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9663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省司法救助制度共五篇(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苏政法(2014)25号各市委政法委、财政局、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现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贯彻落实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报告省委政法委、省财政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中共XX省委政法委员会XX省财政厅XX省高级人民法院XX省人民检察院XX省公安厅XX省司法厅2014年5月4日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

2、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司法过程中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央政法委、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中政委(2014)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义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保障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随着越来越多的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一些刑事犯罪案件、民事侵权案件,因案件无法侦破、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或赔偿能力不足

3、,致使受害人及其近亲属依法得不到有效赔偿,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不断增多。有的由此引发当事人反复申诉上访甚至酿成极端事件,损害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权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有效缓解当事人的生活困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司法救助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救助资金保障不到位、对象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亟待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司法救助工作指明了方向。

4、实现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既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司法的权威和公信。二、国家司法救助的基本原则国家司法救助,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辅助性救助。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特定案件当事人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进行一次性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渠道解决。坚持公正救助。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

5、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防止因救助不公引发新的矛盾。一一坚持公正救助。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防止因救助不公引发新的矛盾。一一坚持及时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办案机关应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确保及早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属地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不论其户籍在本地或外地,原则上都由案件管辖地负责救助。司法救助以市、县(市、区)两级救助为主。对于涉及一审、二审、再审等多个审判程序的案件,以一审法院救助为主。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案件以及疑难复杂、救助数额较大的案件,由上级政法部门或上级政法委牵头

6、实施共同救助。三、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对以下人员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应当予以救助:(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伤或严重残疾,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

7、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五)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六)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七)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八)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涉法涉诉信访人,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息诉息访的,可参照执行。申请国家司法救助人员,具有以下

8、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查明犯罪事实的;故意作虚伪陈述或者伪造证据,妨害刑事诉讼的;在诉讼中主动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拒绝加害责任人及其近亲属赔偿的;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所导致的;通过社会救助措施,已经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的。对社会组织、法人,不予救助。四、国家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标准(一)救助方式。国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为主要方式。同时,与思想疏导、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积极探索建立刑事案件伤员急救“绿色通道、对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被害人实施心理治疗、对行动不便的受害人提供社工帮助等多种救助方式,进一步增强救助效果

9、。(二)救助标准。各市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三)救助金额。确定救助资金具体数额,要综合考虑救助对象实际遭受的损害后果、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等。五、国家司法救助程序使用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应当严格遵循以下程序:(一)告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过程中,对

10、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告知其有权提出救助申请。(二)申请。救助申请由当事人向办案机关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条件的近亲属提出。申请一般采取书面形式。确有困难,不能提供书面申请的,可以采用口头方式。申请人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1、救助申请书;2、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3、实际损害后果证明;4、生活困难证明;5、其他与申请救助有关的证明材料。生活困难证明,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所在单位出具。生活困难证明应当如实载明申请人的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人均收入等具体情况。(三)审核。办案机关应当认真核实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综合相关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

11、提出是否给予救助和具体救助金额的意见。拟给予救助的,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审定。决定不予救助的,及时将审核意见告知当事人,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四)审批。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成立由党委政法委、财政、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司法救助工作审核小组,负责对办案机关提请的救助案件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党委政法委领导批准。审核审批意见应在收到办案机关报送救助材料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小组主要审核以下内容:1、救助对象和条件的把握是否适当、平衡;2、救助的标准把握是否得当;3、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是否存在重复救助;4、涉法涉诉信访人愿意接受救助的,是否签订了息诉停访协议并认真履行。(五)

12、发放。对批准同意的,财政部门应及时将救助资金拨付办案机关。办案机关在收到拨付款后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救助资金。对急需医疗救治等特殊情况,办案机关可以依据救助标准,先行垫付救助资金,救助后及时补办审批手续。六、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一)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筹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资金筹措方式。各级政府应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切实给予保障。已经建立的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涉法涉诉信访救助资金等专项资金,统一合并为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省财政结合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对各地所需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予以适当补助。同时,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拓

13、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二)资金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管好、用好救助资金。政法各单位在下一年度1月底前,向本地司法救助领导小组报送上一年度救助资金发放的明细情况,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救助资金的,应当告知救助的具体对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三)责任追究。各级党委政法委每年会同财政部门对政法部门上一年度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抽查救助资金申领是否符合规定、发放是否及时到位。发现案情不真实、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截留、侵占、私分或者挪用国

14、家司法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发放国家司法救助资金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骗取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相关人员,严格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并追回救助资金。七、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明确工作机构。各地成立由党委政法委牵头,财政和政法各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国家司法救助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国家司法救助的制度规范和配套措施,测算资金需求,定期检查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政法各单位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救助工作。(二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政法各单位按照职责范围和案件管辖分工,分别对救助申请进行审核。已经救助的案件需移送下一办案环节

15、或其他政法单位的,办案机关应将国家司法救助有关材料随案卷一并移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相关政法部门司法救助信息共享。(三)建立衔接机制。对于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就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查并减免相关诉讼费用,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困难群众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对于未纳入国家司法救助范围或者实施国家司法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办案机关协调其户籍所在地有关部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四)制定实施办法。各市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制定本地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确保救助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充分发挥救助效能。各市的实施办法,在本实施意见下发3个月之内,报省委政法委员会、省财政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备案。各市委政法委、财政局自2015年起,每年2月15日前,将本地区上一年度执行司法救助情况,分别报省委政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本实施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劳动法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