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时间》台词_剧情讲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时间》台词_剧情讲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纪录片时间台词完整版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就本草而言,无论是采摘,炮制,还是存储,自古流传下来的观念,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本草的千变万化,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经验与智慧,陪伴着中药,走过历史的漫漫长河,成为世代守护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秘方,夏至之口,太阳直愣愣地炙烤着,新疆裕民县的巴尔鲁克山,高温让整片土地躁动起来,山上人头攒动,男人们搭起了帐篷,女人们搬来了炊具,这些从五湖四海蜂拥而至的人,可不是来露营的,他们头顶烈日,风餐露宿,全是为了等待一场花开,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伴随着一股略含刺激性的气味,满山遍
2、野绽放一片金红,众人们苦苦等待的,便是它,红花,药典称其花瓣可活血化瘀,撒湿去肿,是调血之药,它最常见的入药方式,是做成外敷的红花油,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采摘红花很有讲究,要在花瓣由黄变红之际进行,采得早了花还未成熟,采得晚了则花容憔悴,为了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时机,采花工们,每天清晨采花,各个眼疾手快,追逐一朵鲜花盛开的时间,等待一颗果子成熟的时节,然光阴似水,倏忽来去,所以,把握住最佳的采摘时机,是中药人心头牵挂,绝不敢怠慢的事情,数月后,在千里之外,又一味本草,迎来采收的时节,它与红花在名字上,仅一字之差,身价,却高出近千倍,藏红花,一个近乎传奇的名字,事实上,藏红花并不产于西藏,而是源
3、产于,中东及欧洲地中海一带,明朝时途径西藏传入京城,故而有了藏红花这个俗称,它与红花一样可活血化瘀,本草草纲称其解郁安神,久服令人欣喜,它以花及柱头入药,平均80到100朵鲜花,仅能收获一克花丝,尤显名贵,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又名西红花得娇贵花朵,才首度引种成功,养育它的土地,就在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崇明,我叫俞福生,8586年的时候,政府就让我们开始种植西红花,听说是国外进口来的,一种名贵药材,一种就是30年了,早上8点,是退休村支书俞福生,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每年11月初,崇明岛上的藏红花,于室内开花,昼开夜闭,别看此时含苞待放,要不了几小时便会凋零,这意味着,俞福生的采摘工作,必须立即
4、开始,一刻不停,男人采花,女人剥丝,为了保证药效,从新花采下,到完成剥丝的全过程,几乎以分秒计算,唯有心思细腻的女子,方能胜任,这段日子,老俞家人丁兴旺,平日在外忙碌的女人们,都赶回来帮忙,藏红花开,是堪比春节的团圆日,我卖花去了,俞福生顾不得吃饭了,藏红花的采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朝起采花,趁鲜剥丝,及时烘干,这都是少不了的步骤,乡里的合作社,是当地药厂提供的,免费烘干点和收购站,这段日子一过正午,就被挤得水泄不通,请验看,基本合格,俞福生的花丝品相不错,只是来得稍晚,已拿不到今天的号,一克烘干的花丝收购价,大约为25到30元,隔夜便会掉价,他怎么也不肯离去,在这场争分夺秒的大战中,俞福生
