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中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临夏中学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年级:高一科目:历史座位号I命题:审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三字经?中写道:“禹传启,家天下。此处的“家天下”指的是()A.王位世袭制B.土地私有制C.财产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2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C.郡县制的出现3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严格的等级,以下序列正确的选项是()卿大夫一一诸侯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诸侯一一士大夫一一土一一卿大夫4 .浙江省浦
2、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屡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5 .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开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宗族观念的强化6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奉献,但仍亳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7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
3、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含义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8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以下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9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自秦代开始,“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表达了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A.皇权至上B.皇权独尊C.君权神授10 .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
4、后,根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11 .两汉时期,察举制虽下放到地方,但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中央仍可自由委派官吏。这就遏制了秦朝军功制下极易出现地方“功高盖主”的现象。材料反映了察举制的实施()A.起到了社会标准作用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2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说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C.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机构权势弱化13 .汉高祖刘邦做了对中央集权统
5、治来说引人注目的一个退步。这里的退步指的是()A.推恩令B.郡国并行制C.三公九卿制D.行省制14 .秦朝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监15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16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6、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7 .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些举措的突出作用是()A.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B.减少冗员,节约行政支出C.遏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D.整顿吏治,保障政治清明18 .自魏、晋以后,平时不设宰相,而尚书、中书和门下,迭起而操宰相之权。隋改中书为内史。唐初复旧,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承而行之。这反映了()19 .唐朝后期枢密使由皇帝近侍宦官担任,五代枢密使改由士人充当并建立起日趋庞大的枢密院机构,总揽财权、政权、军权,凌驾于三省之上,北宋那么大
7、量起用士人担任枢密使,彻底完成了枢密使从内廷向外朝的转变。这些做法()A.意图强化枢密使的权力B.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C.加强了宰相的政治权力20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C.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军事权21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局部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这有利于()A.提高军队战斗力C.君主专制的强化22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唐睿宗时把节度使
8、制度引入“道”,将军事建制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建制,到玄宗时“道”开展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唐代“道的职能变化()A.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C.密切了各地经济交往23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24 .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中书门下“湖广行省”的资料最有可能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元朝D.唐朝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那么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
9、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那么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那么草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钱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中华二千年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
10、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6分)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2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6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6分)27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土。一一?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唐代沿用隋朝官制,三省长官俱为宰相,从决策到执行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宰相之间既相互监督又相互配合,唐初政治比拟清明,没有出现权相
11、,与制度顶层设计有很大关系。?唐史论丛?材料三某朝中枢机构示意图请答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加强皇权的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反映的政治制度名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朝制约相权的具体措施。(6分)高一历史答案1-5AABBC6-10CBCBD11-15CCBBC16-20BCBDC20-25DDBCC26 (1)主要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3分)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根底(框架)。(3分)(2)措施:中央控制地方财政(3分);
12、收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3分)。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或过分集权导致积贫积弱)。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顺应了历史趋势,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根底;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中任意两点给总分值。27 (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土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6分)(2)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三省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6分)(3)北宋二府三司制。(2分)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