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测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4.5水循环与水资源?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1. 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物质是变化运动的B.物质有质量C.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2. 下面是小芳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我们看到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上的“白霜是一种汽化现象B.用久了的灯泡的鸨丝比新的细,是由于鸨丝升华的缘故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外表有水珠,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3. 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升空时主
2、要发生的物态变A.汽化 熔化B.液化凝固C.汽化升华 D.汽化凝华4.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以下节水措施中错误的选项是OA.洗过菜的水直接用来浇花B.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D.推广使用节水龙头5. 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实现人工降雨,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有()A.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固B.干冰汽化,水蒸气凝华C.干冰升华,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水蒸气凝华6. 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OaC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Ot的教室里,一段时间后,水箱里()A.都变成冰了,连水蒸气也没有B.
3、都变成水了,同时有水蒸气C.只有水和冰D.冰、水和水蒸气都存在7. 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选项是()8. 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9.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以下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10. 以下关于质量与密度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一般货船把货物从赤道运到南极,这些货物的质量不变
4、B.水在4。C时密度最大C.常见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大D.在天平上放置待测物体和硅码后天平不平衡,可以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11.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自()A.地球自转B.太阳C.抽水机D.人类的活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12.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成小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 如下图,一块体积为的冰放在水里,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可增加容器中的水面将(填升高、不变、降低,冰的密度为0.9X10%g/)。14.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水是生命之源,水
5、的密度是,表示的意义是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O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15.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X108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X1Oni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江河流回大
6、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图1是我国节水标志,图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请你认真阅读,答复以下问题:(1)海水(填能、“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2)海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3)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6.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
7、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O(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o(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o17.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
8、水和水蒸气。给图空白括弧内的横线仿例子填空,完整说明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8. 如下图,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t/min0123456789(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tg14卜3卜2卜10OO卜.5卜卜.5(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冰是(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经历了min。(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4)某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假设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一条可行的方法。O
9、(5)在该实验中不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利用水对试管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法,其好处是O答案1 .A2 .A3 .C4 .B5 .C6 .D7 .D8 .A9 .10 .n.B12 .液化;凝华;凝固解:水蒸气遇冷有的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有的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云中的小水滴变成小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13 .0.9;不变解:(1)根据P=;可得,体积为Idm3的冰的质量:m冰二P冰V冰二09XlOkg/mX1X1?二0-9kg,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没有关系,所以,1Cln/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即水的质
10、量增加量)m水二In冰二0.9kg;(2)因为冰漂浮,所以G冰=F浮=G排,由于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化成水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水面不变。14 .不变;LOXl0%/;体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LOXlO%g;使用节水龙头解:(1)冰熔化成水的过程,是晶体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冰的熔点不变(标准气压下0);(2)水的密度是LoXlO,A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LOXlO:%g;(3)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例如:以淋浴带代替浴缸洗澡;使用水流节流器,加装在水龙头及花洒上,这样可节省水的浪费;洗碗、洗菜、手洗衣服、刷牙时,不要开长流水;用水后记得关紧水
11、龙头,因为一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就会“跑掉876升水;用过的水如果不是太脏,可以用来浇花、洗车、洗地、冲厕所。15 .能;蒸发;液化;凝华;卫生间使用节水型洁具解:(1)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2)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3)随着世界经济的开展,能源的消耗逐年增加,并有急剧增长趋势,而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采取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生活的中节约用水的地方很多:如淘米水浇花
12、、随手关闭水龙头、卫生间使用节水型洁具等。尽量少用洗涤剂、少用含磷的洗衣粉等等16 .液化;凝华;熔化;熔化;升华;吸收;用洗衣水冲厕所解:(1)由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一种液化现象;由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一种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一种熔化现象。(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3)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4)可以从一水多用或者是尽量防止水的无谓的损耗这两个角度来考虑如何节约用水。如用洗衣水冲厕所。17 .解: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
13、过程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物质由固态的冰变成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左中:升华,吸热;中上:液化,放热;右下:熔化,吸热。18 .晶体;0;3;较小的冰块;增加冰的数量;水浴;受热均匀解:(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从图象可知冰是一种晶体,熔点是0,开始记录时冰的温度是-4。C,熔化过程是6min-3min=3mi11o(3)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4)冰熔化太快,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快了或自身的质量太少了;故可以减慢吸热的速度,故可以撤去酒精灯;假设冰太少,也会熔化的太快;故也可以增加冰块的质量。(5)将物质放入试管中加热,再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