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2970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一、静脉输液的概念静脉输液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它已成为当今预防、保健、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一种普遍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治疗方式。二、静脉输液发展历史1、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2、1656年,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为针头,将药物注入狗的静脉内。3、1662年,德国一名叫约翰的医师,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由于感染的问题,病人未被救活。4、1832年,英格兰医生托马斯试着把煮沸的盐水注入病人的血管,是第一位成功地奠定输液治疗模式的医师。5、19世纪后半叶,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立了

2、无菌理论与方法,静脉输液得到安全保证。6、20世纪40年代以后,静脉输液技术迅速发展。7、20世纪60年代是静脉输液治疗迅速发展的里程碑,有超过200种的静脉输注液体,静脉输液给药方式、输液工具、技术水平开始多样化。三、静脉输液装置和器具的进展1、静脉输液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全开放式输液系统f半开放式输液系统f全封闭式输液系统。2、静脉输液容器的历史演变玻璃瓶一塑料瓶f非PVC软袋四、静脉输液导管和穿刺针的发展头皮针;套管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皮下埋藏式导管;植入式输液港。五、静脉输液技术操作与临床应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穿刺方法尽量做到

3、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的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静脉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发展。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路径,也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现就静脉输液操作临床应用分析如下:(一)药物配置:在配置使用前应检查药物有无变质过期、液体有无浑浊,减少微粒污染,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可终生存留,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1)操作环境:微粒的产生与室内人流、物流成正比,配置后的药液放置时间越长也就越易增加污染机会,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建立是目前提高静脉配制环境洁净度,避免液体微粒

4、污染的有效方法,洁净度达百级,进行输液配制时可有效避免细菌和尘粒子的污染。(2)操作环境不规范:不正确的切割安甑与消毒不严,可增加玻璃碎屑的污染,砂轮锯割安甑时不消毒,在掰开的瞬间,可有1300-3000个玻璃细小微粒因瓶内负压吸入。锯割安甑时,割痕越长,产生的玻璃碎屑越多;砂轮锯痕应小于瓶颈周的四分之一,减少锯割产生的玻璃碎屑和脱落的砂粒,忌用镜子等硬品敲开安甑。抽吸安甑内药液时,主张针头置于安甑的中部,针头如置于安甑颈口或安甑倒置,可增加玻璃微粒的污染。(3)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输液瓶内加入药物种类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粉针剂溶解不完全也是导致溶液中微粒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护士在配

5、置输液药物前,应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用量、用法、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配置粉针剂药品要充分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4)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近年来报道,因使用中药注射剂导致的输液反应时有发生,可能与中药成分复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药物输注和液体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也可能一些生物碱、皂或在配伍后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导致不溶性微粒大大增加。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而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原因是中药注射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有盐析作用,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二)静脉穿刺1、疼痛的快痛和慢痛:皮肤的神经末梢特别丰富,为精触觉

6、感受器,当伤害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先出现快痛,是一种坚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特点是产生和消失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还可以引起逃避性动作,后移行为放射性灼痛(慢痛),当刺激过后O.5-1S才能感觉到疼痛剧烈,并伴有情绪反应。2、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和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固定方法多种因素有关:进针角度:进针角度应与穿刺部位、静脉深浅、粗细及滑动与否有关,大角度进针是35-40度角进针;小角度10-20度角在绷紧皮肤进针。进针速度:成功控制静脉进针速度,动作轻稳是穿刺成功与无痛的因素之一,不同部位进针消耗时间不同,前臂、手指、足背、头部静脉进针时间与手腕、手背静脉相比要长,足背和头部静脉穿刺时间更长

