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局部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局部课程目标第三局部课程内容、我的健康成长二、我的家庭生活三、我们的学校生活四、我们的社区生活五、我们的国家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四局部实施意见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局部前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开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综合性本课程设计表达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那么教
3、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表达学生生活经历、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开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开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开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
4、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开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开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
5、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开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承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
6、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穿插,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开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穿插,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第二局部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到达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
7、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规那么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与方法1、养成安全、安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
8、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三知识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标准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4、了解家乡的开展变化,
9、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开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开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第三局部课程内容一、我的安康成长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中1、开展“我能行,你也行等活动。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高2、结合实例,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辱等是非的辨析活动。3、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
10、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抑制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中高3、回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的想法和表现;讲一件自己或他人抑制困难的实际事例,互相交流。4、理解做人要老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中高4、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收集社会生活中关于诚信的事例,进展比较分析。5、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中高5、邀请家长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交流活动。开展“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我想感谢的人的活动。6、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安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中6、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雷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境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7、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抗不安康的生活方式。中高7、讨论、交流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以及抵抗的方法。8、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安康的生活。高8、从报刊、展览、影视中了解因吸食毒品酿成的严重恶果,举行有关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