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549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梁、板、柱钢筋混凝土构造质量事故案例详/WT1、骨料中含过量杂质事故案例事故及原因分析如下: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开展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在对施工方面开展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块,事后鉴定其强度等级只是C7.5左右。在梁的断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大小的黏土块、石灰颗粒和树叶等杂质。2)混凝土采用的水泥是当地生产的400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后经检验只到达350号,施工时当作400号水泥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一定影响。3)在进深梁断口处上发现偏在一侧,梁的受拉1/3宽度内几乎没有钢筋,这种主筋布置使梁在屋盖荷载作用下处于弯、剪

2、、扭受力状态,使梁的支承处作用有扭力矩。4)对墙体开展检查,未发现有质量问题综合以上施工问题,可以认为进深梁的断裂主要由于该梁受有扭矩和剪力产生的较大剪应力,而梁的混凝土强度又过低,导致梁发生剪切破坏的饿缘故。其中混凝土骨料含过量的土块等有害杂质,又是混凝土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2、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某工程为三层砖混构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灰土根底(图下列图)。施工后于当年10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构造于第二年1月完工。在4月间开展装修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其现象:1)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300mm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2)

3、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穿梁高。3)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0.1O.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为1015根。事故及原因分析如下:1)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开展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资料,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42.5%,一个月后才到达52%o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

4、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略少于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2)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Omm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20OmmJ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二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3)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

5、主要原因。事故加固方案: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须开展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大梁外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开展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根底,作为加固梁的支承。3、混凝土初期收缩事故案例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在到达预定混凝土强度拆掉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图2.16所示。裂缝宽0.05O.15m,有时上下贯穿,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1)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13。C,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速13m

6、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llms,相对湿度39%o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件下开展的。由于异常干燥加上强风影响,故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蒸发速度可达通常条件的810倍。2)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

7、开展试验,均能到达设计要求。3)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开展补强。4、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窝露筋和空洞事故案例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2.19(a)、(b)所示。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m2,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InI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图2.19c)。事故原因分析:1)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

8、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2)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3)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25OnlnI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IOmmo事故处理方案: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

9、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开展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5、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当事故案例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事故原因分析:1)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

10、最大部位;2)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缺陷Cl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强度;3)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4)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并将部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6、混凝土受腐蚀事故案例#某旅馆的某区为一6层两跨连续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构造,上铺预应力空心楼板,房屋四周的底层和二层为49Omm厚承重砖墙,二层以上为37OnlnI厚承重砖墙。全楼底层5.Om高,用作餐馆,底层以上层高3.6Onb用作客房。底层中间柱截面为圆形,直径55Omnb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6200箍筋,如图2.35所示。柱根底的底面积

11、为3.50m3.50m的单柱钢筋混凝土阶梯形根底;四周承重墙为砖砌大放脚条形根底,底部宽度1.60m,二者均以地基承载力fk=180Knm2(持力土层为粘性土),并考虑根底宽、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算得。该房屋的一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冬季开展施工,为混凝土防冻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掺入了水泥用量3%的氯盐。该工程建成使用两年后,某日,突然在底层餐厅A柱柱顶附近处,掉下一块约40mm直径的混凝土碎块。为防止房屋倒塌,餐厅和旅馆不得不暂时结束营业,检查事故原因。事故原因分析:1)在该建筑物的构造设计中,对两跨连续梁施加于柱的荷载,均是按每跨50%的全部恒活荷载传递给柱估算的(另50%由承重墙承受),

12、与理论上准确的两跨连续梁传递给柱的荷载相比,少算25%的荷重。2)柱根底和承重墙根底虽均按fk=180Knm2设计,但经复核,两侧承重墙下条形根底的计算沉降估计45m左右,显然大于钢筋混凝土柱下根底的计算沉降量(估计在34mm左右)。虽然,他们间的沉降差为Ilmm0.0021.=0.0027000=14mm,是允许的;但是,由于支承连续梁的承重墙相对“软”(沉降量相对大)。而支承连续梁的柱相对“硬”(沉降量相对小),致使楼盖荷载往柱的方向调整,使得中间柱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大而两侧承重墙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要小。3)(1)和(2)项累计,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将比设计值要大得多。4)柱虽按。55

13、0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钢筋,AS=3421mm2,含钢率1.44%,从截面承载力看是足够的,但箍筋配置不合理,表现为箍筋截面过细、间距太大、未设置附加箍筋,也未按螺旋箍筋考虑,致使箍筋难以约束纵向受压力后的侧向压屈。5)底层混凝土工程是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浇筑是掺加了氯盐防冻剂,对混凝土有盐污染作用,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起催化作用。实际上,从底层柱破害处的钢筋实况分析,纵向钢筋和箍筋均已生锈,箍筋直径原为。6,锈后实为。5.2左右,截面损失率约为25%o如此细又如此稀的箍筋难以承受柱端截面上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筋侧向压屈所产生的横拉力,起结果

14、必然是箍筋在其最薄弱处断裂,此断裂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混凝土碎块下掉。7、钢筋配置不当事故案例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120OnIm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篷,如图2.36(a)o待到达混凝土设计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折断的质量事故,呈门帘状如图2.36(b)o事故分析: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如图2.36c)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绑扎好后就离开了。打混凝土前,一些“好心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受力筋又放在雨篷顶部(传统的概念总以为受力筋就放在构件底面),就把受力筋临时改放到过梁的箍筋里面,并贴着模板。打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没有对受力筋位置开展检查,

15、于是发生上述事故。8、施工时因钢筋位置配置引起事故案例某工程框架柱的原设计截面及配筋如上图a,在绑扎柱基插筋时,错误地将两排525变成325(图b)o此失误在柱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才发现。事故案例处理方法:1)在柱的短边各补上225插筋。2)为保证新加插筋的锚固,在两个短边上各用325横筋与短边325焊成一体,并将第二步台阶加高500mm。加高台阶时将原根底面凿毛、清洗、支模、浇筑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并在新台阶面层铺设。6200钢筋网一层。3)原设计在柱底50OnInI高度内加密箍筋,现增至IOOOmmo9、梁根断裂事故1)该工程某县公路段的机修车间(底层)和宿舍,为2层砖混构造,建筑面积5562

16、,屋顶局部平面与剖面见图3-62o2)屋顶层的挑梁尺寸与配筋情况见图3-63,混凝土C18,在拆模时发现7根挑梁根部断裂。事故原因分析:1)混凝土实际强度无试验资料,发现混凝土密实度很差,有很多空隙,当时的水灰比不是由试配决定的。2)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严重往下移位。3)悬挑部分比设计要长。4)屋面超厚,自重加大。5)拆模时间过早。处理措施:1)将墙上残剩的挑梁根部打掉50Onln1,露出全部钢筋。2)在墙内IOOmm处将挑梁的主筋锯断,重新焊接新的主筋。3)修改设计,将悬挑构造改为全现浇。10、配筋错误事故#某教学楼为现浇10层框剪构造,长59.4m,宽15.6m,标准层高3.6m,地面以上高度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图集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