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5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53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目录引言11幼儿的心理健康12幼儿心理问题成因中的父母教育因素22.1 过渡溺爱22.2 粗暴管教22.3 引导不当32.4 家庭结构的残缺33建议和对策33.1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33.2 掌握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43.3 培养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关键53.4 父母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6结束语6参考文献8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1幼儿的心理健康通常而言,心理健康反映
2、的是心理调节能力和人的发展水平,即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长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综合反映的良好态势。我国学者广泛认为不能将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婴幼儿等同,婴幼儿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理健康有其独特的方面。在家庭、社区和环境中,基于儿童的文化期望,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表达情感体验、调节和安全,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探索环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不仅对家庭,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着影响。本文所指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到与年龄相适应的阶段正常水平,活泼开朗,对外界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整体保持心情开阔,乐观向上、没有心理障碍,能迅速融入集体环境中。2幼儿心理问题成因中的父母
3、教育因素进入21世纪,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虽然教育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极高,然而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作为支撑。而且,很多父母将幼儿的教育过多的寄托到幼儿园方面,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严重。部分父母把事业视为家庭的重心,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短,给予孩子的关怀非常少,更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他们普遍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给他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在这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幸福感不高,而且很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严重的厌世情节,心理问题严重。还存在一些家庭,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极差,父母被迫在家外工作,
4、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自制力,甚至造成巨大的人格缺陷,长大后容易犯罪。笔者对造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做了如下归纳:2.1 过渡溺爱现在人生活条件变好,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过度保护和宠爱,把本身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插手做了,让孩子失去自理能力,导致孩子永远依赖大人,且形成懒惰的坏习惯。他们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的工作和劳动成果,不能吃苦,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长此以往,幼儿会骄横不讲道理,性格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不懂得妥协和宽容他人,不收敛自己的脾气,使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2.2 粗暴管教溺爱孩子固然不对,然而不
5、考虑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管教方法粗暴,动辄打骂。很多父母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不科学的育儿老化,对孩子不苟言笑,特别严厉,施加高压政策。这样会导致孩子人格的缺陷。具体体现在,孩子成长以后与人交流发生分歧时不懂得协商解决,采用暴力或者谩骂的方式;其次,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和谈心,感觉不到家的温暖,导致自身冷漠,对外界人与事物失去兴趣。2.3 引导不当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一只母鸡都能做的事。”每个父母都有爱孩子的本能,那么如何把这种爱转化为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行为呢,盲目溺爱宠爱,最终受害的会是孩子;粗暴管教,反而会失去初中,引发家庭关系紧张。作为家长,不仅需要对孩子的关爱,还
6、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国很多家庭,由于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道德感低下,缺乏责任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灌输部分错误的知识,诸如,小孩子打架,你不能吃亏,打赢才是对的。当孩子会认得几个字,几首诗就当着孩子面,夸张炫耀自己的孩子,和别的父母攀比。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容易形成傲慢、盛气凌人、固执己见的个性等。2.4 家庭结构的残缺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应该是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的形成与不良的环境有关,而破碎的家庭往往是儿童心理异常发展的温床。大多数单亲家庭缺乏父亲或者母亲教育功能,缺乏温馨的家
7、庭氛围,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感到空虚、孤独、焦虑、情绪激动和神经过敏等。3建议和对策3.1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幼儿的良好心理水平,应该从小培养。我国很多父母因为教育体系的缘故,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了对孩子个性和道德方面的培养,甚至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导致很多孩子虽然很会智力发展健全,却在个性上不懂谦让,道德观比较冷漠,甚至有很多心理问题,这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笔者认为,父母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心理为重点,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确立现代的成才观和评价观,重视孩子对自身参与性评价,重视
8、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全面科学评价,定准期望目标,因材施教。对孩子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不能过度宠爱,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锻炼他们动手的能力,给予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是未来成功的重要源泉。孩子从小就吃一点苦,是为了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能经受住各种艰苦条件。因此,我们鼓励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让孩子们“吃些苦”,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苦难教育,不单单只是口头上的,不只是告诉孩子们“忆苦思甜”的故事,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实践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解诸如农民伯伯工作的不易,避免孩子娇身冠养,不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心理素质极差,遇到一点点
