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并序》教学设计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 并序》教学设计全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全套【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2 .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3 .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回忆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导入新课,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二)从远古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西汉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再到近代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
2、马革裹尸还。战场凝聚了每一个热血男儿最自信、最潇洒、最豪迈的风姿,而在傲视八方,万国来朝的大唐强音中,有金戈铁马之声,玉磐鸣球之节的燕歌行至今仍以它雄健激越的音调震慑人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几千年前的这一场战争看看这群热血男儿在战场上遭遇了什么。任务一,了解作者、背景相关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一)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以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见长,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浑悲壮是
3、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二扃适是唐代文人中学而优则仕的成功典范,但属于大器晚成一类。最后虽然得以封侯,但因为负气敢言而仕途多舛。高适写作此诗时40岁左右,还未飞黄腾达。直到755年(高适55岁)安史之乱爆发高适因头向唐肃宗献平叛之策而被重用,率军亚永王李璞之乱目秉公将好友李白送进大牢。高适陪李白在山东游历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东鲁诸公当中应该有杜甫和高适。高适毁掉了和李白的通信,但对杜甫异常关心,据说草堂就是他帮杜甫修建的。由此可见,高适是一个能文能武、敢爱敢恨的人。2.解题燕: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白居易长恨
4、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高适燕歌行。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写作缘由。任务二,初读正音,学习小序,了解背景1、学生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横行xng推金chuang旌旗jTng旅pei单于chan腓的玉箸zhu蓟北ji飘飘y台o功勋xun逶迤weiy碣石jie2、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
5、前去调查的牛仙童。这时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4二匕曰任务三,整体感知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事:战争,人:将帅士卒征人思妇,景:塞外秋景2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这首诗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你用两个字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3、齐读诗歌,下课。第二课时任务一,研读第一
6、部分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残贼:凶残的敌人。唐朝东北边境上的战事又起,将领们离家前去征讨凶狠的敌寇。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非常,特别。赐颜色,脸,指格外器重优待。好男儿本来就看重驰骋沙场,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联想: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男儿本色在盛唐时代主要体现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尚武任侠,驰骋疆场,立功报国,汉将与男儿同声相应,外加天子格外的助力,就将战前的昂扬情绪充分激发出来了。掖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逶迤碣石间。挪金伐鼓:即极金伐鼓cdn
7、gjinfag0,指敲锣打鼓。课本上的字是推的简化字。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旅: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旅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军队敲铳打鼓前往山海关,各种旗帜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前两句听觉、视觉相错,后两句横向、纵向相杂,前后快慢相对应。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校尉的紧急文书飞越浩瀚的沙海,说匈奴的侵略
8、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四句四个地点转换,采用赋法,既点出了军威之盛,也宣誓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主权,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思考】1.军队为何出征?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借汉说唐:战乱突起,征讨贼寇。2 .诗人描写出师渲染了怎样气势?有何表达效果?用挪金伐鼓,旌旅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气势。与下文的惨败形成对比。3 .分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而照表现了敌人的来势凶猛,战火把山都照红了;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4、尝试背诵。任务二,研读第二部分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极:穷尽。凭陵:侵
9、犯;欺侮。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山川的萧条景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匈奴骑兵来势凶猛犹如狂风骤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军前,战场。半生死:意思伤亡惨重。帐下,统帅的营帐中。战士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穷秋,深秋。腓:指枯萎。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北方沙漠到了深秋尽是枯草,暮色降临,孤城中能战的士兵越来越少。荒凉的大漠、萧瑟的秋风、枯败的残草、昏黄的落日,以苍茫衰颓的阔大之景,衬托出守孤城的残兵败卒零落之况。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当,承受。将领们深受皇帝的恩宠厚遇
10、却常常大意轻敌,战士们筋疲力尽仍未解除关山之围。【思考】L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萧条:自然条件恶劣凭陵杂风雨:敌人凶猛善战战土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领与战士的矛盾2,鉴赏战土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不仅揭示了战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讽刺。3、尝试背诵。任务三,研读第三部分铁衣远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用铁片制作的战衣,代指战士。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这里兼用了比喻和借代两种手法。士兵们身穿铁甲辛苦地戍守边疆已经很久,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城南:
11、唐代长安城住宅区在城南。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空,白白地。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夫们在边疆遥望故乡只能空回头。联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边塞战场动荡不安难以度过,遥远的边疆苍茫荒凉,人世间绝无仅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
12、夜:即整夜,彻夜。从早到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思考】1、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写士兵的痛苦:辛勤久,空回首。边疆的荒凉:飘飘那可度,苍茫更何有!战争的酷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2、这一部分主要与运用了哪些手法?借代。铁衣代土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比喻。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3、试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久字最为关键。久字说明了戍边战士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的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
13、,深化了主题。4、尝试背诵。任务四,研读第四部分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沙场拼杀战斗多么苦,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联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思考】L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爰士兵。诗中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通过用典和对比
14、,讽刺了当时将领的无能和对戍边士兵的深切同情。2、尝试背诵。任务五,合作探究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苦。(1)环境恶劣。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辽远、肃杀、凄凉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2)战事惨烈。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战争的残酷、无休无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3)亲人离别。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征夫,思妇,两地相望(虚实相生)
15、离别之苦,逐步加深。但是蓟北征人,思家而不得归。(比喻)2、本诗借将军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试分析作者笔下的将军形象在全诗的变化。第一层,将军是正面形象:辞家出征保家卫国纵横驰骋英勇威武。第二层军前帐下将底层战士的血战与高层将领的享乐进行对比,刻画出将领的腐朽淫乐。身当恩遇呼应天子赐颜色,而常轻敌三字则揭示了主将恃宠而傲、贪功冒进的无能。第二层将军是反面形象:贪乐无能、轻敌冒进不恤士与第一层出征前的霸气英勇形成反差。第三层侧写将军。少妇断肠与征人苦辛,从侧面渲染了将军不恤士卒贪功冒进给士卒及其家庭带来了苦难。第四层,以宾衬主,主宾互文,一方面借李将军这个爱兵如子、身先士卒有勇有谋的勇将反讽边地战事中多数将军的无能,另一方面表达了渴盼良将的呼唤。综观全诗在将军这一形象刻画上,诗人不遗余力,在叙事铺陈中反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