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摘要:从揭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总量偏少,目的偏功利;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没有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不合理,阅读质量差;阅读方法欠缺,缺乏教师指导。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培养策略:精心组织阅读教学,把朗读过程渗透阅读中来;有针对性的推荐课外读物;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阅读习惯。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引言:本文是笔者通过对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效果的总结与反思,希望解决小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我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根本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
2、法的培养,文章也是侧重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方面寻找解决办法。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词条、学术期刊、相关领域内的一些著作。我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办法之一。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及意义1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什么是阅读?百度词条对阅读的定义:阅读是人类特有的行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阅读者根据自身不同的目的加以控制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不仅是读还包括听、说、写,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1)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储备,推动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其在长期的的阅读过程中缓慢积累而成的,不是依靠习题和补课就可以堆砌而出。而在古代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经典语句来强调阅读积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能力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中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从而接受其中良好品质的熏陶,增加他们对不同情感的体验,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度,使其视野更广阔,更加有见识,从而推动小学生更
4、加全面的发展。(2)提升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质量现在小学教育强调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生阅读时间变动有限,而阅读内容太多,这个时候良好的阅读能力就能帮助他们选择如何精读如何泛读,对那些可以泛读的书籍进行快速的阅读,而节约出来的时间就可以用于需要精读的书籍。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读书又快又好,既有质量又有效率。(3)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小学生在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时能运用合适的方法,使阅读更有效率。而广泛地阅读,对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多读传统文化书籍可以从中的学会为人处世是哲学,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多读历史书籍,以史为鉴,可以明智,
5、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多读科学类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性地认识世界,可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而且学生读的书多了,就可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有更多的话题,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面对心理尚且不成熟的小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通过对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课后家访情况了解,我总结出来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 .总量偏少,目的偏功利以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一至六年级课文总字数仅有23万字,仅仅依靠课内阅读的训练,一个学生小学阶段平均阅读量仅为3.8万字一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
6、阅读条件更差,除了书本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的书籍。这是造成总量偏少的主要原因。现在升学压力大,许多教师和家长布置给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就是背优异作文选,家长期望让孩子狂读优秀作文选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忽视阅读的积累,急于求成,造成小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偏重,没有真正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感兴趣的书籍去阅读,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没有阅读习惯世上没有天生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不陪孩子阅读的父母,父母没有阅读习惯,其实已经让孩子失去了最好的榜样。大部分小学生出生于工薪家庭,家长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空闲都喜欢玩手机刷抖音,家长没有陪着孩子阅读的意识,也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缺乏精力
7、去指导孩子博览群书。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跟父母长期分离,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课后辅导都不能保证更不用提课外阅读了,这类孩子写完作业也是沉迷手机,电视这些电子产品,很少会主动提出要去读书买书的要求。小学生本身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家长不能坐下来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孩子想要形成阅读习惯就比较困难了。综上分析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原因不外这几点:家长不重视阅读,不能以身作则或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电视节目等娱乐电子而忽视文字阅读;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家长又缺乏监督,孩子无法在家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3 .阅读内容不合理,阅读质量差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知道如何选
8、择或选择什么样的阅读书籍,常常眼高手低,选择的书籍与他们的阅读能力不符,难以理解;老师或家长没有给出好的建议,造成阅读面狭窄;一些家长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纵容他们选择那些内容质量差的读物,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些高质量的经典绘本、童话、科普类等书籍往往无人关注。特别是一些同学之间的相互跟风,想读什么,随便读什么。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小学生盲目、随意的选择课外书籍从而造成阅读质量下降,阅读范围狭窄,无法让孩子养成读好书,读好书”的习惯。4 .阅读方法欠缺,缺乏教师指导部分教师认识不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对学生缺乏阅读策略指导。课堂上一般都在上课,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指导孩子如何阅读,课后老师要批改作业
9、和别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书籍。当然也有不少语文老师也会指导学生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只读不思或者应付形式一样的泛读,收效甚微。综合来分析,缺乏教师指导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教师不重视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的指导小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学重心多放于课堂,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缺乏;教师自身的阅读自觉认识缺失,不能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教学缺乏策略,不懂得发散学生思维,营造兴趣课堂;教学任务过重,学生数量众多,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是兴趣、爱好,不能合理的指导学生阅读;受环境影响,老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阅读这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急于求成。三.培
10、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好的收获。所以我认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应该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营造兴趣课堂、加强课外指导、家长互动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课堂、课外环境,引导小学生正确阅读,督促小学生坚持长期阅读。1 .精心组织阅读教学,把朗读过程渗透阅读中来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来指导学生晨诵,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朗读、精读然后谈体会。(1)听、说、读、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
11、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带入课堂教学,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听别人怎么读,品自己怎么读,培养语感,感受情感的熏陶。同时可以针对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写读后感、续写、改写,充分发散学生思维,便于学生感知感悟。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能抓住关键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读中感悟,培养阅读兴趣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它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实践中,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
12、励学生感悟,并包容学生不同的理解思维,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对课文中不同的四件事的,让学生感悟这四个故事不同的人物反映出的社会背景,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体会到鲁迅先生总是为他人着想这种高尚品质的不易。(3)教会学生理解地读,边读边思考有些小学生读书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眼在看,口在念,却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外乎两方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读而不思。所以,教师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力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这一点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如悯农诗中,
13、作者描绘的情景是怎样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先思考:在太阳下给禾苗除草是什么样?你有没有跟家里长辈一起下地拔过草?如果有是什么样的感觉?把书本带入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农民农忙的辛苦,更容易理解悯农的含义。2 .有针对性的推荐课外读物小学教育是启蒙性的,是文化学习里基础中的基础,首先要掌握书本知识,为扩展课外阅读打好基础,再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博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同时又要广泛阅读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这些百科常识书籍,这样才可以满足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促进孩子智慧的不断成长,最终形成属于某个具体孩子的强大发展能力。也有很多小学生读的书很多,种类也很齐全,但阅读效果并
14、不理想。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帮助这些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读书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读书,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才能更加热爱读书。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课堂课外相结合,课后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老师可根据教材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如自然科学类丛书,与课文相关的散文集、与学科相关的其他种类读物,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低年级学生多给他们推荐童话故
15、事、寓言故事、儿歌等,开发他们的想象力。高年级的学生则倾向一些经典名著、百科全书,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包含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术艺术的书籍,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也是读书育人最基本的目标。3 .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根本的途径。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那么应该让小学生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呢?(1)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简单来说阅读就是眼睛读,但是阅读又不是仅仅是眼睛看,阅读是一个阅读、思考、理解的极综合性的获取信息的
16、心理过程,这就要求小学生不仅是用眼睛读,而且要用心“读,用嘴”读、用手“读。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名著,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体会,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2)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对于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的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问,就有了求知欲,才会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慢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我们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阅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才能让学生们都能乘上书籍这艘巨帆,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