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5523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B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代替DB15/T392-2004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TheRuleofPreventionandControIforBovineHypodermosis(征求意见稿)20XX-XX-XX 发布20XX-XX-XX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5/T392-2004o与DB15/T392-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修改了范围(见第1条)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条)一增加了牛皮蝇蛆病、完全变态发育的定义(见3.1和3.2)一修改了生活史(见第5条)一修

2、改了牛皮蝇蛆的病原形态(见4.1,4.2和4.3)一增加了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见第6条)一修改了临床症状(见第7条)一增加了ELISA诊断方法(见8.2)一修改了防治措施(见第9条)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O本文件由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鄂尔多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特木尔巴根、李运娜、包玉山、贾皓、青格勒图、申捷、马立峰、秀英、王建龙、阿荣、樊凤娇、张福柱本次为第二次修订。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牛皮蝇蛆病病原学形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技术要求。

3、本文件适用于各品种牛的皮蝇蛆病的诊断、防治和流行病学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SN/T5183牛皮蝇蛆病检疫技术规范NY/T541-2016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年第404号兽药管理条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牛皮蝇蛆病BOVineHypodermosis是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

4、的幼虫寄生于牛(包括耗牛)的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3.2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如蚊、蝇等。4病原学形态牛皮蝇蛆病的病原是寄生、并移行于皮下的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成虫状如蜂,不叮咬牛体,不能采食,主要依赖幼虫期积蓄的营养维持生活。3.3 牛皮蝇4. 1.1幼虫幼虫分三期:第一期幼虫呈半透明黄白色,大小约0.6mmX0.2mm,体分12节,各节密生小刺。第1节上有口孔,虫体后端有2个黑色圆点状的后气孔。第二期幼虫长约313mm,气孔板颜色较浅。第三期幼虫

5、即成熟幼虫,体形粗壮,长达28mm,呈棕褐色,体分11节,背面较平,腹面稍隆起,有许多结节和小刺,但最后2节背、腹面无刺,气孔板呈漏斗状。4.1.2成虫雄成蝇虫体长度在约15加,雌虫伸出产卵器后可达到大约16mm,胸腹较粗大,体壁呈黑色,覆盖较长的绒毛,翅是淡灰色。虫卵呈黄色,表面有光泽,长约0.8mm,往往单个黏附在被毛上,主要集中在腹部和腿部两侧。1.2 纹皮蝇1.2.1 幼虫第一期幼虫口钩前段尖锐,腹面离前段不远有向后的尖齿一个。呈半透明暗白色,大小约0.5mmX0.2mmo第二期幼虫气孔板小且颜色较浅。第三期幼虫呈椭圆形,体长约26mm,体分11节,最后1节的腹面无刺,倒数第2节(第7

6、腹节)腹面仅后缘有刺,气孔板浅而平。1.2.2 成虫成蝇基本与中华皮蝇相同。虫卵呈黄色,一般每根被毛上能够黏附710枚,且呈整体地排列,主要集中在颈与肛门连线的下方处。1.3 中华皮蝇4 .3.1幼虫第一期幼虫呈乳白色,大小为3.512InmXO.752mm。第二期幼虫浅黄白色,大小为10-12mmX3-5mm,气孔板呈葡萄状。第三期幼虫呈黄褐色,大小为19-25mmX8Ilmm,体分11节,倒数第2节(第7腹节)腹面前、后缘均有刺。气孔板肾形,较平,钮孔位于中部,稍突出。5 .3.2成虫成蝇虫体长度为ll-13mm,雌蝇伸出产卵器后能够达到17-19mm,体壁为黑色,覆盖浓密细长的绒毛。虫卵

7、呈黄色,往往黏附在牛毛单侧,呈羽状排列,通常每根能附着715枚,最多能够超过30枚,主要集中在腹侧、胸前和四肢被毛上。5生活史牛皮蝇、纹皮蝇(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中华皮蝇(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邻近地区)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4个阶段。它们的雌蝇、雄蝇皆为非吸血蝇类,营自由生活。一般多在夏季出现,阴雨天隐蔽,晴朗、炎热、无风天飞翔交配或侵袭牛只产卵。5.1 成蝇成蝇在外界只生活几天。雌蝇、雄蝇交配后,雄蝇死去,雌蝇产卵后死去。5.2 卵纹皮绳多产卵于牛四肢球关节部和前胸部。牛皮蝇多产卵于牛四肢上部、腹部、乳腺及体侧的被毛上。中华皮蝇多产卵于牛体肩关节水平线以下,以及

