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6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课时54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法”“情”合一尽得风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6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课时54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法”“情”合一尽得风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时54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法”“情”合一,尽得风流【复习任务】1.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2.掌握赏析炼句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尤其是律诗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鹭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语言风格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语言风格和炼句艺术。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2020天津卷纪村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炼字艺术2019全国In卷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
2、么不同?(6分)语言风格2017全国I卷礼部贡院阅进土就试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炼句艺术【知识图要】析字: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入句:放入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赏“效”:运用技巧表情达意造境理解句意及情感赏析语言)-关注语言特点倒装/对仗/行略K于炼字/意象叠加分析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结合句子位置一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点明语言特色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活动一赏析炼字艺术(一)熟悉炼字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
3、、形容词和虚词。结合学过的课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乱石穿空,惊涛扫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雄壮的画面。1知识链接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申城。(姜夔扬州慢)答:答案“空
4、”,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空”既写出了遭受战火洗劫的扬州城内再无往年繁荣、热闹的荒凉、冷落景象,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对造成空城的金兵的愤慨,对宋王朝轻易断送这样一座名城的痛心。1知识链接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彩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情况。(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答:答案七组叠词,十四个字,有层次而深入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渺茫、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
5、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字,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I知识链接叠字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音乐美,加强加深感情。有时,它可以基拟各种声音,使诗歌生动、形象。(4)映阶碧草目春色,隔叶黄鹏学好音。(杜甫蜀相)答:答案“自”和“空”用得最好。“自”,独自的意思;“空”,白白的意思、。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
6、堂景象,碧草映阶,独自成为春色,表明祠堂游人稀少;黄鹏隔叶,空自啼鸣,无人欣赏。一“自”一“空”表明后人已经把武侯遗忘。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的悲痛之感。1知识链接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可以获得硫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句中,我们不难领略到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二)掌握
7、炼字的赏析角度和答题规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久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咒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岸铁关久【注】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梅花曲:古乐府曲梅花落。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铁关:铁门关。故址在今新疆焉耆西库尔勒附近。鉴赏此诗颂扬了从军将士驱虏靖边,建功立业。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从军。首两句为互文,概括从军逐虏于边境。玉门道、金微山,泛指西北边境。三、四句具体写军旅生活。“笛奏梅花曲”,表现出战士在荒凉环境中的乐观情绪。“刀开明月环”,写战士操练,抽刀出鞘,刀环如月。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逐虏。“鼓声”
8、二句写战争声势之大,全军士气之高。末两句写战争成果:对外,斩单于之首;对内,安靖边疆,消除边患。“从军”“驱虏”为全诗之眼。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题材特点标题常含有“行”“军”“征人”“塞”“戍”等字眼意象黄沙”“孤城”“阴山”“黄河”一“旌旗”“烽火”“羌笛”“胡笳”精读这一篇:从军!I7从军任务)(首联)西北边睡,一横吹梅花.高举大刀(防联)一从军经历会读这一类:边塞诗_!声势浩大颈联)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保家Il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巧和厌战情绪征人思乡、闺如盼!H的两地怕愁修辞:比喻、夸张、借代、对比抒情
9、:融情于景:、以景村惘人物期造:侧面烘托、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手法:用典.虚实结合、烘托把握时代特征和诗中一任背景推敲作品表现的内容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麦迈激昂,赛在凉、怨愤一怆)答案从军逐虏士气高涨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B.颔联不言军旅艰辛,却以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渲染,想象奇特,意象唯美。C.尾联“愿斩”直抒胸臆,“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逐”“虏”,结构严谨。D.诗人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卫边疆,这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答案D解析“盼望出现良将
10、”无中生有。2.联系全诗,赏析“拥”“愿”“静”三个动词的运用。答:答案“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的手法写壮阔场景,渲染了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愿”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崇高理想是杀敌卫国,保边疆安宁,这使全诗格调高迈,主题高尚。“静”的使动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体化,凸显靖边之志的豪迈自信。解析从词义、手法、结构、表达对象特点、情境(意境)、情思诸方面赏析,注意把词语放在全诗中思考。【类题延练】“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原诗纪村事见课时53“活动二”)答: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
11、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诗句,对比探究“数声”和“一声”哪一个更好及营造意境的不同作用。“数声”直言笛声多,牧童的笛声伴着晚归的农人,多而热闹,和颈联中“酿酒迎新社”的热闹、喜悦形成呼应,也和首联绿植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的宁静优美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一声”极言笛声少,傍晚牧童归来,一声笛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清幽,有利于营造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点拨关键(1)赏析五角度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
12、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义、暗指义、双关义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读出其弦外之音。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不但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是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时,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字词,看它们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看是否能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是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卷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它总是选富有表
13、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2)答题步骤及其要点步骤一: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步骤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阐释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及造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三)重点赏析诗眼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1)句中眼。即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
14、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景和理的有机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罡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瞎色动危旌咒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绥。【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鉴赏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
15、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第二个是“终军请缨”。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篇章。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1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雄浑壮阔效仿古人为国立功2 .边塞诗(见本课时“活动一”)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心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