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9578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S_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ICS 13.020CCS C 51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00032023环境健康名词术语Terminologyforenvironmentalhealth20237 27 5 发布2024-05-01实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基础术语14环境流行病学45环境毒理学56大气与健康67气候变化与健康78水体与健康89饮用水与健康910 土壤与健康1111 住宅与健康1212家用化学品与健康1413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与健康1514城乡规划与健康1515环境相关疾病1716环境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1917新发传染病及其卫生防护2018突发环境事

2、件及其应急处理21参考文献22索弓I231/A刖S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新彪、屈卫东、程义斌、黄靖、杨迪、赵岩、薛丽君、陈梦圆、赵悻彤。环境健康名词术语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环境健康领域常用的名词术语。本文件适用于环境健康的管理、科研及教学等相关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基础术语3.1环境environment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存在,包括围绕人类的空间及其中的自

3、然和社会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源:GB/T240012016,3.2.1,有修改3.2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自然环境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组成部分,包括大气、水、土壤以及所有生物体。3.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Ifactor环境介质(3.2)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组成成分,包括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和有益因素。它们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3.4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污染物,使得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高于环境中浓度的

4、现象。3.5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由于同一食物链上各级生物的生物富集(3.4)作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1.6自净作用self-purification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受污染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和土壤)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1.7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sanitation为改善环境质量与卫生状况,预防与减少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对环境(3.1)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的研究与实践。1.8环境健康学environmentalhealthscience以环境卫生(3.7)为基础,通过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

5、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心理因素与人群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对人群健康有益的环境因素,消除或改善有害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1.9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IpolIutant改变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生存或造成生态环境平衡紊乱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物质。3.10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Iutant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3.11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Iutant在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下,排入环境的一

6、次污染物(3.10)发生变化后形成与其理化性质和毒性不同的新污染物。1.12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影响,改变生物体及其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并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一类外源性化学物或化学混合物。3.13暴露exposure个体接触一定浓度的环境因素并达到一定接触时间的过程。3 .14外剂量externaIdose外暴露剂量人群或个体接触环境介质(3.2)中某种环境因素(3.3)的浓度或含量,与暴露特征(如暴露时间、途径、强度等)有关。3.15内剂量int

7、ernaldose内暴露剂量通过测定生物样本(血液、尿液、毛发等)中环境因素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确定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吸收进入体内的环境因素浓度或含量。4 .16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Iyeffectivedose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作用部位,并与健康效应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浓度或含量。3.17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暴露剂量-效应关系环境因素剂量与个体或群体健康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3.18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环境因素剂量与群体中某种健康效应人数所

8、占比例之间的关系。3.19生物标志biomarker;biologicalmarker生物体内指示环境因素或其健康效应存在及其特征的可测定的指标。3.20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暴露于环境因素后,机体内可测定的与暴露量有关的指标。包括暴露后一段时间内生物样本中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指标(内剂量生物标志),以及暴露后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亚细胞或分子等作用部位的污染物或其反应产物的指标(生物有效剂量生物标志)。3.21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ofeffect暴露于环境因素后,机体可测定的反映生理、生化、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反映环境因素对机体

9、影响的生物标志(3.19)o3.22易感性生物标志biomarkerofsusceptibiIity暴露于某种特定环境因素后,能够指示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反应能力的指标,反映机体对环境因素反应差异的生物标志(3.19)o3.23人体生物监测humanbiomonitoring定期(有计划)地采集人体生物样本(血液、尿液、毛发等),测定其中的生物标志(3.19),以评估环境因素的人群暴露水平和健康影响。3.24易感人群susceptiblepopulation对环境因素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注:与一般人群相比,易感人群在更低的暴露剂量下出现健康效应;或在相同的环境因素水平下,易感人群中

10、出现某种健康效应的率更高。3.25高危人群highriskpopulation环境有害因素暴露后,出现某种健康风险较大的人群,包括高暴露人群和易感人群(3.24)。3.26易感基因susceptiblegene在环境因素刺激下,能够编码遗传性疾病或获得疾病易感性的基因。3.27基因-环境交互作用gene-environmentinteraction机体基因表达与外界环境暴露因素在疾病或健康效应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3.28环境健康促进environmentaIhealthpromotion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环境健康的责任,共同维

11、护和促进环境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3. 29环境健康教育environmentaIhealtheducation运用教育的手段,帮助个体、群体掌握环境健康知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积极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消除或改善环境的有害因素,采取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及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4环境流行病学4. 1环境流行病学environmentsIepidemiology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是环境健康学(3.8)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4.2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epidemiology通过在特定人

12、群中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及处理数据等来客观地描述疾病、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在人群、时间和空间方面分布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4.3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epidemioIogy根据所假设的病因或环境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说的研究方法。4.4病例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study病例交互研究以每个病例发病前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作为“对照”时间段,将疾病发生时的暴露情况与同一个体“对照”时间段的暴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4.5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sIepidemiology干预实验interventiontrial根据研

13、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处理因素,然后追踪观察处理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定处理因素效果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4.6定组研究panelstudy在短时间内的不同时点,对同一组个体(通常样本量较小)进行前瞻性重复暴露和健康效应测量的环境暴露短期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4.7空间流行病学spatialepidemiology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描述和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4.8时间序列分析timeseriesanalysis研究某一时间段

14、暴露和结局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分析时,暴露和结局变量均为同一时间单位上的累积测量数值,每一个变量的测量构成一个时间序列。4.9交互作用interactioneffect一个因素各个水平之间反应量的差异随其他因素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现象。4.10混杂因素confoundingfactor能够掩盖或夸大某暴露因素的健康效应、与暴露因素和健康效应均有关联的外来因素。4.11健康效应谱spectrumofheaItheffect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健康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5环境毒理学5.1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ItoxicoIogy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有

15、害因素对机体(尤其是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是环境健康学(3.8)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5.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外源性化学物在体内的组织或器官中经多种酶的作用转化成代谢产物,导致这些外源性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它们的生物效应强度和性质、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速度的过程。5.3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effect某些环境毒物在高剂量时对生物产生抑制效应、低剂量时产生刺激效应,并且其剂量-反应关系(3.18)为双相曲线的现象。5.4代偿compensation机体的某些器官因环境有害因素的作用受损后,机体调动未受损部分及有关的器官、组织或细胞来替代或补偿受损的代谢和功能,使体内建立新平衡的过程。5.5生物半减期biologicalhalf-Iife;tn生物半衰期进入体内的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学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