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长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长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发言.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某县长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讨发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XXXX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期,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轮XXXX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相关规定书目,思想上深受触动和洗礼,思维视野得到启发和拓展,进一步加深了对XXXX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的理解,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的重要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围绕“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这一主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一
2、、深刻领悟“人民至上”的思想内涵,坚持将人民情怀根植于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XXX报告鲜明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首位,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人民”的烙印,就怀着一颗“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价值追求,也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根本遵循。“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点和归宿。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底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永恒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提出了“人民至上”的概念,将人民作为唯
3、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根本性差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民群众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也将其作为理论的逻辑终点。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为民服务上“有思考”。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如何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延安窑洞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一一“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新时代,再答
4、“窑洞对”,中国共产党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并写进了党的XX报告一一“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历史周期率”是古今难题,中国共产党的破解之道,根本在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奥义在于党始终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就必须接受人民监督。党的XX以来,我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监督制度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把公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就是为了确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为了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保障人民所向往的幸福生活,从此角度而言,监督的出发点即是保障人民利益。因此,作为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工作不仅是政治工作,也是人心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人
5、民性这一本质属性。三、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守正创新,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发展重要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不动摇,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刻反思和系统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植根于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来源
6、于新时代党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继承了历史又发展了历史,既被实践所检验又指导推动实践,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大力气、用实功夫,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XX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7、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四、持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工作系统性特征决定了落实责任是关键和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三管三必须”,是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出的制度性要求,必须在强化责任落实上谋实招、求实效。推动责任落实落地,建议抓住三个重点:一是进一步理顺责任体系,按照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职责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切实解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职责不清的问题,对推卸责任、造成责任悬空的要严肃问责,真正把责任链条健全建强起来。二是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纳入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积极主动防范、履责担当的同志,不仅要尽职免责,而且要及时表彰奖励。三是进一步推动向预防转型,杜绝“事后发力”思想,不能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理解为不出大事就没责任,不能等到出事才追责,对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治不认真、监管执法不严格等行为,即使没有发生事故,也要动真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