8、下颌、尾部内侧和四肢下部。蝇卵经4-7d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沿毛孔钻入皮内。5.3 幼虫5.4 3.1牛皮蝇幼虫牛皮蝇第一期幼虫沿外周神经的外膜组织移行到腰荐部椎管硬膜外脂肪组织中,约经5个月后,发育为第二期幼虫,从椎间孔离开硬膜外脂肪组织到达腰部、背部和荐部的皮下,而成为第三期幼虫。5.5 3.2纹皮蝇幼虫纹皮蝇第一期幼虫钻入皮下,沿疏松结缔组织移行到咽和食道部发育为第二期幼虫。此期幼虫在食道壁停留约5个月,再移向背部皮下发育成第三期幼虫。5. 3.3中华皮蝇幼虫中华皮蝇的幼虫先移行到牛喉头、气管、食道及胸、腹腔内脏器官,然后随着幼虫的不断发育,最终移行至牛背部皮下。幼虫移至牛背部皮

9、下后,借助其后端的小尖刺,以及分泌的能溶解皮肤的皮蝇毒素的作用,迅即在皮肤上穿钻一个小孔,以保证空气的供应和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小孔钻透以后,虫体将其身体倒转过来,以司呼吸的气孔朝向开口。在此发育约2.5个月,经两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5.4蛹其发育成熟后,即从皮孔逸出落地成蛹。蛹期约12个月,至翌年春、夏季节羽化为成蝇。整个发育周期约为1年。6流行病学6. 1分布牛皮蝇蛆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涉及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约55个国家。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广泛流行,尤其在甘肃、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五大牧区。6.2宿主该虫偶尔寄生于马、驴、山羊和野生动物的背部皮下组织。6. 3感染季节通常

10、在气候炎热的夏季、成蝇飞翔的季节容易感染。6.4传播方式该病主要经由两种方式进行传播C一种是成年虫经由血液途径造成传播,包括牛皮蝇与牛体间的传播以及病牛与其他肉牛之间的传播。另一种传播方式是指牛皮蝇经由寄生的方式造成传播,每年春秋季节,牛皮蝇会通过排卵进行繁殖,部分牛皮蝇会在牛体表皮肤直接排卵,尽管大多数的卵都由于环境比较恶劣而发生死亡,但也有少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卵生存下来。7临床症状7.1 成蝇在牛背上产卵时,往往会使个体或者整个牛群感到不安,正常的采食和休息受到影响。牛表现为头高举、两眼圆睁、尾巴翘起,疯狂逃避,或逃入灌木丛、上坡等处,俗称“跑蜂”。7.2 产出的幼虫移行到牛只皮下,引起牛

11、只疼痛、局部炎症、并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引起牛只烦躁不安;7.3 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在背部形成结节,甚至会使局部不断增大,形成较小的瘤肿,在皮肤表面有明显的突出,如果对该处皮肤进行观察,能够在隆起的顶端看到存在一个小孔。在瘤肿处可挤出指头或花生米大小的幼虫;7.4 当幼虫从皮下钻出,牛皮受损,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愈合后形成瘢痕,影响牛皮质量;7.5 如果牛皮肤下寄生有大量皮蝇蛆时,会在其背部形成很多突起,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贫血,导致牛体消瘦、肉品质量下降;7.6 皮蝇幼虫分泌毒素,能损伤血管壁以及血液,导致机体发生贫血及肌肉稀血症。感染严重时,病牛体质消瘦、幼牛生长发育缓慢、母牛产

12、奶量减少、使役能力下降;7.7 皮蝇幼虫钻入病牛的大脑或者延脑,使其出现神经症状,如突然倒地、晕厥、麻痹等,严重时发生死亡。8诊断方法8.1临床诊断结合病史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以及检查病牛背部皮肤与皮下的典型病变、并发现幼虫虫体(幼虫形态学鉴定:牛皮蝇见前文4.1.1,纹皮蝇见前文4.2.1,中华皮蝇见前文4.3.1),即可做出明确的诊断。8.2实验室诊断参见NY/T518309防治措施9.1 预防成蝇活动季节放牧应避开滩地,夏季搞好畜舍卫生,同时使用漠富菊酯、氯氟菊酯、百树菊酯、银戊菊酯的油乳剂加水稀释后喷洒牛体和畜舍,驱赶成蝇。9.2 治疗倍硫磷是杀灭皮蝇幼虫的特效药,每年9T1月份用药,在幼虫使皮肤穿孔之前,即可将其杀死。各种剂型的伊维菌素对牛皮蝇幼虫的杀灭效果可达99.9%02%的敌百虫水溶液涂擦牛背部用药24小时后,大部分虫体软化或死亡。兽药的使用,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若倍硫磷中毒可用解磷定、氯磷定和阿托品解毒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