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思考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第一章绪论小结: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且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民族发展规律、民族问题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抽象归纳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思考题:1 .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答: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 .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答: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1)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2)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抽象归纳研究方法:(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定量分析方法等。3 .请概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答: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是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二章民族小结: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言语、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具有:族体属性、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民族是民族族体、民族社会体、民族生物体的统一体,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人们共同体有明显区别。民族识别,是指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是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就近以同
4、。思考题:1.什么是民族?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2 .民族的基本特征包括娜些?答:一般来说,民族的基本特征包括: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言语、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以及共同心理认同等。3 .请说明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与实践。答: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包括: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和就近认同等四个方面。而我国的民族识别实践工作是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的,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T954),重点是了解情况、确定对策的阶段。第二阶段(1954-1965),重点是识别民族成分和对民族的支系进行识民归并的阶段。第三阶段(1978-1987),重点是恢复和
5、更改民族成分的阶段。第三章民族发展小结:民族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一胞族一部落一部落联盟一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态民族。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分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程度。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等。民族发展的基本
6、条件,包括民族结构、民族素质、民族关系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内部和外部条件。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
7、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自然地、自愿地发生发展的。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思考题:1 .怎样理解
8、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答:(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2)原始社会末期,因生产力的发展,二次社会大分工相继发生是民族形成的重要条件;(3)国家的产生为一些多民族国家大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2 .什么是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答:(1)民族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2)民族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意识结构等);(3)民族素质;(4)民族关系;(5)自然环境:(6)社会环境等内部和外部条件。3 .请说明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P4547答案一:民族消亡的条件包括:民族内部的矛盾运动、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
9、展、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和完善等等总之,全世界各民族的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民族消亡的必要前提条件。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各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民族逐新融合,民族差别逐新缩小。全世界各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与其他民族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民族便自行消亡。答案二: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民族消亡有一个量度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些基本条件:(1)民族消
10、亡由民族内部的矛盾运动所推动。民族社会中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发展,民族内部结构、素质的动动及协调、优化,是民族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2)民族消亡又是民族之间关系发展所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完善,即是民族充分发展的必要的外部条件,也是民族之间日益充分接近的重要条件,也是民族接近程度的一种标志。(3)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的基础。民族消亡这一自然历史过程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这一物质力量。正如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状况所决定一样,民族消亡也离不开生产力发展这一因素。(4)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的重要条件。各民族之间的完全平等和团结,各民族精神
11、面貌的根本变化,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极大提高,是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和完善,是各民族充分繁荣发展,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民族消亡的重要条件。总之,全世界各民族的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高度民主制度),是民族消亡的必要前提条件。民族发展与民族消亡间是辩证关系。民族特点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互为条件的。民族越是发展,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就越多,到了社会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这种情况更加明显、突出。全世界各民族将经过一定的发展,最终走向融合、消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民族融合不能作为我们行动纲领和口号,人为地干预和违背
12、民族发展规律是有害的,也是行不通的。第四章民族关系小结:民族关系,是指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它既是民族存在的条件与方式,又是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的基本属性之一。从时间上看,民族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空间上看,民族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网络结构。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在人们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涉及民族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民族的权利和利益、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在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的照顾,民族权力的保隙,民族发展的促进。民族关系的特点包括:历史继承性和廷续性,现实反映性和折射性,平衡性和合理
13、性,均等性和公平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民族和谐的初步性。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民族共同发展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思考题:1 .怎样理解民族关系的含义与基本表现形式?答:民族关系是指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它既是民族存在的条件与方式,又是
14、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民族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交往的形式表现的民族关系,也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还有以曲折的方式表现的某种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不同的。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一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以压迫统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压制同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是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基本特征的。2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15、什么?答:在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民族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的照顾、民族权利的保障和民族发展的促进。这三个突出问题是民族关系的焦点、热点和主题。3 .请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P5764答:民族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一般因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等。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族间的交往联系;(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竞争机制影响民族关系的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与协作、互助的协调,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当今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
16、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民族共同发展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第五章民族问题小结: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民族问题的特性: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