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模块第一章教育(单项选择)第一节教育的含义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起源:孟子尽心上第二节教育的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第三节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就存在教育)、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辨析)相对政治经济制度一一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在同样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开展不平衡性,有可能落后或超前3、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教育观点、教育内容等第四节教育起源说神话起源说(非社会性)生物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代表人物
2、: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教育史上第一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非社会性)心理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非社会性)劳动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理论根底:恩格斯从猿到人(社会性)第五节教育的开展原始社会教育:教育无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代社会教育: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组织形式为个别教学制,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别离1奴隶社会:中国夏: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古希腊斯巴达:培养武士雅典:培养和谐开展的人古印度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教育2封建社会:中国宋代教育思想合为四书五经四书一大
3、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一诗、书、礼、易、春秋西方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教育世俗化,教育立法,以法制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20世纪以后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章教育学(单项选择)第一节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一、萌芽阶段:未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中国1孔子:启发教学原那么不愤不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原那么(朱熹总结,原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学思结合原那么;谦虚笃实原那
4、么。2学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f教学原那么:教学相长;启发教学(道而弗牵);预(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渐进)摩(集V体教学);课内外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育作用:教育与政治相关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西方第一个提出启发教学原那么关于“美德是否可教”问题探索2柏拉图:理想国第一个建立高等学府Academy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目的:和谐开展,最高目的追求美德;教育遵循自然;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体、智、德三育。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一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著作。二、独立学科阶段1夸美纽斯
5、:教育学之父C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近代第一部教育著作;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教育适应自然;泛智教育不分等级、不分男女;I第一个提出班级授课制(1632)和学年制。2洛克:英国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3卢梭:法国爱弥儿教育遵循自然;儿童的开展及教育分阶段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那么;,四段教学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建立伦理学和心理学。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段教学论:困难、问
6、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目的:无目的论课程教育:活动教学、从做中学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其他:裴斯泰洛奇一小学学科创始人;康德一将教育搬到大学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阶段苏联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世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探讨教育问题2凯洛夫:教育学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流浪儿、违法者的改造;集体主义教育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探讨教育问题四、近现代教育阶段1赞可夫:教育与开展阐述开展阶段2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活的教育学”核心:人的全面开展3布鲁纳:教育与过程发现教学4布鲁姆:教育目的及分类学掌握学习5瓦根舍因:范例教
7、学范例第三章教育研究方法(单项选择)1观察法:关键字观察2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3实验法:关键字控制自变量4历史法:关键字过程事物发生和开展的过程5行动研究法: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改良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开展(单项选择或辨析)第一节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制约人口:1、人口的数量;2、人口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人口制约教育:1、人口的数量;2、人口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4、人口的流动;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制约教育:1、教育的规模与速度;2、教育结构的变化;3、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制约生产力:1、通过科学知识再生产;2、通过劳动力再生产第三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1、决定教育的目的
8、;2、教育的领导权;3、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制约政治经济制度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1、培养人才;2、促进政治民主;3、传播思想,形成舆论第四节教育与文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传播)、创新学校文化缩影: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或观念文化(核心)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开展(每年必考)第一节人的身心开展理论(单项选择)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性本能是最根本的自然本能格赛尔“双子说”成熟机制,威尔逊“基因复制”霍尔“i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遗传的天才”I董仲舒“性三品论”2、外银论:C墨子“染于苍那么苍,染于黄那么黄
9、”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因素(重点)1、遗传(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物质根底)2、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开展的影响(辨析)环境为个体的开展提供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的开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被动接受。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速个体开展)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开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因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3、学校
10、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根本要求、对个体开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根底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因材施教)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第三节人的身心开展规律(单项选择或辨析)1、顺序性一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携苗助长,凌节而施2、阶段性年龄阶段3、不平衡性教育要抓关键期;身高开展,幼儿期与青春期开展快于其他时期4、互补性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开展的人,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
11、教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的含义(单项选择)广义:国民的教育制度狭义: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第二节教育制度的形成开展历程(单项选择)1、按正规与否划分.非正式教育制度V正式非正规教育制度正规教育制度-也称“制度化教育“,19世纪下半叶形成,主要标志: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中国制度化教育兴起时间: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2、按制度化教育划分r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一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第三节影响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不常考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
12、制度3、青少年的身心开展规律4、人口问题5、本国学制的历史开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第四节西方教育制度的开展(单项选择)1、双轨学制一代表:英国、法国、德国;具有等级性;19世纪2、单轨学制代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3、分支型学制代表:苏联、中国;20世纪中叶第五节我国教育制度的开展(单项选择)1、壬寅学制1902第一次正式公布,但未实行的学制2、癸卯学制一1904首次实施,男女不能同校:思想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壬子癸丑学制一1912/913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4、壬戌学制1922美国为蓝本,也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5、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当前学制;国民根底教育;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最
13、初起源:1619年德意志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5首次提出)一义务教育法(86公布)一我国现用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属于根底教育;根底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及高中教育等。第七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节教育目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辨析(I)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C教育性质与方向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与方法(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总要求;
14、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三节教育目的作用(了解)1、导向作用2、鼓励作用3、评价作用第四节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柏拉图(培养最高统治者)、涂尔干、凯兴斯泰纳(造就公民)、赫钦斯、孔德3、个人本位论一代表: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帕克4、无目的理论代表:杜威5、辩证统一论一马克思主义第五节建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生产力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4、青少年的身心开展特点与要求第六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单项选择)第七节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要求(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辨析)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效劳;2、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开展;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径第二模块课程第一章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的概念提出者: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已考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