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柴胡汤治疗瘟疫病的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小柴胡汤治疗瘟疫病的研究综述.docx(9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柴胡汤治疗瘟疫病的研究综述1诸论:周易与小柴胡汤张延生周易,中医分少阳症与少阳病,仅从字面对比来看,病字与症字的结构比划就不一样,那么从卦象上来看有什么区别呢?他把“少阳”二字配出卦,属坎水,入肾经,与血液循环有关,其卦为小畜,从卦象看为风热,内里寒凉。再把“少阳症”,三字配成卦,有湿的成分,是脾胃的事。其卦为家人,从卦象显示外惹风热,内里湿热。再把“少阳病,三字配卦,出兑卦。卦象表现出入肺经,肺主皮毛,内有胀气,外表则寒热往来。仅从字面起卦,卦象就不仅区分了三者的不同,而且显示了各自的内外表现,少阳、少阳症、少阳病,三者名字不同,而用小柴胡汤全能治。为什么呢?他又把“小柴胡汤”四字起卦,得
2、同人卦。仅“同人”这一卦名就表现出小柴胡汤能广泛配合,而从卦象上看,它既可抑制外面的风,又可抵销里面的热,所以应用范围很广。小柴胡汤见之于伤寒论,而伤寒论便是先说寒,后说热,再说往来。从这几步起卦,不仅看到了卦象确实能反映本质,而且确实看到中医理论来源于周易,其遣字用辞已与卦象结合成了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柯小刚:小柴胡汤、周易一贲卦用小柴胡汤结合贲卦来讲讲文质彬彬,然后,我们再把它们结合起来,思考今天的中医在古今中西之变中的位置和未来的发展。贲卦的卦象是离下艮上,也就是“山下有火,贲”:O从这个卦象图,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刚柔交错的局面。根据彖传的意思,这个卦是从泰卦变过来的,也就是说,贲卦的
3、刚柔交错局面是在泰卦天地气交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间结果,就好象少阳病是在伤寒六经传变过程中,因为太阳证未及时解除,热郁表里之间形成的一个中间结果。具体而言,彖传“柔来而文刚”,是说泰卦的坤之六二跑下来居于下卦乾的中间,这样就使下卦形成了离的局面;又说“分刚上而文柔”,是说乾的九二既然被上面下来的阴爻占据了位置,它就跑到上面去,但是没有占据上卦的中间,而是居于上位,成为上九,这样就使上卦形成了艮。离是火,艮是止,离下艮上就好象热郁少阳,发汗发不出,清下下不来。造成这个胶着局面的主要原因要归之于下体乾卦的阳气上升过程中,乾的九二跑到上面去,上冲发越得太过,冲过了中位,跑到了最上面,形成了艮止,就把离
4、火郁在中间,出出不去,下下不来,使得阴阳二气的升降从交泰局面变成了郁结状态。这就好像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过亢,热郁表里之间,寒热往来,胁肋苦满。如果出现这种局面的话,伤寒论的治法是禁汗禁吐禁下,只能和解,所以是用小柴胡汤主之。用周易的话说,就是只能用文明而有节制的方法,通过信访和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刚性的刑罚。可以设想,如果少阳胆火没有过亢,持守中道的话,那么泰卦下体的九二在向上升发过程中就不会跑到最上面去了,而是处在上体坤卦的中央。如果是那样的话,上面就会形成一个坎卦的局面。这样一来,加上下面的离卦,就是一个水火既济的局面,那就善莫大焉了。所以,贲卦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一阳升发太过形成艮止的
5、问题,犹如少阳证的形成主要在于少阳相火过亢形成枢机不利的问题。所以,总结说来,周易贲卦与伤寒少阳病的互证大体有这么几条:“刚柔交错”:寒热往来也,非表非里也,寒热并用也。“文明以止”:禁汗禁吐禁下也。“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和解少阳、调和肝脾也。“柔来而文刚”:芍药当六二也(指四逆散的芍药),阳中之阴也。“分刚上而文柔”:柴胡当上九也,阴中之阳也。肝体阴而用阳,贲六二上九之义也。那么,这与“文质彬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贲卦的卦德大义了。序卦传说“贲者饰也”,也就是文蔽装饰的意思。贲卦用事的时候,正是文明礼乐达到繁盛的极点,并开始由盛极而转向衰落的时候,就好象伤寒论的三阳病传变到少阳的
