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拆装与维护》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拆装与维护》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机拆装与维护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与“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训练课。课程内容包括:常用工具、量具和仪表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原理和常见故障判断及维修工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定子绕组结构、电动机的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重绕;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的
2、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达到机电专业具备的有关电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为掌握本专业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并为今后工作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作好准备。三、课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认识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三相、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装配与修理,有效边分相及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画法,三相、单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重绕,三相绕组首末端判断,绕组的浸漆与烘干工艺。通过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地认识
3、到“电机拆装与维护”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电机应用与电气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机电控制设备的控制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具体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机电设备常用电机的种类及应用特点,会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电机;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应用工具拆装电动机;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掌握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画法及绕组间的连接;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重绕、嵌线规律、端部处理、绕组浸漆与烘干工艺;熟悉单相异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应用工具拆装电
4、动机;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重绕、故障检测及修理。2 .素质目标(1)能领略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起对专业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体验科学进步的艰辛与喜悦;(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3)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4)激发起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热情,有将专业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意识,敢于涉及各种工程问题;(5)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6)主动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
5、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思考优化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改进,尝试运用技术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质疑意识,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
6、安排表1电机拆装与维护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主要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认识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作用、工作原理及防护型式掌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作用、工作原理62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结构L认识定子绕组的结构2 .分清定子绕组槽内有效边的分相及标注电流参考方向3 .画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熟知绕组间的连接1 .掌握定子绕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及常用名词和基本参数;2 .能对有效边进行分相,掌握有效边的电流参考方向标注方法;3 .通过绕组展开图,能进行定子绕组的端部连接,掌握定子绕组的接线规律。123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拆装1 .认
7、识与使用拆卸异步电动机的工具2 .拆装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1 .能够掌握拆卸工具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掌握拆卸异步电动机常用工具的使用性能;2 .掌握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工艺及拆装步骤,在拆装中能熟练选用常用工具进行拆卸和组装,熟悉异步电动机组装后的检验方法、要求。124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L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常维护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1 .能熟悉正常运行中电动机各项目的检查、对运行的参数进行测试,掌握电动机正常维护的主要内容。2 .掌握定子绕组接地故障的检测方法,熟悉三相异步电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25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定L拆换绕组前的准备及拆除旧绕组2.选用
8、绕线模1.掌握绕组拆换前的原始数据,熟悉工具的使用,掌握运用工具正确拆除20子绕组的重绕及绕线工艺3 .嵌线及嵌线规律4 .端部处理5 .浸漆前的绕组检测6 .绕组浸漆与烘干旧绕组。2 .掌握绕线模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艺,熟悉绕线方法和绕线工艺;3 .掌握嵌线方法和嵌线工艺,通过定子绕组展开图寻求定子绕组的嵌线规律;4 .掌握垫入相间绝缘的技巧,掌握端部整形的能力;5 .具备线圈组或钱圈接错或嵌反的识别能力,掌握相间和各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的检测能力,掌握三相绕组首末端判断的技巧;6 .具备绝缘漆的选用能力,掌握浸漆与烘干工艺、过程的能力。6单相异步电动机维修1 .认识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作
9、用、工作原理2 .单相异步电动机绕组展开画法及绕组重绕3 .单相异步电动机故障检测及修理L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其应用范围;2 .能画出典型单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展开画图,掌握定子绕组重绕工艺、方法和步骤;3 .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能力,具备分相电容故障检查与判断能力及定子绕组接线故障的检测和修复能力10五、教学实施建议1.课程设计思路(1)坚持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
10、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与后续课程“接口”。2 .教材选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建议使用我校机电教学部改编的职业教育改革规划新教材电机拆装与维护,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3 .教学建议(1)为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宜采用35人分组协作的组织形式。(2)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网络等教学辅助设备。(3)知识掌握过
11、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与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使学生在体验中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4)自学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教会学生学习,注意引导学生会学习、会自学。4 .教学方法(1)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电机与电气控制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
12、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A.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
13、神;B.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C.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多下功夫。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惟一的渠道。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