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十二五”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迈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人民满意、社会认同、世界瞩目。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
2、进程曲折艰难。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混沌的情况,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宏观政策稳、微观政策活、社会政策托底,坚持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导向作用、投资消费促进政策的关键作用、财政货币政策主要手段的作用,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协调配合,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2001-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2014年的年均8.8%,速度看起来比以
3、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同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危机后,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年均增长分别只有L1%、0.1%、0.7%,新兴经济体中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分别也只有3.6%、3.0%、1.3%6.9%0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下跌,股市汇市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并在不同市场之间共振回馈,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上半年我国依然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而不是风险源。(二)经
4、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201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了53.1%。从需求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2014年消费率提高到了51.2%,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50.2%。从供给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2014年服务
5、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48.9%。从城乡区域结构看,城乡间、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三)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十二五”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跨步增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提高,在第一阵营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2位。2010年底我国GDP总量刚刚超过日本,而现在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领先优势十分明显。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1制造大国之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从科技实力
6、看,科技经费投入规模位居世界第2位,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1位。从设施看,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自2009年起超过日本,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自2012年起超过美国,均稳居世界第1位;4G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均位居世界第1位。从国际竞争力看,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自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1位;双向投资接近平衡,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首次位居世界第1位;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自2012年起稳居世界第3位,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人民福祉大幅增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增长建立在就业基本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
7、上,不断健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城乡就业形势稳定李克强总理曾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完善了新时期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I、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等措施,使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截至今年8月,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071万人,“十二五”规划新增就业4500万人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劳动关
8、系更加和谐,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稳步推进。(二)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国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调整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和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十二五”前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快于8.0%的GDP增速,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1%;全社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
9、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75倍,基尼系数缩小到O469o(三)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增加居民消费品供给,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十二五”以来,居民养老得到改善,养老服务机构增加到3.3万个。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降低,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7.7%0居民旅游大幅增多,201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亿人次,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房车营地、邮轮游艇等新型旅游业态层出不穷。居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2014年
10、我国电影生产居世界第3位,电视剧产量居世界第1位,图书出版增加到45万种。今年上半年,居民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支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3%、14.8%。(四)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强化“十二五”的一个创新,是首次制定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残疾人服务等9领域44类80项服务项目。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予以重点保障或兜底提供,人民群众上学、就医、享受文化生活等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得到维护。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增强,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
11、健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广播电视村村通、国家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县级公共图书馆2712个、文化馆29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4万个、村文化室35.6万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达到2780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提高到70元/月;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3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推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大幅增加
12、,覆盖面快速提高。(五)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增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管理新模式,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广泛发挥,社会组织数量达到50.6万个。互联网普及和新媒体发展使信息获取和意见表达更为便捷,社会交互影响力增强。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成长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
13、中高端水平的基础。“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场倒逼和政策弓I领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产业重大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新旧动力有序转换,长期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长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万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11连增”;今年夏粮增收,全年有望实现“12连增”。强化水利灌排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4亿亩、占比超过52%,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
14、能力得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步伐加快,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28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万家,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例超过45%,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彰显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二五”前4年,累计淘汰钢铁落后产能7700万吨、水泥6亿吨、电解铝169万吨,提前1年完成了
15、“十二五”任务。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2014年,随着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在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制造业中,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掀起了一场“机相换人”的浪潮,不但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顺应世界产业发展潮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制定“中国制造2025”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力求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三)服务业
16、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服务业取得大发展,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自2012年起超过二产,成为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维持市场地位、产业越来越趋向服务弓I领制造的新趋势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才服务和品牌培育等产业规模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得到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牵引的电子商务、产品定制和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56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0.63%,家庭服务、旅游服务、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所改善。(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由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兴产业大量涌现,经济新增长点生机显现、千枝展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