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学院系、所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学院系、所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能源学院(系、所)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高等传热传质理论课程代码:121.502课程类型:口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其它:考核方式:考试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适用层次:口4硕士口博士开课学期:春总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要求:传热学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郭田华教授工程热物理50工程热物理杨昆副教授工程热物理37工程热物理方海生副教授工程热物理33工程热物理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郭田华,博士、教授02年05月现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工程热物理、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研究98年05月02年04月:英国Mancheste
2、r大学博士后,从事核能研究95年08月98年05月:华中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工程热物理、换热效率、核能研究95年01月95年07月:法国巴黎ESPCI大学PMMli实验所博士后,此事计算流体力学研究93年05月95年01月:日本国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特别研究员,从事氢能源研究杨昆:博士,副教授1996年华中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99年于华中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担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2004年至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职博士后;2009年至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
3、e分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传热强化理论与技术、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与技术、太阳能利用理论与技术、生物传热理论与技术。方海生:博士,副教授199709-2002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本科,学士)200209-2005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硕士)200508-200808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机械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博士)200809-201009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201012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申请人2010年12月进校,2011年5月特聘为副教授,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承担科研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
4、项(负责人),教育部博士点新进教师基金1项(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校基金2项(负责人),公司横向1项(负责人),并参与973课题1项(主要成员),以青年骨干正在申请973课题一项。(2)发表文章进校以来,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T2),CrystalGrowth&Design(),JournalofCrystalGrowth(B)等期刊发表多篇SCl论文,其中通讯作者3篇,第一作者3篇。总共发表SCI和EI文章20多篇。(3)教学工作进校后讲授了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传质学、核辐射防护、核电英语等课程。(4)考核及荣誉参与项目获美国能
5、源部R&DToplOO奖。获湖北省2011第二批“楚天学者”称号。2011年综合考核被评为“优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对象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研究生,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等传热、传质问题的分析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分析、解决复杂热科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完普通传热学的基础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的传热传质理论,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一章导热的理论基础 1 1导热基本定律1.2 各向异性材料中的导热1.3 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单值性条件1.4 无量纲形式的导热微分方程1.5 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第二章近似分析解法2.1 导热方程的积分形式2.2 稳态导热问题的
6、积分求解2.3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积分求解第三章导热问题的分析解3.1分离变量法3.2拉普拉斯变换法第四章相变导热4.1 一维相变导热4.2 一维相变导热的准稳态分析4.3 相变导热问题的精确解4.4 相变导热问题的积分解第五章边界层理论5.1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5.2 边界层的相似解5.3 5.3边界层积分方程第六章对流传热与传质6.1 层流换热和湍流换热6.2 自然对流换热6.3对流传质分析第七章热辐射基本概念7-1辐射及热辐射7-2黑体辐射7-3非黑体的热辐射第八章非透明固体表面的热辐射性质8-1概述8-2发射率与吸收率8-3方向性8-4选择性8-5表面状态的影响8-6温度的影响8-7表面的
7、反射特性8-8固体表面热辐射特性的电磁理论简介第九章角系数9-1引言9-2角系数的定义及解析式9-3角系数的代数性质9-4代数分析法9-5求角系数的积分法9-6求角系数的微分法9-7其他方法第十章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10-1引言10-2净热量法10-3杰勃哈特法10-4网络法10-5射线踪迹法10-6应用时计算方法的近似性10-7辐射积分方程解法的简介10-8非漫、灰表面辐射换热计算的特点第十一章工程中一些表面辐射换热计算特点11-1工业炉辐射换热计算特点11-2空腔辐射特性11-3通道的辐射传递11-4热辐射肋片11-5天空辐射能的利用11-6红外辐射加热技术11-7用对流与辐射能量转化来增
8、强换热的技术教材:黄素逸,刘伟,高等工程传热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余其铮,辐射换热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主要参考书:1. M.NecatiOzisk,HeatConduction,JohnWiley&Sons,NewYork,NY,USA,2ndedition,19932. 对流传热与传质,(美)凯斯等著,赵镇南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Thermalradiationheattransfer,RobertSiegel,JohnR.HowelbNewYork:Taylor&Francis,2002.4. Radiationheattransfer,E.M.Sparr
9、ow,R.D.Cess,Washington:HemispherePub.Corp.,1978本课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水平的标志:1、师资方面: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了解国内外教学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具有很强的学科背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同时将邀请海外专家参与课堂教学。2、教学内容方面: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国内外最新相关领域的成果为教学辅助内容。3、教学方式方面:基础知识与最新科学应用结合,参考国外相对轻松的教学气氛,课堂讨论和学生参与教学作为重要的方式,对学生的考核采用综合能力的测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方面:国内经典教材为主,国外经典教材为辅。5、其它:采用双语授课,部分章节采用全英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