身,敬爱他人;修身,使他人安乐;修身,使百姓安乐。这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经世致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尚德”的品格,做到“德位一致”,这就是孔子界定的新型“君子”。孔子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格赋予了“君子

4、”。“君子”就由原来的可世袭的高地位,演变为必须由自己修炼才可达到的崇高境界0正如萧公权先生指出:“(君子)旧义倾向于就位以修德,孔子则侧重修德以取位。“君子文化不仅是儒教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一一“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成人”一“天下归仁”,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

5、理解为“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在论语中,“君子”更多的是指道德品性高的仁人。于是,“君子”内在的高贵性成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导向,直至今天。环节二:思考如何成为君子。【学习任务二】1.从下列章句中提取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1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回图也已。“(学而)2 .子日:“君子虹耳,小人喻于利。”(里仁)3 .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氏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质朴文:文饰史:虚饰,浮夸。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解说:“质”与“文”同等重要,孔子强调表里如-,也就是君子应该是内也品质与外在修饰统一的人。【类篇联系】2 .翻译下

6、列章句,并提取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教子日:“君子因以为质,园以行之,园以出之,圄以成之。君子哉!”(卫环灵公15-18)节翻译: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二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了了。”子日:“君子欲!讷于寓而I敏于行”(里仁)翻译:孔子说:“一个君子,常想说话迟钝些,而做事勤捷些。”敏讷虽若天资,亦由习。轻言矫之以讷,行缓励之以敏,此亦变化气质,君子成德之方。(钱穆)子贡问君子。子日:而I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翻译: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先生说:“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说。”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

7、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篇16-7)翻译:孔子说:“君子当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宁定,当戒在好色上。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当戒在好斗上。年老了,血气已衰,当戒在好贪求得上。”血气:人之生理之随时有变者。戒犹孟子所谓持志。孟子Fh“志者气之帅”,谓以心理统率生理。君子终生有所戒,则其血气无时不为志所率。后人言志,多指有为,不知有戒,是亦失之。(钱穆)孔子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16-8)翻译:孔子说:君子忧三项敬畏:一敬畏天命(天命在人事之外,非人事所能支配,而又不可知,故当心存敬畏),一敬畏

8、在高位的人(大人临众人之上,为众人祸福所系,亦菲我力所能左右,故不可不心存敬畏),一敬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义旨深远,非我知力所及,故当心存敬畏)。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畏了,对大人只求亲狎(狎:惯忽义。因惯见而轻视之。初则逢迎,终乃犯上,更无严惮心),对圣人言则多加戏侮(侮:戏侮义。圣言深远,小人不知,又无忌惮)。”三戒在事,三畏在心。于事有所戒,斯于心有所畏。畏者,戒之至而亦慧之募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IdW)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九样的思:当其视,思欲明;当其听,思欲聪;其色思欲温,其貌思欲恭;有言思必恭,临事

9、思必敬;遇疑思如何问,忿心起,宜思患难在前。见有可得,宜思义之当否。”【教师解说】孔子强调君子有“三戒”,是强调通过包身修养,不断制约人的自然属性。而孔子说“九思”则是强调一个人对自己的所见、所听、所言、所做、所疑、所怒、所得及示人的脸色、容貌若能及时反思,就一定是一位君子了。君子的形象这种外向型的表现一定有其内向型的本性与其相对,君子的形象是君子仁德的外在表现,是君子思的结果,是君子主动反省的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外在体现。君子要做到三戒九思,这“三戒”、“九思”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功夫,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遵守“礼”,反躬自省,无所愧疚而无忧

10、无惧。3 .联系现实,思考如何理解“君子不器”?子日:“君子不器。”(为政2-12)器,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谓专家之学者近之。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之谓通才。(钱穆)(“君子不器”讲的是君子不应成为专才和通才,一切智识与学问之背后,必须有一如人类生命活的存在。否则智识仅如登记上账簿,学问只求训练成机械。君子应有高远的目标,成为道德楷模,用仁德感化人。)4 .如何成为君子,写下你的感悟吧。我的感悟是:时间10分教学环节三环节三:对比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论语里有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学习任务三】查找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章句,翻译章句后,创制个性

11、化的图表来展示二者的区别。子曰:“君子巧而不匹,小人比而不周。”(为政2-14)周:团结,合群比:勾结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主;君子怀坦,小人怀惠。”里仁4-11怀:思念:乡土刑:刑罚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知晓,明白。此章可以与“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参看。君子上达德义,小人下达财利。子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成殿。”(述而7-37)坦:平。荡荡:宽广。戚戚:忧愁烦恼的样子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1323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

12、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孔子说:“君子固有穷时,但小人穷时,就放滥横行了。”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15-21翻译:孔子说:“君子对已严待人宽,小人责人严对己宽。”子曰:君子囱小冬毛,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12-16成:鼓励以助成。因为存心有厚薄,所以表现就会有善恶之分。解释成语: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教师总结】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里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