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面积【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认识面积【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 .经历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抽象为面积的过程,理解并建立面积概念,会比较面积的大小。2 .比较面积的大小,经历观察、比较、动手验证的活动过程,体验到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图形纸片、直尺、格子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故事”中感知面积的存在1 .听故事,感知面积的存在。熊老大带着熊老二一起玩耍。看,兄弟俩有一块黄蓝相间
2、的游乐场地。老大对老二说:“我们各选一块场地,沿着它的边线跑,谁先跑完一圈谁就赢。老大获胜,老二认为是老大走的路比自己的少,所以才赢的。让学生在争论中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多的,即两块场地的周长相等。各自选一块场地扫地,老二想既然两块场地的周长是一样的,那周长围住的面积也是一样大的啦。交流中明晰:蓝色场地大,黄色场地小。2 .作对比,猜“面积”的意义。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两个词:周长、面积。说一说,什么是周长?猜一猜,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学生回顾了周长的同时也清晰看了“面”的存在,在回忆“周长是什么”时,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什么
3、是面积”的初步看法;唤醒学生曾有的经验,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二、在“找寻”中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一)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出示主题图)在生活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1 .出示手掌。看老师的手掌面。引导学生指一指自己的手掌面,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摸比指更适宜。2 .出示数学书。“摸一摸”感受数学书封面;“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到底有多大?借助我们的手掌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这里我们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我们4个手掌那么大。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摸一摸中感知大小,在说一说中经历词不达意的困顿,尝试用自己手掌这个“小面”来估量数学书封面这个“大面“,一步步逼近面积的真实内
4、涵。3 .出示粉笔盒。这个粉笔盒的面在哪儿?它有几个面?它的面积是指什么呢?4 .出示圆柱形茶杯。指出茶杯所有的面,感受曲面也有具体的大小。5 .让学生自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什么?6 .引导学生初步小结。你认为什么是面积呢?(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设计意图:从一个面到多个面、从平面到曲面,丰富学生出面”的感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体表面”的意义。(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1 .沿着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黑板上画图,说出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它的面积是指什么?(随学生回答涂色)让学生感受从物体表面抽象出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之间的等积性。2 .老师在长方形下面再画一个图形:这个图
5、形有面积吗?为什么没有?怎样才能有?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幅图补充完整,它的面积会有多大?比长方形大还是小呢?把图补充完整。设计意图:在长方形外图画一个看似比长方形周长还长的曲线,让周长和面积的纠结在此显现。让学生感悟到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面积的大小”只能看面,而不是周长。3 .引导再次小结:现在,你对什么是面积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设计意图:由可触摸感知的物体表面抽象到平面图形的面,丰富学生的表象,促使学生对“面积”的认识走向全面。“摸一摸、说一说、量一量、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又让学生对面积的理解由浅显走向深入。三、在“比较”中尝试概念的运用这里安排两个习题,
6、“想想做做”第2题,主要是通过观察来确定面积大小。“想想做做”第5题,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四、在“操作”中建立“量”的认识1 .出示例2图。刚才我们都是通过观察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引发争论。2 .讨论比较策略。3 .各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探究。(一把尺、一叠小方块、一叠圆形纸片,一叠小长方形)说明选择的原因。4 .集体交流展示。(1)重叠剪切法展示。(2)小单位度量法展示。设计意图: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动手做“的过程和”做后思考“中逐步积累的。在这里,学生经历做前的思考和争论,做中的方法多样,做后的对比反思,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面积的意义。五、在“创作”中深化“量”的体验“想想做做”第4题1 .先直接出示四个图形,提出比较图形面积的要求。2 .插入方格图。启发他们思考比较的方法。重点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个数。3 .“画一画”:在方格纸的空余部分创作一个和梯形面积相等的图形。设计意图:练习的思维强度层层深入。数梯形面积时遇到的“半格怎么数”的思维挫折,是为学生后期的创作开了一扇新窗。六、在“回顾”中强化概念形成历程体验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