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蒋巍杨斌斌:如何做5~10分钟的命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蒋巍杨斌斌:如何做5~10分钟的命题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510分钟的命题报告文/刘蒋巍,杨斌斌“命题报告”,是教学交流的一种形式。5-10分钟【命题报告】怎么说呢?建议说小题,“小而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另外,时间也足够,不会造成时间不够,匆匆读完PPT的情况。可以说【考察的核心素养】、【命制思路】或【改编思路】、【得分情况】,【区分度】(或有没有这某个点上,把不同层次学生区分开)等等。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说一说【给一线教学的启发】或【出这个题对教学的导向】等。如果组织方安排了互动环节,可以准备一个【“命题”或“教学”方面的技术性问题】,留给听众教师们思考。举个例子一一案例讲解【试题呈现】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5C,BA=CA=A,延长A
2、C使得CD=2,点M在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过点M构造平行四边形MNDC,取AN中点P,则MP的取值范围为参考答案:也MPF2A(最小值图)Q(最大值临界状态图)【命制思路】本题是依据教材中“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而命制的中考题。如图1,若P、Q分别为AN、AD中点,则线段PQ为AND的中位线。若N点在线段DE上运动,则P点也随之运动。这里,N点称为“主动点”,P点称为“从动点”。此时,若给出可以得出AOEA8C各边长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运动过程”中NQ的最小值(如图2)以及NP的最小值(如图3)。考察课本知识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图3)如果这样设计,考察知识点比较单
3、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而且图形非常直观,缺少压轴把关的功能。若设计成“构造平行四边形MNDC,增加一个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对边分别平行),同时将AM9隐藏,便有了:“已知三角形A6C,延长AC至。点,点M在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过点M构造平行四边形MNDC,取AN中点P”。这样可以得出AOEA8C各边长的数据,就可以求MP、MQ、NP、NQ的取值范围。【考察素养】几何直观、代数推理【题目数据”的设计中,体现“用心之处”】题目设计AC与CD比例为2:1.让点M在线段CB上运动。P点在三角形ADN边DN所对中位线上运动。考虑极端位置,M点在C处时,MP
4、“向左”倾斜;当M点运动到B点时,MP“向右”倾斜。【几何直观之“几何直觉”】MP从“向左”倾斜到向右”倾斜的过程中,必然有一种情况MP垂直于BC0考生感受到“垂线段”的存在,这就是【几何直觉】0两条平行线间,垂线段最短!这里【几何直觉】,也可以叫做【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本题解法中,通过作辅助线(如作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求特殊状态下(端点位置时、垂线段时)MP的数值。这里面渗透考察【转化思想】与【等量代换】思想。【数学的表达】有学生设CM为X(主动设变量X,说明学生有符号意识),求得X的范围,并用X去表示MP,最终得出:MP是关于X的函数。这叫【用数学的语言“函数表达式“来表达】
5、。【得分情况及区分度】譬如:答对学生人数约15%,起到把关题的作用。【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几何直观等素养的培养。动态最值问题,除了要引导学生发现“运动中不变的数量、数量关系或位置关系”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运动过程中,在哪里存在最值,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求出最值。有时还需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出来。【给听众老师们的问题】设计题目数据,也是一门学问。这里,留一个小问题给大家思考:本题中,设计的数据满足什么条件,不会出现“垂线段时最小”的情况呢?设计的数据满足什么条件,又出现了“垂线段时最小”的情况呢?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报告完毕!然后就是交流阶段正如,常州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万荣庆主任所说:“核心素养,并非无中生有,也是从大量的案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核心素养】结合【三会】,教师教学就有了【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