9、不开心或者困难,只知道哭,而不知道自己动手解决。同时,吃苦也有利于培养儿童坚毅勇敢的品质,有利于幼儿心志坚定。为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家长应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去体验孩子的情感世界,不要觉得孩子小、认知水平差而事事替孩子做主,也要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情绪产生,经常与其交流、谈话,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加强对子女的精神关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多情感的沟通,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3.2 掌握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幼儿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而家长又是幼儿成长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责任心的状况对子女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行为将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父母在
10、日常生活中,应该讲道德,讲文明。积极面对遇到的困难,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可以引导自己的孩子尊重并孝顺父母;假设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和谐的相处,会在孩子未来的家庭生中给予极大的帮助,形成正确、健康的婚姻观念;父母与孩子经常沟通,积极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形成的,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父母应对幼儿要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爱。平时注意对待幼儿的言论、行为方式,尽量不要使幼儿产生优越感,努力使幼儿觉得和其他人是平等的,做到这一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是关键。父母还要对幼儿以说服为主,尽量不要暴力教育。现在很多家长知道暴力不对,很多家长对幼儿的惩罚改为变相的关小
11、黑屋,冷暴力等,或者打击孩子。比如,和隔壁的某某比,你真是太令人失望了;或者,如果你今天不写完作业,就不许睡;你这次考试如果不是第一名就没有压岁钱等等不当言论。父母认为如果对幼儿不进行这种惩罚,会显得自己没有威信,幼儿会越来越胡闹,难以管教。实际上这属于父母没有认真分析孩子的个性,没有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按照自己的期望,一味的施加给孩子,不听他话的便惩罚。这对于幼儿来说,会导致对自己失去信息,悲观失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胡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少用说教语气,可以用讲故事或其他方法,把道理灌输其中;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及时纠正;对幼儿的负面情绪,及时疏通,爱的本质是要
12、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关心幼儿、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耐心和宽容。3.3 培养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关键夫妻之间,如果有不同意见,应该保持理性,态度温和商量着解决。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夫妻和谐的时刻感染着孩子,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爱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如果情绪冲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得脸红脖子粗。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心情不愉快,而找孩子发脾气。即便夫妻离婚了,也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父母正面的形象,且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孩子的内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需要给予爱和安全感。
13、孩子只有被给予了爱,才有能力爱别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建设中国的光荣使命。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家庭,也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爱,三位一体,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成长学习环境。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维持家庭和睦的要素。作为家长,必须了解和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做好儿童教育工作,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父母应该多多和孩子相处,陪伴孩子。即便工作繁忙,回家后,家长也要尽可能多地照顾和陪伴孩子,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本身就会伴随孤单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例如,与孩子吃饭十分重要,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全心全意地为陪伴孩子们玩耍,
14、而不是不断地在家庭中继续扮演老师的角色,把家变成另一个学校。家长不仅要了解自己是父亲、家长的角色,更要了解自己需要教会孩子什么,除了知识,孩子进入社会的自理和社交能力十分重要,孩子也有责任分担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不应该过度溺爱,让孩子失去自理能力。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尊重大人,大人也同样尊重他们。孩子虽然小,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思想状况的变化。尤其是幼儿,很多时候会做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和他讲道理很多时候他们也不同,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有耐心,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粗暴禁止。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去理解,用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愿意
15、和父母交流。父母应该以全面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发展和培养健康的爱好,使他们成为健康、聪明、快乐、理想、有道德的人。3.4 父母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程度也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比方说家长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小事生气、暴躁、发脾气,会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压抑,这种氛围会直接传递给幼儿,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恐惧、担心害怕、情绪负面消沉,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内向,害怕和人接触,甚至形成心理阴影,影响孩子的成长。反之,若父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正面情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个性良好,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孩子活泼开朗,乐于和父母交流,更加有勇气。
16、基于以上原因,要使幼儿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需要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不要在幼儿面前发脾气,争吵谩骂甚至动手,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应积极学习并且掌握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增强自身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当有负面情绪时,可通过以下途径,把注意力从不高兴的事情上挪开,参加部分自己喜欢的户外活动,或者多与人交流、倾诉,自我调整心理。试着保持乐观,保持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会调节神经和内分泌,促进大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强人们的健康。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联系,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在家庭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各种心理危机。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方法干预儿童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