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9课讲稿.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0269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19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上第19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上第19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上第19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上第19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第19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19课讲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七上第19课讲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把这个单元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这个单元我们学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么,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八个字,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本单元我们是从东汉末年学起,东汉末年分三国,哪三国?魏、蜀、吴。三国尽归司马氏,266年,司马炎建立了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全国统一,但是西晋的统一非常短暂,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之后,北方进入了什么时期?十六国时期,南方则进入东晋统治时期。四世纪后期,哪一个政权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但是前秦在北方的统治也很短暂肥水之战后,前秦

2、土崩瓦解,北方又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又进入了什么时期呢?北朝时期。而南方在东晋灭亡之后就进入了南朝时期。南朝包括四个朝代,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宋、齐、梁、陈。而北方则被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完成了统一呢?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到的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关于北魏,我们在上节课的知识拓展部分已经学过了,北魏后面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所灭,西魏则被北周所灭,最后北齐又被北周吞并,这五个政权我们历史上称之为北朝。南北朝全最终被隋朝统一,中国古代历史也就进入到了隋唐时期。这是我们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二、讲授新课关于北魏以及北朝的内容,我们将分成三个篇章展开学习。首先学习第一个篇章,。顾

3、名思义,我们要学一场著名的战役,测水之战。课本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泗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一方是前秦,另一方是东晋。课本上还说到了,强大后的前秦,疆域十分辽阔。大概,的疆域范围是什么?,。那么对照这个地图,显而易见,前秦的势力范围已经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因此,涧水之战顺势爆发。沈水之战爆发的时间,画出来。关于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简单了解一下,在观看过程中,要注意视频里提到的与泥水之战相关的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4个成语在我们的课前导入部分就有,画下来,选择题遇到的话,要知道它们和泗水之战相关。紧接着,我们结合着表格归纳一下北水之战的相

4、关知识。时间,交战双方,结果谁赢了?,。战争的特点,很明显,这又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多少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我们用一个表格梳理一下,。回到泥水之战这个表格,和;肥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有4个,分别是,。关于这场战役的影响,我们要从交战双方,两个角度去分析。先说前秦,在课本94页有提到,一起读一读,。那么对东晋有何影响?我们之前学过,课本往前翻到90页,一起读一读,。归纳完了,我们就要总结战争的经验,东晋为何能在泗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对于类似于这样分析战争结果经验的问题,同学们要记住,我们一定要分两个角度去思考答题。一方面我们要分析战胜的一方具备什么优势促成了他的成功;另

5、一方面我们要分析战败的一方存在哪些问题导致了他的失败。那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前秦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我们刚才看的视频,不难得出,苻坚其人仗着自己人多,所以就,。再看这个表格,从细节中观察一下,民族关系和前秦的战败有什么联系?首先,在作战之前,苻坚,这说明这些士兵是被迫的,本身并没有打仗的意愿。其次,在作战期间,前秦,这说明这支军队没有什么斗志。最后,在作战结束后,这说明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没有什么认同感。由此,这说明前秦,。除此以外,刚才也说到了,前秦的八十多万大军很多都是通过强征过来的,强征的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是氐族人,还有很多是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假如你是鲜卑族的,某天你睡

6、觉睡得好好的,突然有一群人闯进你家里把你捆起来,扔到战场上和敌人拼命,你会不会反抗?当然是反抗啦!天呐,我是鲜卑族的耶,凭什么要给你们氐族卖命啊?那鲜卑族的人反抗氐族,也就导致了民族矛盾激化。北方这么多少数民族,民族矛盾肯定不止这一个,而前秦在统治期间虽然利用王猛改革缓解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期,但却忽视了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因此,导致前秦在涧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还有,。再看另一个角度,东晋有哪些因素促进了它的胜利呢?对应前秦的不足,可以得出,。那么,根据这些原因,我们再想一想,沈水之战的结果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好,以上这些就是肥水之战的全部内容。记笔记。记完之后,我们紧接着来学习第二个篇章,

7、。我们要学谁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把这个小标题重点标注一下。咱们第四单元有两大知识点经常考,一个是上一节课学的江南地区的开发,另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看课本第一段,找出北魏是由哪一个民族建立的?,。鲜卑族的拓跋部在四世纪后期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有一首诗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也是鲜卑族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再接着看课本,左边这幅地图就是当时全国政权对峙的形势图,在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北魏它主要集中在北方,也就是黄河流域。那我们回忆一下,三国以来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哪些?也就是统一北方的政权有哪些?,这5个政权先后统一了黄河流域。那么,如

8、果有题目问,三国以来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目前我们学到的只有前秦和北魏这两个是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统一了北方。前秦哪个民族?氐族。北魏哪个民族?鲜卑族。以上这一段便是改革的第一条背景。接着看课本,意思就是当时的北方出现了一种怎样的趋势?对,民族交融。但是呢,由于鲜卑族的拓跋部内迁比较晚,民族交融这种好事被他错过了。我们来看这份表格,快速浏览一下,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鲜卑族相对汉族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再来看这则材料,快速浏览一下,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又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呢?简单来说,就是北方那些汉族人对于落后的鲜卑族管自己,服不服?非常不服,所以他们要起义。这就是课本上说的,

