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1192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宣讲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一)我国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1 .质量强国建设的发展阶段与内在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署“加快

2、建设创新型国家”时,要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也是“质量强国”的表述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建设质量强国,在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这是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3、建设质量强国之后,党代会报告中又一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2023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从“质量强国”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被连续写入两届党代会报告中,足见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更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建设质量强国”的时代意义。2 .发达国家经验的比较借鉴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产业转型的节点时期,都曾将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而后发国家的实践更为典型,如德国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

4、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制造业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用质量去竞争”逐步成为大多数德国企业的自下而上主动转型的方向,很快“德国制造”便成为全球工业品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在德国,对于技术、效率、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德国制造”的灵魂。20世纪60年代,战后日本的产品质量问题曾非常严重,“东洋货”一度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为提升日本制造的国际形象,塑造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日本政府主导实施了“质量救国”战略,在全国范围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为此,日本科学技术联盟设立质量管理研究小组,创立了质量管理月等质量改善制度。在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下,日本企业相继实施了

5、持续改善效率和质量的经营管理哲学和具体做法,促使日本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质量救国”战略为日本1960-19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并最终推动日本工业竞争力超过美欧,彻底扭转了日本制造的国际形象。20世纪80年代,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遭受日本质量高、价格低的工业产品的严重冲击。为此,美国政府提出,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至关最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1982年,美国在全国开展强化质量意识运动。1987年,里根总统签署质量振兴法案,批准设立国家质量奖。通过一系列质量促进政策,美国在汽车、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重夺世界第一宝座,再次

6、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以提升产品质量、强化质量管理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提升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普遍做法,并取得了成功经验。3 .国际格局的影响(1)国际格局嫂变给我国建设质量强国带来了紧迫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和实践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重中之重,世界发达国家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在已有基础上持续提高,并不断寻求改进的有效途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核心技术角度看,迄今为止,整体而言,全球制造业的核心价值链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始终被发

7、达国家控制,制造业技术领域的“核心一边缘”格局始终存在,由此引发的高端产业发展以及工业体系的差距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长期存在,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还直接反映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均大幅提升,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质量水平提高的步伐总体上滞后于经济、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速度,整体技术、质量水平,品牌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若不对此加以重视,增强紧迫感,而仅满足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将难以参与未来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

8、资源的国际竞争。(2)全球实体经济领域竞争加剧,对建设质量强国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纪疫情大流行以及近期乌克兰危机等重大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世界各国产业链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这些影响仍存在甚至深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脆弱性,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实行“内顾”政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缩短趋势显著,自由市场主导下的全球分工动力机制减弱,产业链短链化、区域化特征显现。2021年,拜登政府发布的“供应链弹性报告”强调,将效率和低成本置于安全、可持续性和弹性之上的指导方针已不适用,美国应当转向“一种新的生产指导方针”,即重视安全和弹性而不是效率,重视高薪劳

9、动力而非低薪劳动力,重视环境保护而非自然资源开发,重视国内供应链而非全球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发达经济体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和方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制造的传统比较优势因产业升级减退和弱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东南亚重新集聚,我国在国际经贸大循环中连接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枢纽地位有所动摇。(3)中美大国竞争升级倒逼我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持续推进“再工业化”进程,加强对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领。其中,美国近几年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本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均将寻找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重振实体经济,维护提升先进制造

10、业竞争力作为产业政策重点,并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和投资留在本国。同时,这些代表了美国各主要政治派别经济主张的政策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中国视为美国最主要的挑战和最大竞争对手,且这种共识在短期内不会因美国政府更迭和政党轮替而发生转折性变化。在拜登政府的话语体系里,来自中国的挑战突出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科技创新竞争,二是基础设施投资竞争,三是制造业竞争。这三个领域正是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4)以质量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自主安全水平当下,国际上两种趋势、两种力量进入全面较量的关键阶段,中美从合作与竞争逐步走向战略僵持阶段,两国将在经济发展、政府能力、全球治理以及科技等领域

11、展开全方位博弈。这些新情况为我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既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动摇,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同时也启示我们一一只有选择质量强国建设这一条路,我国才能获得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的大风大浪中“独善其身”。面对中美之间存在的“脱钩”可能,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逆风,建设质量强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有力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打造自主、韧性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4 .我国已具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客观条件从1996年质量振

12、兴纲要实施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三版相关纲要,分别面临不同的实施背景,提出了有所差别的主要目标。一是1996年的质量振兴纲要。其实施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管理,推行科学管理方法,为提高质量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建设以及质量宣传教育,使全民质量意识和职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促使企业提高质量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经过5至15年的努力,从根本上

13、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二是2011年的质量发展纲要。其实施背景是: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但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

14、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形成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三是2022年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其实施背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

15、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综上

16、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近30年来,我国的质量发展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客观条件更加扎实。(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质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4个部门,共同完成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编制工作。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为指导我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中央将建设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是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现实意义。1 .质量强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