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3377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实验大用途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实验大用途【摘要】21世纪的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目前,我国有很多技术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其实,高科技都是从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开始的。物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生活中很多的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实验上总结出真智慧,从小实验里悟出真道理。玩中学,学中玩。【关键词】物理小实验教学【引言】以从质疑中找真理,在验证中收获快乐为理念,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设计成趣味化、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采用探究式和创新、合作等学习方式,交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在观察、验证和比对、实践中提

2、升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自信心、动手力和表达力。小实验,大道理,科学的魅力总是奇妙无穷。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好奇心、自信心,勇于创新、勇往直前,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长大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一、小实验的特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若离开了实验,就如同鱼离开了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有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时而穿插一些小实验,可以增添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实验取材生活,设计制作的教具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易携带,易于走进课堂,操作方便等特点。二、小实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声、力、能量等等,这都是看不见的存在。正因如此,很多学生

3、都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如何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让同学们理解复杂的物理问题,将抽象的事物具象,还得依靠道具。用小蜡烛、钻了孔的小药瓶呈现小孔成像的原理;用小药瓶、吸管演示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用易拉罐、冰块、烧杯、热水模拟降雨的过程当把这些教具带到课堂,做起小实验,学生们沸腾了:他们看到了想看而看不到的东西。物理问题是生活问题,通过演示,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同学们对物理学科有重新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原材料,参与到实验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学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对物理的学习。三、小实验对教材知识形成原过程教学的再补充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

4、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实验可以对书本的概念、规律等知识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形象,从而有效降低学习难度。1.小实验助力概念教学学生以自身的已有经验、方式和信念为基础,在与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方式建构知识。概念即为建构的产物,小实验可以为新概念的建构提供丰富的材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概念易混淆情况时,教师应尽可能设计精巧的小实验,用强有力的实验事实修正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新概念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1)以“浮力教学为例对浮力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怎样让学生认识浮力?课本通过感知浮力、测量浮

5、力、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完成了对浮力从感性到本质的认识,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浮力的概念,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就不容易了。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对浮力的学习兴趣,感知浮力,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原因。具体做法如下:师:看到老师手里拿的一个乒乓球,若把它投入水中,你们将会看到什么现象?生:乒乓球会漂。师:一个乒乓球,自制塑料漏斗(如图1),水。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将乒乓球放入自制漏斗中,拧掉瓶盖,缓慢倒入水。生非常惊讶,发现乒乓球竟然不会浮起来。师:再接着观察,将乒乓球放入自制漏斗中,盖上不

6、带孔的瓶盖,缓慢倒入水。生发现乒乓球会立即浮起来此处的小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知乒乓球浮起是因为浮力,浮力为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小实验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小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切入学习的主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物理知识探究中。2)以“弹力教学为例在学习弹力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得出弹力的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直尺、橡皮筋、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因为这些弹性形变能够看得到或感受得到。但不理解放在桌面上的水杯,水杯受到桌面的力以及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也是弹力。这时我们可以设计如图2中的小实

7、验(两块平面镜、-只激光灯、重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后,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弹力的概念,把不易观察的转换为显而易见的,从潜意识的认知、浑浊转化为深层次的理解。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对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借助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2.小实验助力规律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心理顺序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规律、真理的历史顺序。因此,理想的科学教育应该是,以浓缩的时空和必然的形式,重演人类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去亲历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

8、启迪。但重演不等于重复。若将教学过程机械地还原成科学研究过程,不加选择地让学生重走历史老路,那将是荒谬的。课堂教学中,建构良好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的过程,必要的时候穿插一些小实验,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白知识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用在何处,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联系。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总结规律:以探究平面镜成像为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直接进行验证,学生虽能获得成像特点,但往往不理解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不理解等效替代的内涵是什么。只能得到结果,而寻找规律的过程

9、才是关键。具体做法如下:师: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面镜子,首先让我们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比较一下你和镜中的像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首先从比较物像大小开始,我们如何比较两个手掌的大小。学生齐声:把两手合起来。师:同学们很棒。尝试把物和像直接放在一起比较大小。以手中的铅笔为例。生:当把铅笔(物体)放到镜后与像比较大小时,像就没了。师:看来不能移动物体,否则像就没了,能否找到“替身替代前面的铅笔到镜后,与像进行比较大小呢?下面借助一支相同的铅笔,再试试。生:把替身放到镜后,不能与像比较大小,只能看到像,不能看到镜后的物体。师:为什么看不到镜后的物体呢?生:镜子不透明。师:既想看

10、到镜后的像又想看到镜后的物体,怎么办?生:把平面镜换成玻璃板。师:物和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判断的?生:观察到镜后的铅笔和像重合了。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这样我们就解决了比较物像大小的关系。那么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呢?同学们激烈讨论。生:刚才观察到镜后的物体与像重合,重合还说明镜后物体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师:回答得太精彩!我们可以用镜后的物体替代像的位置,像的位置确定了,就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即为物距和像距。教学中没有直接进入探究实验过程,而是借助小实验层层递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思维,突破难点,得出结论。经历了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科学

11、素养才能得到提升。物理规律只是一个结果,而寻找规律的过程才是关键。教学中不能只盯着结果不放,而是要透过现象找背后的本质,善于抓住规律后面的本质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善于运用小实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小实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切入研究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然而然融入其中。歌德有句名言:教会学生学什么是为了过去,教会学生怎样学才是为了未来。我们重视物理过程的教学并不是重视结果,而是把知识作为线索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全过程,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也会明显提高。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在过程的学习中也蕴含着终身受益的方法。参考文献尤爱惠,陈显盈:利用生活用品自制教具改进J.物理教师,2015(5):39.王乃东:追求智慧的物理教学J.物理教学,2013(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