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报告会参加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收看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百”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报告会参加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收看心得体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双百”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收看心得体会7月22日上午,我收听收看了2022年“双百”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的直播活动,通过观看报告活动,使我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懂得了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重要性。出席会议的有王晨邹晓东、张明启、罗东川、马晓勇等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同志作出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重要报告。报告指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坚持中国特色社
2、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不是西方的法治,也不是中国传统法家的法治。还不是前苏联式的法治,更不是民国时期的法治。这个法治是当下中国的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法制,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法治,除了包括立法之外,重点在于强调法治的实施。是习近平法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法制思想法理表达的理论精华,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1)法治体系的概念(2)法治体系与法治道路的关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
3、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5)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概念的结构。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真谛,揭示了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必须从严。报告同时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从1928年在井冈山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开始,到改革开放以后探索建立并完善了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工会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我们党和人民在一张白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体系,有力保障和推动
4、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明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郑重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向哪里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论述,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政治准绳。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不
5、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全面深化法治体系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法治建设。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作出全面部署。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制体系确立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
6、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重大成就:一、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和世界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创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
7、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新的事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体系性等鲜明特征。蕴含着深邃的政理法理学理哲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
8、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重大成就是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全面提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全面依法治国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党的18大以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法治各领域得到全面落实。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以形成制度性安排。在宪法总纲中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条款。党的领导第一次进入到宪法的正文当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写入党章。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
9、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行了部署。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对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党领导政法的方式和方法。试点实施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确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通过这些重大举措,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各方面。党运用法治方式
10、领导和治理国家能力显著增强。第三个重大成就是宪法实施和监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实施宪法。党的18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宪法实施和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进行宪法第五次修改,设立了宪法监督的专门机构,加强了和谐性审查机制建设,制定国歌法,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法,完善了国家形象。纠正了个别省份和地区的拉票贿选案,创造性地解决了地方人大常委会因故无法召开会议履职的法治危机,上述制度建设和重大实践举措具有原创性。我国宪法实施与监
11、督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佳状态,达到了历史新高度。第四个重大成就、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日益科学完善。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在法律体系中地位重要,经济社会生活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法律相继制定和修改。着力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这三个领域里边的立法。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加快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立法。坚持依法治军,深入推进军事制度政策改革,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民法典的问世,它是新中国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是能够走向世界,并与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民法典相媲美的中国法典,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同时党中央强调,
12、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这是我们党在法制体系建设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五、法治领域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整治执法不规范获得很大成效。坚持全面普法,全面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根基,为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对法治领域全面改革。把司法体制改革作为重点。优化思法制全配置,破除司法权地方化,行政化,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逐步确立。符合法治工作规律的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和责任体系改革
13、和建设,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检查公益诉讼制度和认罪认罚存款制度。依法废止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制度,制定实施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依法纠正了呼格吉勒图,聂树斌,张文综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执行难问题。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建设司法体制改革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增强了对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信任,以及对我国法治不断进步的信心。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十八大后,中央连续出台了两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出
14、新步伐。部署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和两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形成法治政府建设两手抓的推进机制。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整治执法不规范,乱作为等问题取得很大成效,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普遍提高。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据世界银行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我国排名显著提升。已从先
15、前的第78位提升到最新排名的第31位。第六个重大成就是,国家安全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党的十八大前是国家安全的立法,基本上局限于传统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后,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国家安全立法,先后制定修改了反间谍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国家情报法和安全法、国防交通法、生物安全法、海警法、反外国制裁法、陆地国界法等,补齐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法律短板。以国家安全法为基础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并实施
16、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实现香港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法治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个重大成就使反腐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反腐败工作,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中央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出重拳,下猛药,强力反腐。治标为治本,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更加注重制度防腐和反腐惩腐。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惩治震慑,制度制约,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修改宪法、置顶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等重要法律。制定修改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等。形成完善的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对所有公权力行使者监督的全覆盖,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