5、好不容易,才逮到机会见缝插针,傍晚是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光,俞福生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有些人喜欢打牌,有些人喜欢旅游,我就是喜欢精心培养(西红花),(对我来说)好像是精神寄托一样,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摸索着,与时间相处之道,赶时间,似乎有一股较劲的味道,而等时间,却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九月,夏季的炎热还未完全消散,空气里弥漫着暖暖的湿,退休的药厂老厂长王良春,正要去检查他的发酵进展,这一堆堆僵冷的米饭,看上去除了颜色略微泛红外,并没任何其他特别之处,只有经验老道的药工,才能从细微的味道,和温度差别中察觉,一场神秘的演变,正在悄悄拉开序幕,曲是一种中药剂型,制曲,是中药炮制中,耗时最久的方法,红
6、曲,是一种由红曲霉菌,发酵米而来的药物,起源于汉代,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多用于治疗食积饱胀,让其再放异彩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曲,能分离出一种,名叫洛伐他汀的元素,用于降低胆固醇,疗效等同于美国公司研发的,也汀类降脂药物,却没有副作用,在古时,江曲是大户人家,专享的特殊规格,红曲不仅可入药,能酿酒,还常常担当食品调色剂的角色,甜美温顺的江南人,爱吃红烧菜肴,无论咸淡酸甜,必是做到红而发亮,这艳丽的红,便是红曲的红,时至今日,桐庐莪山一代,主妇们仍然沿用着,这古老而天然的烹饪材料,红烧肉,红曲烧笋,红烧鱼,红曲腐乳,如今,工厂里都用机器制作红曲,古法制曲的方法却被淡忘了,王良春退休后,总想试着
7、再来一回手工制曲,也算替祖辈传授的,手艺和传统,还个愿,我是十八岁,进来做学徒,我师父师母娘会做红曲,有的时候我师父叫我过去,我看到红曲酒,师父在喝,但是我做学徒的不能喝,所以我一直有这个印象,古法制曲的准备工作,大概得从两天前开始,红曲的原材料是釉米,把米淘完后,浸泡上一整晚,第二天才能蒸饭,饭要蒸得恰到好处,时间不够,芯子太硬,容不下菌种寄生,煮得太久,饭团粘软,有可能感染杂菌,木桶里红色的液体,便是调和好的红曲母,它是制曲的灵魂,让普通米饭蜕变的种子,王良春,把接种用的曲母,与米饭均匀地搅拌,让它们彼此渗透,互相吸附,就这样,神奇的变化慢慢发生了,一小时,两小时,一天,两天,在微生物的作
8、用下,饭粒上长出了,肉眼鲜见的白毛,紧接着,一颗颗粉色痛点,冒了出来,但对王良春而言,这才只是开始,退休后的日子云淡风轻,王良春觉得自己,有大把时间慢慢等待发酵,这个传统的工艺,发酵的过程要,将近六七天,我们每天都要观测,浓烈的酸味扑面而来,时间已过大半,蒋手指插入米堆中央测温,检验发酵程度,热量上升,意味着要赶紧洒水浸曲,一场秋雨如期而至,空气里活跃的水分子,是微生物梦寐以求的催化剂,王良春知道,只要再耐心等上几天,雨过天晴,就是丰收,晾晒,这场旷日持久的,转化之旅的终点,历经了漫长的发酵时间,米饭们,终于在这一刻,脱胎换骨,神奇的红曲,诞生了,冬去春来,夏末秋至,对于四季的更替,中药人有独
9、到的见解,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这些以季节命名的药材,不仅凝聚着先人,洞悉时间的匠心,也暗藏着,千百年来约定成俗的规矩,10月23目,农历节气霜降,在山东,这一天,人们要炖萝卜,吃柿子,所谓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而对于德州复津的,老中医张荣恩而言,霜降,还意味着一味本草的成熟,霜桑叶是霜后的,它能提神,它能利水,去火,按老医学来说,算神药,人类不可缺少的,霜桑叶在下霜后,方能达到疗效,这是现代医学仪器,也无法测量的神奇,本草纲目中,关于桑科的记载,长达数顶,春取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夏摘桑甚,生津止渴,秋打霜桑叶,疏散风热,冬创桑根白皮,利水消肿,i株桑树,四季入药,德州夏津的古桑园,已经存
