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8252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舐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2.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3.注意腹部或腰艇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舐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舐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二)带下异常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2.保持会阴清洁。3.遵医嘱中药外洗。(三)月经异常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2.注意经期卫生

3、,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筒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5.遵医嘱中药外敷。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舐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4.药熨法(详见附录2)。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

4、2)。8.艾灸(详见附录2)。9.中药外洗(详见附录2)。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事、盆浴、游泳。3.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4.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5.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详见附件)等。(二)饮食指导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2.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

5、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3.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4.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5.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三)情志调理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4.根据患者的辨证,给予音乐疗法。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五、护理效果评价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

6、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口气滞血瘀证口寒湿瘀滞证口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疼痛L评估疼痛口评分:2.体位3.保暖口4.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保留灌肠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2.药熨法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3.中药离子导入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4.中药湿敷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5.艾灸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6.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7.中药熏洗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

7、8.其他: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口差疼痛评分:带下异常口1.观察口2.外阴清洁口3.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外洗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2.其他: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口差月经异常L观察2.外阴清洁3.监测体温4.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2.中药外敷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3.药熨法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4.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5.其他: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口差口其他:(请注明)1.2.3.好较好一般口差口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

8、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穴位按摩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湿敷中药熏洗艾灸中药外洗耳穴贴压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件:盆腔康复操-、盆腔康复操步骤1.第一节腹肌训练操:采取平躺、脸朝上的姿势,双腿并拢,保持双腿伸直并缓慢向上抬起,当脚抬至2030厘米高度时,再将双腿缓慢放下。以上动作,每次持续510秒,重复进行35次。2.第二节臂慨配合操:脸朝上,平躺在床或垫子上,先抬左臂,同时弯曲右侧跪部和膝关节,使右侧大

9、腿尽量靠近腹部;做完后恢复原位。再换成右臂和左侧跪关节及膝关节,进行相同的动作。重复35次后恢复原位。3.第三节:抬足跟收肛操:采取脸朝上平躺的姿势,双脚脚跟同时缓慢抬起,离开所躺平面的同时吸气做提肛运动,维持5秒后,缓慢放下双腿同时呼气。重复35次。4.第四节屈腿压腹操:脸朝上,平躺,双臂侧平举,手心向上,穹曲双膝,同时将双腿缓慢抬起使大腿部位逐渐接近腹部,此时双臂抱膝压腹,借助腿部用力挤压小腹部,臀部下方离开床平面。然后将双手放开.双腿缓慢伸直,恢复到平躺的原位。重复做这些动作35次。5.第五节抬身收肛操:脸朝上,平躺,双手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下,慢慢吸气,收缩腹部,双手按压所躺的床面,借助

10、按压的力量让上体缓慢坐起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再将上体缓慢地躺下恢复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6.第六节分膝操:脸朝上,平躺,膝部缓慢弯曲。让双膝缓慢地向外侧分开,并尽力使双膝分开到最大程度,然后再向内闭合,缓慢恢复至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二、盆腔康复操注意事项1.练盆腔运动操时要保持自然舒服的呼吸节奏。2.运动时要量力而行,次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少到多,逐渐增加。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更要循序渐进。4.有急性盆腔炎、腹腔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在家自行锻炼。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

11、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倪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板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服药温度-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IOomI,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

12、、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趣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

13、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2.护理

14、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髓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