7、。握拳:常规要求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手部皮肤绷紧,以增加穿刺成功率。对于消瘦和血管破坏严重的患者,常需选择指掌关节附近的末梢血管进行穿刺,当这些患者握拳时,手背皮肤绷紧,静脉血管深陷入骨缝中,突起的血管反而被压瘪,进针后易刺破血管增加穿刺难度,这类型的病人穿刺时松拳,在指掌关节处握住患者五指,可有效绷紧皮肤使凹陷的静脉隆起,增加穿刺面积。弓形手掌穿刺:瘦弱的手型因患者握拳后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暴露不明显,或可因用力过大而将静脉压瘪,当患者松拳时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临床操作中,若选择手背静脉穿刺,建议患者手背轻握呈弓形,护士左手拇指在上轻握其手心,拇指绷紧注射部

8、位下端皮肤并压住静脉下端穿刺。(三)静脉输液拔针的注意事项1、拔针速度缓慢拔针。待患者静脉点滴流空时,先关闭调节器,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轻微压穿刺部位进针处并缓慢(约12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l5min至不出血为止。快速拔针。待患者静脉点滴流空时,先关闭调节器,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轻微压穿刺部位进针处并快速(约O.5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l5min至不出血为止。2、按压方法交换式按压法。静脉输液拔针时,先由护士按压穿刺部位,然后再交给病人自己按压,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由于病人在按压时,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出血和皮下出血,故这种

9、方法适用于已掌握按压方法和按压技巧需经常静脉输液的病人。上举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或棉棒放在穿刺点上,让病人用另一只手拇指按压在棉签或棉球上,并同时嘱病人上举该手,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该方法主要用于手背静脉输液后按压,由于手背的位置一般都低于心脏,使得静脉回流减慢,加上按压方法不当,使血流容易从针眼渗出,容易出现皮下淤血,而上举式按压方法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静脉输液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淤血症状,并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3、讨论(I)常规快速的拔针法采用棉签压住针头,使得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或剧痛;再者

10、,针尖斜面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壁接触时如继续向下压,针尖斜面的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就产生切割力,棉签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出现疼痛越严重。而缓慢拔针时针头与血管和皮肤不产生切割力或摩擦力,即能达到无痛拔针或减轻拔针时的疼痛。总之,经临床观察研究表明,缓慢拔出针头(约2S)减轻了针头与血管和皮肤的摩擦,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这种方法优于快速拔针(约05S)法。(2)按压方法影响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按压方式。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式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和皮下出血,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有关研究表明:静脉输液完毕后,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式对病人引起疼痛反应、针眼出

11、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低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在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拔针时针尖在外界压力下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的切割刺激,病人会由此感到疼痛。由此可见,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法能减轻针头对病人血管壁的损伤,并由此引起病人的疼痛反应,同时对降低皮肤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按压力度。按压力度应均匀和适中,力量太轻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重又会导致病人疼痛。另外,在按压过程中,交换式按压不利于止血过程。静脉输液拔针止血包含了2个止血机制,一是生理机制,二是压迫止血机制。生理止血是小血管受伤后刺激局部缩血

12、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填塞伤口,有效地制止出血;压迫止血是对局部血管压迫,暂时阻断局部血流。交换式按压由于不同的人按压力度不均匀,局部血流形成阻断-恢复-再阻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故能有效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在临床中,经常由于护士工作忙,忽视该项操作,而将按压过程交给病人完成,结果由于病人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而致针眼出血。因此,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过程中,应以护理人员单独操作为宜,按压时间。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如黄琳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曾龙英有关研

13、究也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l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L4%,Nlmin为5.6肌23min为2.7虬其3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min,凝血时间为35min,建议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时间以4min为宜。按压面积。在我国基础护理教科书书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其操作步骤是这样描述的:静脉输液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处上方皮肤,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片刻。大量的研究显示,按压面积与针口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关系。护士责任心。静脉输液后病人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不仅与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因素有关,还与护士穿刺技术和责任心有关。因此,护士处理掌握和了解静脉输液拔针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提高穿刺技术和工作责任心。综上所述,目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很多,但无统一规定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注射部位、病人年龄、静脉给药的种类和病人病情等因素。对于一般常规用药病人可选平行棉签按压法或纵向大面积棉球按压法;对于特殊病人,可选按压带按压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及护士工作责任心均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好皮下淤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注意这些因素,以期达到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疼痛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学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