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苏南枢纽地”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打造“苏南枢纽地”的实施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打造“苏南枢纽地”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区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争创苏南枢纽地,一体发展再提速”的新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健全“有形”流通枢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等“无形”枢纽,提升城市枢纽功能,将打造成苏南地区重要的枢纽基地,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枢纽辐射优势,勇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北部枢纽定位,当好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桥头堡,以“枢纽+”为核心,以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完善构建枢纽经济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铁枢纽、产业枢纽、人才枢纽和城市职
2、能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的城市副中心。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交通枢纽加快集聚布局,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推动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大局。二、战略定位现代交通样板区。围绕“内畅外联、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绿色生态、人民满意”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倾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的综合交通枢纽样板区。枢纽经济集聚区。围绕彰显“南向服务主城、北向联动江阴、西向辐射常州、东向融入上海”的枢纽功能,培育壮大特色枢纽产业集群,加速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两业融合协同区。利用枢纽聚集的大量资源要素,以产业
3、链延伸、产业交叉渗透、交互作用为重点,拓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领域,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广范围、更深领域融合发展。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探索“高效、融合、赋能”的苏南枢纽地模式,以高效交通设施和体系为支撑,与现代产业相融合,为城市发展进行赋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综合交通枢纽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推进一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加速“内畅外联”的公铁水联动现代交通体系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便捷舒适。加快实施现代物流提质增效行动,优化调整布局,完善智慧、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枢纽经济赋能城市作用彰显。聚焦枢纽设施功能提升和枢纽产业体系建立,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打造具有较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
4、作用的特色枢纽产业集群。四、主要任务(一)建设五大网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1.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地铁“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配合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争取预留张明桥线路所,并统筹规划苏锡常快线接入线位和场站,设置站存车场,进一步提升站运行资源调配能力和互联互通功能,做大做强站综合客运枢纽,将其打造成为区域铁路交汇转换的重要“十字”枢纽。强化站综合交通枢纽片区集疏运体系专项研究,进一步凸显“双核双门户”目标定位。配合推进苏锡常快线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苏锡常”,服务于都市圈通勤。配合推进锡澄轨道Sl线建设,构建苏锡常1小时轨道
5、交通通勤圈,实现锡澄半小时同城化发展。配合推进城市地铁建设,加密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成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启动地铁3号线二期、地铁4号线延伸、地铁8号线在辖区内的规划研究和建设推进工作。2.强化对外一体化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密高速通道,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完善“一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配合推进锡太高速、锡宜高速扩建工程、沿江高速改扩建的前期工作,提升现有通道运能。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互联互通,配合推进G312望江立交西接线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推进S261、S340、S357、G312段等项目建设,助推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推进锡澄之间路网一体化,重点加快凤翔路快速路北延对接。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
6、干线公路城区段改线以及省道网规划调整研究,重点加强G312、S342、S340段货运功能外移前期研究。研究制定客货分离方案,将货运通道从城镇集中开发地区剥离,降低大流量过境交通对城镇交通的干扰,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序分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客货分离路网体系。加快形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客货分流运输体系。3.加快内部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两环六射三联”快速路网体系,助力区“双核”发展,实现内部组团间的快速沟通,重点提升我区进出市中心的通行效率。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通江大道北延,中惠大道、惠洲大道、钱荣路、钱胡路快速化、北外环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适时启动建设。4,优化高速互通节点网络
7、建设。结合西环线北延和暨南大道西延项目,适时将沪宁高速玉祁道口整体向西搬迁至西环线,实现“高快对接”。在玉祁道口西迁基础上,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新增惠澄大道处前洲道口,打通工业转型集聚区的对外联系通道,结合锡宜高速扩建工程,争取新增西环线互通,进一步优化阳山互通和西互通节点。结合凤翔路快速化改造和锡太高速新建项目,优化改造北互通,树立新城南门户全新形象。5.加快航道港口网络建设。强化内河港建设,完善内河集装箱码头布局,推动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集中作业区建设。以西站物流园为依托,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推进大宗货物公转水,把铁水资源优势和铁水运输的成本优势,形成叠加,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形成高效顺