10、在两千多年了,张荣恩的诊所就在桑园边,门面不大,名气不小,方圆数百里无人不知,我家从祖上来说,是1866年起行医,我是第六代,人们慕名而来,不仅为了高明的医术,也为求一味好药,在张荣恩看来,所谓好药,必要精准的掌握节气,时辰一到,立刻出发,参天的古桑,对采摘构成了难度,这些用床单改制的布兜,是夏津人独特的发明,三五人一围,以竹竿挑落,刹那之间落叶飞舞,春桑喂蚕,秋桑炒茶,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桑树的民族,中国人对于桑叶的加工,得心应手,新鲜的霜桑叶风干之后,便有了入药的资格,张荣恩,自小在桑园长大,每年霜降之际,他都会蜜炼霜桑叶,这是家里祖传的方子,坚持按季采收,亲手炮制,几代医者心口相传的训言
11、,与古桑一起,见证百年光阴,四季轮回,红花是内服药外洗药都有,另外成药制剂也有,由于血瘀造成的疾病很多了,红花主要就是活血化瘀,所以用量挺大,凡有血瘀症都可以用红花,藏红花和红花是两种东西,藏红花除去活血以外,它还有个凉血解毒的作用,所谓心血管病,无论你是心肌梗死心绞疼,都是血瘀,所以藏红花,在这方面还是疗效很显著的,藏红花目前是,民间比较难得的一种,珍贵的中药,像红花的话,在很多复方中用的是比较多的,列如红花注射液,它是以红花为主,在现代用药中,用量很大,红曲主要是作为一种,降脂的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含有他汀类,它目前是血脂康里面的,一个主要的组成成份,那么在民间,红曲也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的
12、领域,列如食品添加剂和染色剂中,桑叶我们应用的,必须是霜降节气的桑叶,得用老桑叶,所以才叫霜桑叶,主要是散风清热,它属于凉性的,桑叶是微寒性质的,所以它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很多的代茶饮里就有它,所谓代茶饮就是当茶喝的,从霜降到立冬,贵州德江下了一个月的雨,阴郁的天气,并不影响乡亲们,看傩堂戏的热情,土家人认为,这古老的民间艺术,能祈求风调雨顺,带来五谷丰登,他们心里,正默默为一味,即将采收的本草祈福,天麻,自古以来,就被列为药中上品,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本草纲目称,久服天麻,轻身健步,立冬已过,天麻成熟,需赶在次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挖,此时的天麻圆润饱满,质量达到一年顶峰,也被称为冬
13、麻,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季节采摘,药效亦有强弱,这是本草与时间的秘密,我叫田旭林,大学毕业以后,小伙伴们他们都留在城里了,我就回来和家里人一起种天麻,(我希望)以我个人一点点的力量,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大山里的天麻,是土家人的生活支撑,田旭林觉得,如今轮到他来回报家乡了,土家人的天麻,采用仿野生栽培的方式,埋种于深山野林之中,入山之前,按照惯例得举行一个吼山仪式,嘿嘿,挖天麻咯,吼山,是麻农对天麻图腾般的敬重,深信有灵性的植物,必有豺狼虎豹守护,在过去,天麻一度被视为神物,它无根无叶,栖身于深土之中,几乎无迹可寻,这个菌长得好,而今,天麻能实现种植,全是因为发现了蜜环菌,腐木之下,这稀稀缕缕的菌丝,与天麻有着双生关系,天麻依附于它,完成自身的代谢,小田没有把所有的天麻卖掉,而是挑选了最大最好的带回家中,他要用第一次丰收的成果,酿一次天麻酒招待乡亲们,在高山乡的寨子里,家家都有这样的饭桌,土家人不管它叫桌,而叫火炉,火炉中心烧柴,桌板上热菜,天麻在火炉上烘烤,水分随着时间慢慢蒸发,待到表皮干透,芯子微软,便可用来酿制天麻乳酒,把天麻刀刀剁碎,是件没有多高技术含量,却极考验耐心的事儿,石磨推酒,随着一勺勺高粱酒注入,磨酒人必须一鼓作气,滤酒,还是一件枯燥的重复劳动,但田旭林固执地认为,越是简单而消耗时间的工序,越是浸透着制作者的心意,现在,轮到厨房里的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