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S-07-02内部审核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SS-07-02内部审核程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内部审核程序目录1 .目的32 .适用范围33 .职责和术语34 .工作程序34.1 确定审核任务34.2 内审准备44.3 首次会议44.4 现场审核44.5 末次会议54.6 编写审核报告54.7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55 .相关文件错误味定义书签。6 .记录错误味定义书签。1 .目的通过内部审核,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运维服务能力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为管理评审提出依据,实现持续改进。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3 .职责和术语1 .1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工作,审核内部审核计划
2、;选定内审员,任命审核组长;审核内部审核总结报告,向总经理汇报内审情况。3 .2市场部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整理、保存内部审核的有关记录。3. 3审核组长:负责主持内审活动。组织内审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汇总不合格项,填写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编制内部审核总结报告。4. 4内审员:根据内部审核计划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收集并分析与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证据,报审核组长;5. 5受审核部门:对内审工作全力配合,按审核计划参与审核;提供说明文件及记录,介绍体系运行情况;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制定和实施纠正、预防措施。6. 工作程序6.1 确定审核任务6.1.1 内审前一周,市场部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报
3、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内容包括:a.确定内审频次和时机;b.确定内审的要素和范围。6.1.2 若发生下列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增加内审:a.出现重大的事故或客户有严重投诉;b.组织结构或流程发生重大变化;C.即将开展第二、第三方审核前。6.1.3 常规内审每年一次,两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每年对全部活动和各部门至少覆盖一次。6.1.4 特殊情况时追加内审,由市场部提出计划,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6.2 内审准备内审前,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及内审员,组成内审小组。a内审组长要具备内审员资格,全面了解公司ITSS体系运行情况,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b内审员必须具备内审员资格,有一定的表
4、达能力、工作能力且正直的人员。6.2.1 内审组长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对内审员进行分工,内审员不得审核自己部门的工作,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于审核前一周发受审部门。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准则、内审成员及分工、审核时间、具体日程安排等。6.2.2 审楔且长组织内审员学习运维体系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内审员编写内部审核检查表。6.2.3 受审部门经理按计划做好组织安排,做好受审准备。4. 3首次会议4.1.1 参加首次会议人员包括:内审小组全体成员、本公司领导及受审部门负责人。且与会者签到,在内审签到表上签到。4.1.2 首/末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内容包括:a.向受审部门介
5、绍内审成员;b.此次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准则;c.说明内审的日程安排;d.宣布末次会议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e.需要向受审部门澄清或落实的其它问题。4.4现场审核4.4.1 内审员按审核日程安排及检查表进行审核。4.4.2 内审员采用交谈、提问、抽样查阅记录、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做好记录。4.4.3 内审员发现不合格时,应扩大抽样、增加调研深度,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客观证据,并与受审部门经理确认不合格事实。4.4.4 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汇总审核结果:a.内审员汇报现场审核结果;b.内审组长总结审核情况,确定不合格项;C.审核组长按部门、要素汇总不合格项,填写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对管
6、理体系运行情况做出综合分析。4. 5末次会议4.1.1 参加末次会议人员同参加首次会议人员,与会者在内审签到表签到。4.1.2 内审组长主持末次会议内容包括:a向受审部门介绍审核情况,说明不合格项的数量、分类,公布不合格报告;b要求受审部门在不合格报告上签字,并提出受审部门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具体要求;c宣布审核结论。4. 6编写审核报告4.1.1 内审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总结报告,内容包括:a.审核目的、范围;b.小组成员,受审部门及负责人;c.审核日期;d.审核准则;e.对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f.不合格项。5. 6.2内部审核总结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受审部门和有关领导。4.7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4.7.1 受审部门经理组织调查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纠正措施,并明确完成期限。4.7.2 纠正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4.7.3 市场部验证受审部门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有效性,做好验证记录。4.7.4 验证结论内容包括:a.不合格原因分析是否正确;b.纠正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效果;c.纠正措施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