6、时候,就开始向三阴病传变了。所以,贲卦的最后一个爻就是“上九白贲”,饰极反素,文疲复质,所以,“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贲卦的极度繁荣后面紧跟着就是层层剥尽繁华的剥卦(坤下艮上,山剥为平地之象)。那么,贲卦的文明鼎盛又是怎么来的呢?它又是从上一个周期的盛极而衰、质而渐文逐渐发展而来的。前面说到彖传认为贲卦局面的形成是泰卦地天气交的一个结果。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过来的呢?序卦传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解释: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
7、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这就是说,从上一个周期的末尾否卦开始,历经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历史又开始聚气,闹革命,建国,搞建设,文治武功,礼乐刑政,文明教化,逐渐达到盛极而衰的转戾点,也就是贲卦。贲之后就是剥,这个发展周期也就结束了。不过,“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从复卦开始,又逐渐从质朴开始走向文明繁华,直到最后,再一次经历盛极而衰、文极返质的过程,开启新一轮的文质相
8、复。这种文质相复的历史观点,就是从易经的思想来的。2孔子所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就含有这方面的意思。在礼运里面,孔子感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上古圣王之治,就是有感于春秋时代周文的过度繁华,特别需要上古的质朴来矫偏;另一方面,他又说“齐一变而至于鲁,鲁一变而至于道”(雍也),则又是希望当时的春秋霸主能脱尽蛮夷的质野,回到周文的大道。总之,犹如内经里主张阴平阳秘”的黄帝和岐伯,孔子既不主张片面的质,也不赞赏片面的文。只有“文质彬彬”,朴实而不简陋,文明而不虚矫,礼乐出于自然,吠亩通于庙堂,才是君子之国,华夏之邦。2刘力红:少阳枢病小柴胡汤少阳主枢,负责调节开
9、合,如果开合没有问题,你很难发现枢机的毛病。我们看一看三阳篇,太阳篇占179条,阳明的篇幅也不少,而少阳则仅仅十来条。是不是少阳不重要呢?绝对不是!少阳主枢,关乎太阳、阳明的开合,怎么会不重要呢?这个篇幅上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少阳枢机的病变很多都体现在太阳和阳明篇里面。比如小柴胡汤大家都公认它是少阳病的主方,可是小柴胡汤在少阳病篇的运用只有一次,而其他大量的运用是在太阳和阳明病篇。枢机主管开合,因而枢机的病变往往也要从开合上看。这是枢机病变的一个特色。前面讲伤寒和杂病概念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世间上的疾病,如果从发热与非发热这个角度去划分,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伤寒,一类就是杂病。那么
10、,现在我们从开合的角度讲,世间的疾病也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开的问题,一个是合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体的生理主要就靠这个阴阳的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正常,一切都正常;而一旦升降出入异常,一切相关的疾病就会发生。那么,升降出入靠什么把持呢?就靠这个开合。开合统百病。所以,从这个层面去思维,我们把天下的疾病分开合两类,应该是如理如法的。依着上面的这个思路再深入一步,我们又发现,开合的作用是由枢机的转动来维系的。因此,调节枢机便能调节开合,调节开合便能调节升降出入。所以,枢机对于整个机体来说,真可谓触一发而动万机。历史上有许多医家善用柴胡剂,一个是小柴胡调阳枢,一个是四逆散调阴枢。利用柴胡剂加减化裁
11、,通治临床各科的疾病。比如北京中医学院已故元老陈慎吾先生,现尚健在的四川乐山名医江尔逊都是善用柴胡剂者。历史上往往将这些善用柴胡剂的医家称为柴胡派,善用一个方,就能成就一个派,这真是不简单的事。这个现象很值得思考。为什么柴胡剂的化裁能够治疗这么多的疾病?根本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对枢机的特别作用。所以,我们不要看到少阳篇只有十条条文,就以为它不重要,应该考虑到枢机的特殊性。枢机影响到开的一面它的病变就表现在太阳里,枢机影响到合的一面,它的病变就表现在阳明里。所以,临床上见到许多太阳、阳明的病变,你从本经去治,效果不理想,这个时候如果调一调枢,往往就迎刃而解。3南环瑾大师:小柴胡汤一四季邪气与瘟病现