8、畅的公铁水联运体系。加大内河航道建设力度,畅通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配合推进锡漂漕河安桥段航道整治工程,有效提升航道等级,充分发挥苏南运河、锡澄运河等“黄金水道”功能,满足船舶日益大型化发展需求,实现内河航道“通江达海”。强化与毗邻地区在航道整治、养护工程中的衔接与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二)推进“四化”发展,打造高效枢纽运输体系6.推进货运物流现代化转型。打造市级运输结构调整样板。立足交通发展物流,进一步引导道路货运与物流企业整合优化。依托具备公铁水多式联运功能的西站物流枢纽,围绕“加快铁、用足水、强化联”,继续推进西站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以及集装箱专列
9、运输,打造全市运输结构调整样板。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推进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协同运作水平,鼓励应用电子运单、智能合同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实现多式联运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7 .推动运输装备标准化建设。重点提升货车车辆标准化水平,鼓励运输企业购置专业化、清洁化车辆,进一步提升厢式货车和专用货车占比,实现运输全程标准化发展。加快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引导现有非标准船舶逐步退出市场,积极推广适用于内河航道的标准化集装箱船型。提高多式联运装备技术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标准化载运装备和快速换装转运设备,建立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以及托盘服务运营体系,实现物
10、流信息、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等标准对接,有效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加强载运工具装备智能化发展应用,鼓励企业使用智能化托盘等集装单元化技术,鼓励产业园区等限定场景试点运用低速无人配送车、无人巴士等智能载具。鼓励物流园区、港口、铁路货运站广泛应用自动化仓储分拣、AGV等智能装备。8 .推动道路货运新业态化发展。加大“互联网+货运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无车承运企业,加强货运行业车辆整合,带动物流业降本增效。鼓励企业开展网络货运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网络货运平台的申报和网上能力认定工作,强化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继续推进物云通、恰途、亿翔云鸟等一批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持续推广运用甩
11、挂运输,发展跨区域甩挂、企业联盟、网络型甩挂和干线运输与城市绿色货运衔接甩挂等模式。9 .推动城市配送绿色化发展。配合市级部门做好国家级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建设“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货运配送三级网络节点,继续推进志宏商贸配送中心、市农资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专业城市配送企业。加大对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和冷链配送车辆推广力度,鼓励物流园区、产业园、配送中心等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设施。积极研究辖区内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的通行和停车便利政策,引导配送车辆分时、错时、分类通行,进一步提高夜间配送和共同配送比例,充分发挥先进运输
12、组织模式效能,有效促进城市配送的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破解城市配送“三难”问题。(三)建设三大中心,提升核心枢纽能级10打造高铁枢纽中心。发挥站在市区唯一的十字交汇高铁枢纽作用,致力打造“长三角活力枢纽、科创西门户、都市新名片”。围绕北部枢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功能性研究,着力深化地区引入站各层次线路方案,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专项研究;进一步研究苏南中心枢纽站点功能定位、通道交汇和综合枢纽站点配套完善等方面规划,加快建设苏北、苏中、苏南跨江联动发展中轴线。综合开发车站核心区,深入研究城铁站区中央区域地上地下空间有效结合,强化综合枢纽片区集疏运体系研究,加快推进站周边地区
13、道路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二期建设,深入地铁10号线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江海快速路站连接线建设,配合实施政和大道西延、北外环、惠洲大道快速化、中惠大道快速化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完善盐泰锡常宜铁路线型规划,规划预留张明桥线路所,探讨新建动车运用所或存车场方案,为站提升能级预留空间,切实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苏锡常都市快线的线位及场站布置研究,进一步规划站新建站房,做好廊道及场站用地规划预控,实现与既有站、地铁站与城际站房的融合。立足产城融合、产才融合、产资融合的要求,加快推进万寿湖科技城建设,结合站周边货运运输能力,规划布局高铁物流基地;以院士经济为引
14、领,依托量子感知产业园、智能制造园、启迪协信科技园等科创载体,集聚高端科学仪器、集成电路、5G通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快消费、高端装备及大型交易平台、生态治理等多种产业形态。依托苏南枢纽地建设,将人才团队与产业集群、人才转换和经济转型联系起来,促进实现人员和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完善高端人才服务,吸引高端人才落户,以科技人才支撑和带动枢纽经济发展。IL打造专线物流中心。强化西站物流园“公铁水”联运功能,深化完善并加快实施西站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成为华东钢铁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物流基地、苏南公铁水联运基地、区域城市分拨配送
15、基地。推进智慧物流陆港建设,实现园区管辖范围内的“人、车、货”全面互联和高效管控,形成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园区的高效汇聚融合,最终建成以物流大数据资源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园区。推进公铁水联运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货运铁路网络,发挥水运优势,推进园区大宗货物公转水;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进不同运输方式加强衔接,形成高效顺畅的公铁水联运体系。推进大宗商品供应链基地建设,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依托塑成产业配套圈,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塑成信息衔接圈,着力形成“产业加配套、平台加服务、技术加赋能”为一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物流基地。推进城市配送基地建设,开展集中采购、共同配送、专业配送(冷链物流)、
16、公共仓储、分拨分拣等物流服务,打造从城际到城市联动运作、服务于城市居民消费和工业生产的城市公共配送基地。12.打造零担物流中心。科学制定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实施物流行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石塘湾信息物流园、禾健物流基地的现有零担专线资源整体迁移,将干支线、区域集散分拨等功能布局在城市外围玉祁和常州交界处,加强前期规划,启动玉祁物流园规划选址,做好玉祁物流园顶层设计,完成可行性方案,注重集聚集约,智能高效,将其打造成具有智造特点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打造多式联运、制造业供应链、电商快递物流、公路集散分拨、智慧物流等物流体系。(四)推进两业融合,提升枢纽经济发展质效13.立足数字技术提升“无形”枢纽功能。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利用数字产业的优势打造无形枢纽,加快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电子交易平台、数字平台、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政务”等深度融合,着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