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研究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80245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文学研究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迅文学研究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迅文学研究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文学研究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文学研究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鲁迅在写于世纪初的文化偏至论里,所要讨论的是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同时提出的是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明”,也就是如何赶上世界新潮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问题。针对当时流行的关于中国的“现代文明”的种种设想,他明确提出,无论是“以富有为文明”“以路旷(即科技引者注)为文明”,还是“以众治(即以议会民主为代表的现代民主)为文明”,都是片面的,只抓住了“现象之末”,而放弃了“本原”;他因此提出“根底在人”,中国在新世纪里,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也即人的彻底解放,这是

2、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也是最后的归宿。他又进一步回答了“怎样立人”的问题,指出:“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他的结论是:“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这就是说,鲁迅在思考中国所要建立的“现代文明”、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时,他并非不重视民族国家的独立、富强与民主,但他更重视与强调“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本末之分”,因此他赋予后者以哲学上绝对的终极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现实层面的现代化(“现代文明”)目标与道路上,强调“立人”是“立国”的前提与基础,逻辑与历史的起点与终点(最终要建立的现代国家是“人国”)。

3、鲁迅的“立人”思想首先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自觉反省与刻骨铭心的生命体脸的基础上的。鲁迅的日本友人增田涉曾经注意到“鲁迅的著作和他的日常谈话里,常常出现奴隶这个词”,他认为,对于鲁迅,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触到内心”的体验。由此形成了鲁迅基本思路:“把人当做人”,还是“使人成为奴隶(无论什么形式与旗号)”,是区分“传统社会(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历史,文化)”的基本标准与尺度;“自觉为人”,还是“甘当奴隶(无论什么形式与旗帜)”,是区分“传统人(知识分子)”与“现代人(知识分子)”的基本标准。他的几乎是无所不至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文明)批判正是以此为价值尺度的。鲁迅的“立人

4、”思想也是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反思的结果。鲁迅在本世纪初,当人们陷于西方物质文明与科学、民主的盲目崇拜时,他对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质疑与保留。而在30年代,当他对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的上海都市文明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时,他在现代教育、现代传播(新闻,出版,等等)、现代家庭关系诸多方面,都发现了新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这正是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不能将人引出“奴隶时代于是,鲁迅和他同时代许多杰出的知识分子一起,把希望转向“第三样的时代”与“第三种文化”。而当鲁迅对苏联的现实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现了“革命工头”与“奴隶总管”,发现了“目标”(争取人的彻底解放)与“后果”(人的

5、新的奴隶化)的巨大反差。他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一再表示,要将他的这一发现,留给后代,则中国的前途“庶几有救”。这表明,尽管鲁迅终生也没有找到使中国人与人类彻底走出“奴隶时代”之路,但他最后仍然坚持(或者说又回到了世纪初的起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目标,这本身即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摘编自钱理群绝对不能让步)材料二:人有三性:奴性、悟性、理性。所谓奴性,并不是“奴在身者二真的给人做奴仆,而是“奴在心者”,精神上处于奴隶状态。依赖于外在的某种力量或者自身虚构的某种东西,受其精神奴役,缺乏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属于盲目的本能的人。悟性,是悟己为奴,开始感悟到自己的奴性,争取精神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

6、,然而尚没有达到理性的境界,对自身与外界尚没有深刻的系统的理解。理性,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有了理性的认识,成为了自觉的理性的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要经过奴性、悟性、理性这三个阶段,一个民族直至整个人类同样也要经过这三个阶段。而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自觉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本民族的精神以至全人类的人性进行内审与反省,并以文学为途径把自己反思的结晶传达给人民,以改变本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人性。鲁迅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7、(摘编自张梦阳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注】文化偏至论,鲁迅于1908年8月在杂志河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觉得流行的“以富有为文明”“以路旷为文明”等设想并非根本,“立人”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B.在对中国国情和西方现代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鲁迅提出“人”是根本,“立人”是首要之务。C.鲁迅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无所不至,他用“自觉为人”还是“甘当奴隶”来区分“传统人”和“现代人”。D.鲁迅一生都致力于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引导国人改造国民性,摆脱精神的奴性状态,成为自觉的理性的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

8、合文化偏至论一文的写作时代背景和刊载的杂志性质,可以推测鲁迅“立人”思想的对象是新青年。B.30年代上海都市文明中发现了诸多方面的新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说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错误的。C.“奴性”不在身而在心,指的是缺乏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的人,俗语里的“哈巴狗”指的就是这类人。D.鲁迅终生也没有找到使中国人彻底走出“奴隶时代”之路,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逐渐“淡化”对鲁迅作品的学习。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支撑鲁迅启悟国人“悟己之为奴”观点的一项是(3分)A.鲁迅在论照相之类中提到S城就有利用照片的合成而制作的“求己图”:“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那一个自己跪着B

9、.孔乙己里的孔乙己,面对他人指控自己偷书,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并强调“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C.在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祥林嫂为了寻求宽慰,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花了十二元鹰洋的大价钱,回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D.阿Q正传里的阿Q,在被强者揪住的时候,两只手捏住了自己的辫根,自嘲为虫:“我是虫茅一一还不放么?”挨了打也只是落荒而逃,并不还手。4 .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试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4分)5 .阅读论语雍也中孔子和子贡的对话,请简述孔子的“立人”与鲁迅的“立人”在概念内涵和提出目的方面有何不同。(4分)子贡日:“如有博施于

10、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参考答案:1. C【解析】C.“鲁迅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无所不至”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文本一第三段原文为“他的几乎是无所不至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文明)批判正是以此为价值尺度的选项缺少“几乎”这一限定词。2. C【解析】A.“可以推测鲁迅立人思想的对象是新青年”说法错误。鲁迅“立人”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新青年,而是愚昧的国民。B.“说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错误的”强加因果。从材料一第四段”而在30年代,当他对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的,上海都市文明进行批判性的审视诸多方面,都发现

11、了新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这正是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不能将人引出奴隶时代可知,30年代上海都市文明中发现了诸多方面的新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这只是表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不能将人引出“奴隶时代”。但并非全部错误。D.“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逐渐淡化对鲁迅作品的学习”选项无中生有。从材料二最后一段“鲁迅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说明鲁迅对中国人走出“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文中并没有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中逐渐“淡化”对鲁迅作品的学习的内容。3. B【解析】A.批判人“既为主,又为奴”的自我身份的二重性。B.表现的是孔乙

12、己的迂腐顽固与自许清高,不属于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C.鲁四老爷不让祥林嫂参加祭祀,祥林嫂没有一点不平和反抗,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鲁迅通过对祥林嫂“自觉的奴性”的刻画来启悟中国人。D.鲁迅通过写阿Q自轻自贱的“奴性”启悟国人。4. 引用论证。文中大量引用了鲁迅的原话,如“生存之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来证明鲁迅的“立人”思想。举例论证。举鲁迅发现上海都市文明中心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的例子,来证明鲁迅对现代化的道路尚有质疑与保留。(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 概念内涵上:孔子的“立人”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的意思,是其“忠恕之道”中的“忠”道;鲁迅的“立人”是指人的彻底解放,即“尊个性而张精神”,立“有精神自觉”的人。(2分)提出目的上:孔子是为了说明仁道,教导子贡实践“仁”要能近取臂,推己及人;鲁迅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实,使中国实现“现代化”。(2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