12、在你们呢?对不起啊,家庭富有一点开冷气睡觉,贪凉快;尤其年轻人,夫妻也好,情人也好,开冷气做爱,只有四个字“包死无疑”。但是你当时不觉得。我常常碰到有些人,一看就晓得,这是伤寒,不得了的,很容易碰上,这就谈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所以春天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拉肚子。“夏伤于暑,秋为疹疟,秋伤于湿,上逆为软,发为痿厥。”夏天受暑热,秋天病疟。秋天受湿,湿气向上走,咳嗽不停止,因为肺气受害了,“发为痿厥”,手脚没有力气,筋骨都松懈了。“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另外还有讲“冬不藏精,春必温病”。这句话在哪里我忘记了,过去曾背过的。冬天过分受凉,冷了没有穿衣服,冬寒进去了,到春天患温病
13、。讲到春天的温病,两三年前我们还在香港,听到那个什么SARS(非典)。我就笑,我们这位市长也懂,我说那是温病啊!温病只要小柴胡汤就行了。我讲了以后,北京传开了,上海同北京小柴胡汤买不到了,贵得不得了。那个时候我不认识这个吕老板,认识他我就发一笔财了。所以就是这个道理,“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年四季气候的影响会伤到我们的五脏,尤其现在加上科学的设备,冷气,我再三强调要特别特别小心。所以这里建筑的时候我跟建筑师讲,要想一个办法,使空调有冷暖的调控,但是开冷气没有感觉。现在大概做到了,还没有做好。将来建筑科学还要进步,千万不能贪凉。你们将来开冷气啊、电风扇啊,乱开是不得了的
14、。“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要自己保养,就是刚才提到过的。4免疫力与正气存内中医治病现在还提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至今历时多少年一再证明,有一些人是有特殊的抵抗力的,对于疾病可以不发病或者发病症状轻微,或者发病后从此不再发病,这就是免疫的作用,而本质还是正气,是对外来邪气的抵抗能力。免疫力是西方传播的词汇,在陈朱波先生免疫史话:免疫(immunity)一词的由来一文中国讲到:immunity(免疫)”这个术语来源于拉丁文“Immunitas和immmis,它们最初是“豁免”的意思。在古罗马时期,它们被用于描述免除兵疫或者赋税;到了中世纪,它们被用于描述教堂和教堂所属人员无需受当地政府管辖的特权。安
15、托瓦内特斯泰特勒(AntoinetteStettler)在她的综述感染和防御的概念史(HistoryofConceptsofInfectionandDefense)中提到了这个术语最早应用于医学领域是在14世纪,当时迪奥尼休斯科勒(DionysiusColle)曾写到uEquibusDeigratiaegoimmunisevasiv,意思就是他在当时鼠疫流行时没有受到感染。但是实际上很早之前,罗马诗人卢坎(MarCUSAnnaeusLucanus)(公元39-65年)就在他的著名的拉丁文史诗法沙利亚(PharSalia)中使用了“immunes”这个术语,用于描述北非的普塞利(Psylli)部
16、落对于毒蛇咬伤的耐受。在那之后,这个术语会偶然出现,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19世纪,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被广泛采纳后,这个术语才开始被大量使用o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免疫(immunity)这个术语才被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埃利梅契尼柯夫(EIieMetChnikoff)、冯贝林(VOnBehring)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等科学家广泛的使用。但是早在“免疫”这一术语广泛使用之前,人们就已经描述了获得性免疫的现象,当然准确阐述这一现象则是在1500年后的20世纪。实际上,从西方找发源不如从中文中找,免疫是汉语,也是中医的词汇,其本身是什么意思呢?河北名医曹东义先生研究认为,免疫力这个词,源于古老的中医,被西医吸收之后,改造成了一个现代词语。甲骨文之中有“御疫”的占卜,为的是避免患流行性的传染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