9、。这一段便是改革的第二条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摆在鲜卑族统治者面前就只有一条路了,我们要变得更强大,怎么变得更强大?惟有变法改革和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我们才能变得更强大,才能统治北方。于是,孝文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接下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孝文帝改革分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就在课本95页第一行,画出来。我们来看这幅地图,北魏的都城一开始在哪?在这儿,这个地方叫平城,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补充笔记。那么,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平城的地理位置太偏北了。一方面,越往北,纬度越高,气候就越冷,就不适合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

10、。另一方面,平城太靠北距离中原地区较远,就不利于北魏的统治。所以基于这两个因素的考虑,孝文帝就决定把都城迁到中原的古都城洛阳。这里有一个常考的材料,我们一起看一看,。那么,根据这段材料,结合刚才的分析,可以得出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什么?,。补充笔记。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个材料,自己看吧。看完之后,思考: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完全达到了。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得出迁都洛阳的意义。一起读一下,。这就说明,迁都洛阳这一条改革措施不仅仅只是,。那么,说到洛阳,回忆一下,。记笔记。记完之后,接着看课本那一段的第二行,画出来,这就是孝文帝改革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具体有哪些措施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读

11、完之后,我们逐条来分析。先看这段材料,北语指的是鲜卑语,正音指的就是汉语,。所以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一条汉化措施?第一条措施,。第二条,看这两幅图,左边这幅图,可以看出来画面上的人物都穿着宽袍大袖,这是我们汉服的典型特征,再看右边的这幅对比图,可以发现鲜卑族服饰和汉服已经比较相似了。那么,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一条措施?第二条措施,。接着来看表格,这个表格太简单了,很明显体现哪一条措施?第三条措施,。在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我标红的部分,孝文帝把拓跋这个姓氏改成了元。为什么要改成元?看材料,因此,我们通常也把北魏称之为“元魏”。注意和之前学过的曹魏区分。如果考试看到了这个材料,我们要知道这是

12、在考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汉姓。顺便来做一道题。选什么?对,选B。接着再来看这个材料,快速浏览一下,这体现了哪一条汉化措施?第四条措施,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我们概括成三个字,。关于这一条措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这样写道,这就说明通汉婚这条措施加速了民族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除了刚刚学到的四条措施,其实还有一条,虽然书上没有列举出来,但是我们得知道。其实很简单,北魏孝文帝这个皇帝名称是少数民族自带的吗?不是,是我们汉族创立的皇帝制度,除了学习皇帝制度,孝文帝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原汉族,直接沿用了汉族原有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条文。因此,第五条措施就是,。补充笔记。补充完,我

13、们再根据刚才那些材料的分析,归纳一下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意义,主要有三点,分别是,。记笔记。记完之后,我们再把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改革分两大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梳理完,我们接着来看这个材料,快速浏览一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孝文帝改革有怎样的影响?可以在课本上找一找对应的句子,一起读一读,。画下来,然后在旁边再补充一句影响,。这句话实际上也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性质,什么性质?对,封建性质。建议大家在94页小标题旁边补充一下,孝文帝改革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这也不是我们这本书第一次学封建性质的改革了,之前还学过哪一次改革也是封建限制的?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14、都是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期末考试可能会把这两次改革放在一起对比考察。如果问到这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你们就可以写改革是国家强大的动力,改革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等等。说完了孝文帝改革,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课本95页的相关史事,看完了就思考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北魏统一了北方之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趋势,在民族交融的大背景之下,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分两方面,第一是迁都洛阳,第二是汉化措施。通过改革又促进了民族交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此,更深刻的原因就在于北魏的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大趋势,这也是改革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们之前学商鞅变法的时候,还给同学们分析过

15、,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孝文帝改革亦是如此。咱们古今中外的所有改革,只要成功了,根本原因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果失败了,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一样的道理。考试还经常考这道题,来看一看。我们现在有56个民族,但是没有鲜卑族,这说明经过汉化改革,鲜卑族就逐渐消亡了。那你认为这场改革值不值?答案肯定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因为,。即便鲜卑族没有了,但是这场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这就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改革。那么,我们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一句话足矣。孝文帝改革也对应了马克思的这段话,。了解即可。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第三篇章,。在这一篇章中,我们主要学习北

16、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我们结合着表格来看一看民族交融的表现,主要有这么四个方面。第一方面,在生产生活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是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课本上是这么说的,。我们可以看一看相关的图片,。看完这几组图片,相信同学们也能够深刻感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接着看表格,第二方面,在政治制度上,民族交融有什么表现?课本上说了,当时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与汉族土人合作,。那么,第三方面,在文化交流上,课本接着看下一段,比如,。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敕勒歌吗?敕勒歌一开始是敕勒语写的,后来敕勒人和鲜卑人交流多了,就把那首敕勒歌翻译成了鲜卑语。后面鲜卑人和汉人接触多了,它又被翻译成汉语,然后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这一段的最后,就是第四方面,在民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