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4556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19-第10课第一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第一框教案课题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分析内容分析第四单元讲述唯物史观,本部分是第四单元起始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框的内容,阐释了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析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活动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生产出新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构成社会生活的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

2、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学情分析知识基础经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初中学习了历史、政治常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有一定了解。认知能力学生对具体生活事例感兴趣,对抽象理论概念不敏感。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和现实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生产活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概念。学习特点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思想活跃,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特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尚不明确。教师需借助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的自觉性。教学目标(第10课

3、)政治认同掌握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同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通过领会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顺应时代潮流,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职业精神领会物质生产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生产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法治意识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

4、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健全人格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增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公共参与掌握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明确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时刻关心国家发展,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教学策略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学资源PPT、多媒体、视频资源、线上学习平台教学方

5、法案例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习方法事例分析、合作探究教学实施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深入理解本课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查找古今中外关于物质生产活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具体事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和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优化素材使用,精准设置思考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制作教案、PpT等。2 .给学生布置课前驱动任务,指导学生课前完成。(1)搜集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的有关资料,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查找自己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有关资料,了解其生产活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查找

6、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的有关论述,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蕴含的哲学道理。(4)调查、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家庭娱乐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课中实施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入人历是律引“会展晚题社发规”。主类史有的【新课导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f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一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学生思考: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吗?【教师解析】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7、第一种社会形态,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先后又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么,社会历史发展遵循怎样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什么?作为中职学生,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简要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引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8、础(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情境创设】学生结合教材第84页“阅读与思考”和生活实际,思考讨论:1 .假设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领域停止工作一周,对日常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2 .从根本上讲,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吃、穿、住、用、行等生活资料是从哪里来的?3 .如果停止了物质生产,人类社会将会怎样?【教师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人”为了生存,首先就通过创设情境和讨论思考,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达成职业精神必须要获

9、取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资料。这些物质生活资料从哪里来?必须有人通过劳动来生产。因此,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产活动)。【教师总结】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物质生产活动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核心素养培育目标。(2)物质生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境创设】学生结合教材笫85页“相关链接”,展示分享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的图片、名称等资料,体会以生产工具的变革为代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18世纪中期之前:石器时代:石斧铜器时代:青铜器铁器时代:铁制工具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之前:蒸汽时代:蒸汽机19世纪后半叶:

10、电气时代:电力设备20世纪60年代末:信息时代:互联网、计算机等交流讨论:每个时代的生产工具的出现是如何促进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师解析】石器时代以石器为生产工具,代表着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冶铜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飞跃,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冶铁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节省了人力,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此时人类处于封建社会;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实现了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作为动力带动机器,人类进入笫二次工业革命

11、,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工人运动和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继而出现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技术兴起,计算机投入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逐步出现,信息化和Al技术的出现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以生产工具的变革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教师总结】物质生产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产生,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生产出新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通过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社会带入不同时代的情境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生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有

12、助于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增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从而达成政治认同、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讲授新课(二)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生活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构成。【材料分析】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的有关论述,思考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学生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

13、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哲学上看,这表明社会生活由哪两大部分组成?【教师解析】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一定的物殖生活条件,还需要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哲学上分别对应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构成社会生活的两大部分。【教师总结】社会生活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构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

14、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以及情感、风俗、习惯等。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论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构成;认同我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情境创设】情境一:教师展示生活事例,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6岁的妞妞正在学习弹钢琴,她问奶奶:“奶奶,您小时候学不学弹钢琴?”奶奶对妞妞说:“奶奶小时候连钢琴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情境二: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阅读与思考”,感受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情境三: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深化提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认

15、识和理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小组交流、讨论:1 .妞妞的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没见过钢琴?2 .为什么在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丰富?3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拓展提升,帮助学生认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成政治认【教师解析】妞妞奶奶小时候处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摆脱贫困,物质生活条件不高,限制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越来越广泛、丰富。马克思的论述鲜明地告诉我们,是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教师总结】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